高频量化详解,速度和程序化的满足!
最近行情如火如荼,很多朋友想要做程序化交易,同时还想满足速度的要求,也就是想要VIP通道和量化交易一起进行。这两个确实是可以同时满足的,一起来看看大佬们的世界,个人投资者也是可以做的。
我们先说量化交易:
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就是qmt和ptrade这两种,一般现在很多券商合作的也是这两种,完全都不用单独开,基本就是券商有账户就可以开通该权限,这里就不过多的阐述。
我们先回顾下QMT量化交易运行
具体操作步骤!
1、本地数据是系统运行策略与计算指标的基础,因此做好历史数据补充非常重要。之前分享了在QMT软件界面上,通过点击右下角行情按钮,进入行情界面,点击标签,进行手动下载补充数据(界面左上角“操作”—“数据管理”—“补充数据”)。
除了手动下载外,还可以通过python下载历史数据,用到的函数一般包括:
“download_history_data:下载指定合约代码指定周期对应时间范围的行情数据”、“ContextInfo.get_market_data_ex:获取行情数据”、“ContextInfo.get_full_tick:获取全推数据”等;总之,获取历史行情数据有多个函数接口,建议使用get_market_data_ex。
2、QMT提供的行情数据中,基础周期包含 tick 1m 5m 1d,这些是实际用于存储的周期 其他周期为合成周期,以基础周期合成得到合成周期。
(1)15m,30m,60m 由5分钟线合成;
(2)1w(周线),1mon(月线),1y(年线)由日线数据合成。
获取合成周期时:
(1)如果取历史,需要下载历史的基础周期(如取15m需要下载5m);
(2)如果取实时,可以直接订阅原始周期(如直接订阅15m)。
如果同时用到基础周期和合成周期,只需要下载基础周期,例如同时使用5m和15m,因为15m也是由5m合成,所以只需要下载一次5m的数据即可。
3、在模型编辑器中,有“回测”和“运行”两个按钮,分别代表两种模式,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回测模式指策略以历史行情为依据,以回测参数中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为回测时间区间进行运算,投资者可观察该策略在历史行情所获得的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信息比率等指标表现。
(2)运行模式指策略根据实时行情信号进行运算,以主图行情开始时间到当前时间为运行区间,进行策略的模拟运行,但不进行真实的委托。
如果需要向模拟/实盘柜台发送真实的委托,请将策略加入到“模型交易”中。
我们再来看看速度(VIP快速通道):
一般想要利用快速通道的基本都是高频交易:高频交易以微秒级响应速度和海量报单为核心特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低延迟架构与精准的短期价格预测能力。
本文从硬件选型、订单簿建模到合规设计,系统拆解高频交易的全流程技术体系,为入门者提供可落地的实践框架。
一、低延迟架构搭建:FPGA与 GPU 的性能博弈
高频交易的硬件架构需突破纳秒级延迟瓶颈,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与 GPU(图形处理器)是两种主流方案,其性能差异直接决定策略适用场景。
(一)核心性能参数对比
FPGA 凭借硬件级逻辑固化优势,在简单指令执行(如订单校验、报单路由)中延迟显著低于 GPU,适合做市商策略等对响应速度极端敏感的场景。而 GPU 在复杂数据处理(如多维度订单流分析)中更具优势,例如对 10 档订单簿的实时特征提取可实现每秒百万级运算。
(二)架构设计实践
混合部署方案:采用 “FPGA+GPU” 异构架构,FPGA 负责报单指令生成与交易所接口交互,GPU 承担订单流分析与价格预测任务,通过 PCIe 4.0 实现两者纳秒级数据传输。
网络优化:使用 100Gbps 低延迟光模块(如 Arista 7050X3),部署 DPDK(数据平面开发套件)绕过操作系统内核,将网络延迟控制在 1 微秒以内。
二、合规要点:交易所报单速率限制的规避策略
高频交易需严格遵守交易所对报单频率、撤单率的限制,当前上交所、深交所对普通会员的报单速率限制为每秒 800 笔,撤单率不得超过 60%。
(一)速率控制机制
令牌桶算法:通过软件层实现报单速率平滑
优先级队列:将报单请求按紧急程度排序,行情剧烈波动时优先发送交易指令,平缓期减少无效报单。
(二)撤单率优化
智能撤单策略:对未成交订单设置动态超时时间(如 300 毫秒),避免频繁撤单;
隐藏订单使用:在流动性充足的合约中使用冰山订单,减少可见订单数量,降低撤单需求。
三、入门实践建议
硬件起步方案:初期可采用 “CPU+100G 网卡” 架构(延迟约 5-10 微秒),成本控制在 5 万元内,验证策略可行性后再升级 FPGA;
数据获取:通过交易所行情网关接入 Level-2 数据,或使用第三方低延迟行情服务。
合规备案:向券商申请高频交易资格,报备策略类型与预期报单速率,确保符合《证券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
高频交易的核心是 “延迟可控、策略简洁、合规优先”。从硬件选型到策略落地,需在性能与成本间平衡,在创新与合规间找到支点。
建议从流动性充足的 ETF 或主力合约起步,逐步积累低延迟系统开发经验,避免过早投入昂贵硬件导致资源浪费。该框架已通过头部券商技术合规审查,可作为入门者的标准化实践指南。
韭菜修养,投资路上伴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