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可扩展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最佳实践应该如何去做(方法篇)

目录

    • 一、服务粒度
    • 二、拆分方法
      • 2.1、 基于业务逻辑拆分
      • 2.2、 基于可扩展拆分
      • 2.3、基于可靠性拆分
        • 2.3.1、基于可靠性拆分的优点
    • 三、基础设施

本文来源:极客时间vip课程笔记

一、服务粒度

  • 针对微服务拆分过细导致的问题,我建议基于团队规模进行拆分,当我们在实施微服务架构时,根据团队规模来划分微服务数量,如果业务规继续发展,团队规模扩大,我们再将已有的微服务进行拆分。

    例如,团队最初有 6 个人,那么可以划分为 2 个微服务,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功能越来越多,逻辑越来越复杂,团队扩展到 12 个人,那么我们可以将已有的 2 个微服务进行拆分,变成 4 个微服务。

  • 如果微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已经比较稳定,处于维护期了,无须太多的开发,那么平均 1 个人维护 1 个微服务甚至几个微服务都可以。当然考虑到人员备份问题,每个微服务最好都安排 2 个人维护,每个人都可以维护多个微服务。

二、拆分方法

2.1、 基于业务逻辑拆分

  •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拆分方式,将系统中的业务模块按照职责范围识别出来,每个单独的业务模块拆分为一个独立的服务。

  • 基于业务逻辑拆分虽然看起来很直观,但在实践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团队成员对于“职责范围”的理解差异很大,经常会出现争论,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例如:假设我们做一个电商系统,第一种方式是将服务划分为“商品”“交易”“用户”3 个服务,第二种方式是划分为“商品”“订单”“支付”“发货”“买家”“卖家”6 个服务,哪种方式更合理,是不是划分越细越正确?

  • 导致这种困惑的主要根因在于从业务的角度来拆分的话,规模粗和规模细都没有问题,因为拆分基础都是业务逻辑,要判断拆分粒度,不能从业务逻辑角度,而是要计算一下大概的服务数量范围,然

http://www.lryc.cn/news/603061.html

相关文章:

  • 《汇编语言:基于X86处理器》第10章 结构和宏(2)
  • linux命令grep的实际应用
  • 在虚拟机ubuntu上修改framebuffer桌面不能显示图像
  • 1.vue体验
  • Android 媒体播放开发完全指南
  • Ansible提权sudo后执行报错
  • 电脑开机不显示网卡的原因
  • selenium 特殊场景处理
  • 刘润探展科大讯飞WAIC,讯飞医疗AI该咋看?
  • CSP-J 2022_第三题逻辑表达式
  • 技术工具箱 |五、一个避免头文件重复引用的 Python 脚本
  • 嵌入式Linux:注册线程清理处理函数
  • Zynq SOC FPGA嵌入式裸机设计和开发教程自学笔记:硬件编程原理、基于SDK库函数编程、软件固化
  • 第五章:进入Redis的Hash核心
  • 设计模式实战:自定义SpringIOC(亲手实践)
  • 深度研究——OpenAI Researcher Agent(使用OpenAI Agents SDK)
  • EAP(基于事件的异步编程模式)
  • 如何解决pip安装报错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papermill’问题
  • 时间数字转换器TDC的FPGA方案及核心代码
  • 将 NI Ettus USRP X410 的文件系统恢复出厂设置
  • C#:基于 EF Core Expression 的高性能动态查询构建实战 —— 面向大数据量环境的查询优化方案(全是干货,建议收藏)
  • Day22-二叉树的迭代遍历
  • 代码随想录Day32:动态规划(斐波那契数、爬楼梯、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 10:00开始面试,10:06就出来了,问的问题有点变态。。。
  • Jmeter 性能测试监控之ServerAgent
  • AT89C 系列单片机知识点总结
  • 基于VHDL的神经网络加速器设计实战
  • 基于亮数据 MCP 的 Trae 智能体,让规模化 Google 数据实时分析触手可及
  • DBAPI的SQL实现模糊查询的3种方案
  • git相关操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