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的日志管理
注:在 centos7/Rocky9 中,系统日志消息由两个服务负责处理:systemd-journald 和 rsyslog
一、常见日志文件的作用
实验一:测试查看暴力破解系统密码的IP地址
步骤一:故意输错密码3次,在日志文件中查看
步骤二:提取IP地址
- awk '{print $11}' #以空格或 Tab 做为分隔符,打印第 11 列的数据
- uniq 命令用于报告或忽略文件中的重复行,-c 或count:在每列旁边显示该行重复出现的次数
步骤三:发现后,使用防火墙拒绝此IP(首先查看和清空防火墙规则)
将拒绝Ip地址的规则添加进去
注: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为防火墙添加这条规则,此远程连接就会断开,无法重连;需要在虚拟机中清空防火墙规则才能够再次进行远程连接
实验二:/var/log/wtmp文件的作用
- /var/log/wtmp 是一个二进制文件,记录每个用户的登录次数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 可以用 last 命令输出 wtmp 中内容
- last 显示到目前为止,成功登录系统的记录
实验三:使用 /var/log/btmp 文件查看暴力破解系统的用户
注:/var/log/btmp 文件是记录错误登录系统的日志
文件变得过大时,清空可选方式:
两种方式差别:第一种方式直接覆盖,Inode号不变,第二种方式删除后重建,Inode号可能会变
二、日志的记录方式
日志的记录在 rsyslog 中由日志的“类别”和“级别”组成。
1.日志的分类(类别)
- daemon 后台进程相关
- kern 内核产生的信息
- lpr 打印系统产生的
- cron 定时相关
- mail 邮件相关
- syslog 日志服务本身的
- news 新闻系统
- authpriv 安全认证
- local0~7 自定义的日志设备
- local0-local7 8 个系统保留,程序使用或者是用户自定义
2.日志的级别

3.查看日志配置文件信息(/etc/rsyslog.conf)
类别.级别
- *.info;mail.none;authpriv.none;cron.none /var/log/messages——所有的类别级别是 info 以上除了 mail,authpriv,cron
- authpriv.* 认证相关日志 /var/log/secure
- mail.* 邮件相关的日志 -/var/log/maillog
- cron.* 计划任务相关的日志 /var/log/cron
- local7.* 开机时显示的信息存放 /var/log/boot.log
注:“- ”号:邮件的信息比较多,现将数据存储到内存,达到一定大小,全部写到硬盘。有利于减少 I/O进程的开销。数据存储在内存,如果关机不当则数据消失。
4.日志输入的规则
- . info 大于等于 info 级别的信息全部记录到某个文件。
- .=级别 仅记录等于某个级别的日志。例:.=info 只记录 info 级别的日志
- .! 级别 除了某个级别以外,记录所有的级别信息(C6 可用)。例.!err 除了 err 外记录所有。
- .none 指的是排除某个类别。
实验:自定义日志
步骤一:在/var/log/目录下创建all.log日志文件,然后在配置文件中记录位置
步骤二:重启日志服务,使配置生效
步骤三:防止日志删除,添加隐藏属性
三、日志轮替切割
1.日志的切割
- 在 linux 下的日志会定期进行滚动增加,我们可以对日志进行指定大小的切割。logrotate 支持按时间和大小来自动切分(剪切),以防止日志文件太大。
- 日志轮替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旧日志文件移动并改名,同时建立新的空日志文件。当旧日志文件数量超出保存范围后就进行删除
logrotate 配置文件主要有:
- /etc/logrotate.conf 以及 /etc/logrotate.d/ 目录下的明细配置文件。logrotate 的执行由 crond 服务调用的。
- 查看 logrotate 脚本内容(需要自己写)
logrotate 程序每天由 cron 在指定的时间(/etc/crontab)启动
日志是很大的,如果让日志无限制的记录下去,日志文件会逐渐变大,以至于文件无法打开。
日志切割
- 当日志达到某个特定的大小,将之前的日志保留一个备份,再产生的日志创建一个同名的文件保存新的日志
2.系统中的文件默认切割轮替

- weekly:每周执行切割轮替,或者说每周执行一次日志切割轮替
- rotate:表示日志切分后历史文件最多保存离现在最近的多少份
- create:指定新创建的文件的权限与所属主与属组
- dateext:使用日期为后缀的切割文件
其它参数说明:
- monthly: 日志文件将按月轮循。其它可用值为‘daily’,‘weekly’或者‘yearly’。
- size:只有当日志文件增长到指定大小时才会进行切割轮替,比如 100k、100M、100G 单位大小均为有效值。(如果此选项和时间轮替冲突那么最后一个指定的轮替条件生效)
- rotate 5: 将存储 5 个归档日志。对于第 6 个归档,距离当前时间最久的归档将被删除。
- dateext:在日志切割轮替后,旧日志文件以切割轮替日期为文件后缀名。
- nodateext:在日志轮替切割后,旧日志文件不以日期为后缀名。
- compress: 在轮循任务完成后,已轮循的归档将使用 gzip 进行压缩。
- delaycompress: 总是与 compress 选项一起用,delaycompress 选项指示 logrotate 不要将最近的归档压缩。
- missingok: 在日志轮循期间,任何错误将被忽略,例如“文件无法找到”之类的错误。
- notifempty: 如果日志文件为空,轮循不会进行。
- create 644 root root: 以指定的权限创建全新的日志文件,同时 logrotate 也会重命名原始日志文件。
- sharedscripts:在此关键字之后的脚本执行一次。
- prerotate/endscript:在日志轮替之前执行脚本命令。endscript 标识 prerotate 脚本结束。
- postrotate/endscript: 在所有其它指令完成后,postrotate 和 endscript 里面指定的命令将被执行。
3.logrotate 命令
格式:logrotate [选项] 配置文件名
选项:如果此命令不添加子选项,则会按照配置文件中的条件进行日志轮替。
- -v:显示日志轮替过程。加-v 选项会显示日志的轮替过程。
- -f:强制进行日志轮替。不管日志轮替的条件是否已经符合,强制配置文件中的所有日志进行轮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