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商品分类拖拽排序设计

商品分类、菜单项以及其他需要排序的元素常常会用到拖拽排序功能。这个看似简单的交互背后,其实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后端逻辑处理,尤其是在如何高效地更新数据库记录方面。

本文将探讨两种常见的实现方案,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你选择最适合项目需求的技术路径。

前端与后端协作流程

当用户通过前端完成一次拖拽操作之后,新的排序结果会被发送至后端。后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依据新排序的结果更新数据库中的相应数据

方案一:基于数组结构的实现

实现方法

  • 在商品分类表中添加一个sort字段,该字段用于确定各个分类之间的顺序。
  • 拖拽完成后,所有大于被拖动项sort值的数据行都将被递增或递减,以反映新的排序关系。

优点

  • 简单直接,易于理解和实现。
  • 对于少量数据集来说,性能损耗不大。

缺点

  • 每次拖拽操作都可能涉及多条记录的更新,特别是在大型数据集中,这会导致较高的数据库负载。
  • 当某条记录被移动到列表头部时,可能会触发对整个表的锁机制,影响并发性能。

方案二:采用链表结构

实现方法

  • 引入两个额外字段prev_idsibling_id来构建双向链表结构,类似于语雀系统中的做法。
  • 这种方式允许更灵活地插入和删除节点,而无需大规模修改现有数据。

优点

  • 更适合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减少了全表更新的需求。
  • 提高了数据操作的灵活性,降低了锁定范围。

缺点

  • 查询效率较低,特别是对于需要遍历整个链表的情况。
  • 不利于分页查询和排序操作。

结论

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如果您的应用主要处理少量数据且更新频率不高,则基于数组的方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需要频繁调整顺序的大规模数据集,链表结构或许能提供更好的性能表现。

http://www.lryc.cn/news/619973.html

相关文章:

  • 用 Qt C++ 从零打通“前端界面 → 后端接口”的数据交互
  • Redis的基础命令
  • 图像分类-动手学计算机视觉10
  • RabbitMQ:Windows版本安装部署
  • 高防CDN和高防IP的各自优势
  • Vue项目生产环境性能优化实战指南
  • 【Java虚拟机】JVM内存模型
  • uniapp跨端性能优化方案
  • 中科米堆CASAIM蓝光三维扫描仪用于焊接件3D尺寸检测
  • GDB命令笔记
  • 【React】use-immer vs 原生 Hook:谁更胜一筹?
  • Chrome 插件开发实战
  • AutoCAD 各版本与插件合集详解:Architecture、Plant 3D、Civil 3D 等
  • CNN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手写数字的Pytorch实现
  • games101 第三讲 Transformation(变换)
  • 人工到智能:塑料袋拆垛的自动化革命 —— 迁移科技的实践与创新
  • AI一键抠图软件--Digiarty.AIArty.Image.Matting
  • MySQL数据库知识体系总结 20250813
  • 数据库连接池如何进行空闲管理
  • TeamViewer 以数字化之力,赋能零售企业效率与客户体验双提升
  • “我店模式”:零售转型中的场景化突围
  • 【k8s】k8s pod调度失败原因列表、Pod 完整的状态类型列表
  • TDengine IDMP 基本功能(4. 实时分析)
  • 【金仓数据库产品体验官】_从实践看金仓数据库与 MySQL 的兼容性
  • Java开发主流框架搭配详解及学习路线指南
  • Pytest项目_day14(参数化、数据驱动)
  • VR中image或者文字一直浮现在眼前
  • Flutter 多模块 + 组件化架构设计实践
  • 使用HtmlAgilityPack+PuppeteerSharp+iText7抓取Selenium帮助文档
  • PCIE 配置空间 拓展能力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