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基于Comware操作系统)与eNSP平台(模拟华为VRP操作系统)的命令差异
快速掌握H3C(基于Comware操作系统)与eNSP平台(模拟华为VRP操作系统)的命令差异
一、先掌握“底层架构差异”:理解命令设计逻辑
H3C的Comware和华为的VRP虽然均源自早期的VRP架构(历史原因),但后期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逻辑,这是命令差异的根源。先明确两者的核心架构共性与差异,能减少后续学习的混淆:
- 共性:均采用“视图化”命令行(用户视图→系统视图→功能视图),配置流程(进入视图→配置命令→保存)基本一致;基础操作命令(如
display
查看、quit
退出)通用。 - 差异:
- Comware更强调“批量配置”和“模块化分层”(如VLAN批量创建、接口组配置);
- VRP更注重“简洁性”和“场景化命令”(如简化的路由配置参数)。
举例:进入接口视图时,两者均为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格式一致),但H3C可能支持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0/0/1 to 0/0/5
批量进入,而华为(VRP)需用port-group
命令创建接口组后批量配置。
二、按“功能模块”逐一对比核心差异
网络设备的命令可按功能模块划分(如VLAN、路由、接口、ACL等),聚焦高频使用的模块对比,效率更高。以下是核心模块的对比重点:
1. 基础配置(视图、设备命名、保存)
功能 | H3C(Comware) | 华为(eNSP,VRP) |
---|---|---|
设备命名 | sysname H3C-Switch | sysname Huawei-Switch |
保存配置 | save (需确认覆盖) | save (需确认覆盖) |
恢复默认配置 | 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 重启 | reset sa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