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的定义与详解
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的定义与详解
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是基于地球自转的时间系统,用于描述地球在空间中的真实旋转角度。它直接反映地球自转的变化,是天文学、大地测量和导航的重要基准。世界时分为多个子类型,主要包括 UT0、UT1 和 UTC,各自有不同的定义和用途。
1. 世界时的基本概念
世界时的核心是 以地球自转为基准,但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受潮汐摩擦、地核运动等影响),因此需要不同的修正版本: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主要用途 |
---|---|---|---|
UT0 | 直接由天文观测(如恒星中天时间)确定 | 未修正极移影响 | 早期天文观测 |
UT1 | UT0 + 极移修正 | 反映真实地球自转 | 天文导航、航天任务 |
UTC | UT1 + 闰秒调整 | 与原子时(TAI)同步 | 日常生活、计算机时间 |
2. UT1:真实的世界时
UT1 是最接近地球真实自转的世界时,定义如下:
- 基准:以地球自转一周(360°)为 1 平太阳日(平均约86400秒)。
- 测量方法:
- 通过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观测遥远类星体,确定地球自转角度。
- 结合 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IERS) 发布的修正数据。
- 特点:
-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如潮汐减速、地震影响),UT1 的日长度不固定(通常比86400 SI秒长1-2毫秒)。
- 用于 航天器轨道计算、天文望远镜指向 等需要高精度地球自转信息的场景。
3. UTC:协调世界时(日常使用的“世界时”)
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是 UT1 与原子时(TAI)的折中方案:
- 基准:
- 采用 国际原子时(TAI) 的秒长(严格基于铯原子钟,精确稳定)。
- 但通过 闰秒(Leap Second) 调整,使 UTC 与 UT1 的偏差不超过 ±0.9秒。
- 闰秒规则:
- 当 UT1 - UTC > 0.9秒 时,IERS 会宣布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最后一秒插入 正闰秒(23:59:60)。
- 如果地球自转加快(近年未发生),也可能删除1秒(负闰秒)。
- 应用:
- 全球标准时间(如 GMT、时区计算)。
- 互联网、航空、金融交易等依赖精确时间的领域。
4. UT0 与 UT2(历史版本)
- UT0:原始观测值,未修正极移(由于地球自转轴摆动,观测站的位置会影响时间测量)。
- UT2(已淘汰):UT0 + 季节性修正(考虑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周期变化),现被 UT1 取代。
5. 世界时 vs. 原子时(TAI)
特性 | 世界时(UT1) | 原子时(TAI) |
---|---|---|
基准 | 地球自转 | 铯原子振荡 |
稳定性 | 受自转变化影响(±几毫秒/天) | 绝对稳定(误差<1纳秒/天) |
调整 | 自然变化 | 无闰秒 |
关系 | UTC = TAI - 当前闰秒(截至2023年:TAI - UTC = 37秒) |
6. 如何获取世界时(UT1/UTC)?
- UT1:需查询 IERS 发布的 地球自转参数(EOP) 数据(如
dUT1 = UT1 - UTC
)。 - UTC:
- 互联网时间服务器(NTP)同步自国家实验室(如 NIST、PTB)。
- GPS 时间 = UTC + 闰秒(但GPS系统本身不广播闰秒,需手动更新)。
7. 世界时的重要性
- 天文观测:望远镜指向依赖 UT1(因地球自转影响天体位置)。
- 航天任务:深空探测器导航需精确 UT1 数据(如火星车着陆)。
- 时间同步:金融交易、5G通信等依赖 UTC 的全球一致性。
总结
- UT1 = 真实地球自转时间(用于科学计算)。
- UTC = 原子时 + 闰秒(日常使用)。
- 由于地球自转变慢,UTC 通过闰秒保持与 UT1 接近(但未来可能取消闰秒,改用纯原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