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第9章 性能调优
第9章 性能调优
9.1 选择合适的CPU
InnoDB数据库一般应用于OLTP应用:
OLTO特点:
①用户操作的并发量很大
②事务处理的时间一般比较短
③查询的语句较为简单,一般走索引
④复杂的查询较少
1>OLAP一般为CPU密集型(可换CPU好的机器)
2>OLTP一般为IO密集型(可换IO性能好的机器)
CPU核数多可优化IO线程数与大并发请求
9.2 内存的重要性
当内存使用大于数据库大小加索引大小时,一切事务都可以命中缓存,此时性能最好
内存到达瓶颈时的缓冲池命中率为99%
9.3 硬盘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9.3.1 机械硬盘
适合顺序读取,随机读取很慢
9.3.2 固态硬盘
读取很快,修改相对较慢,可以多查,尽量避免修改
9.4 合理的设置RAID
RAID思想:多个垃圾硬盘组成一个性能好点的硬盘
9.5操作系统
一般用Linux 64位操作系统【Linux下表名是区分大小写字母的】
9.6 文件系统
差别不大
9.7 选择合适的基准测试工具
sysbench或者mysql-tpcc
【补充:表空间
1>共享表空间:ibdatel
数据字典信息(表结构信息)
double write
insert buffer
undo
2>独立表空间:t1.idb
每个表中的数据、索引
3>undo表空间
4>临时表空间
通用临时表及sql执行过程中生成的临时表、u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