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各省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及原始数据(2012-2022)
数据介绍
引言
文旅融合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文旅产业通过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可显著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提升物质与精神双重福祉(粟路军等,2023)。为助力相关研究,本文分享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数据,并提供原始数据来源及核心分析结论。
一、数据说明
1. 数据来源
耦合协调度计算:基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的省级面板数据,参考袁硕(2024)构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指标体系框架:
文化产业:产业生产力(产业基础、人力资本)、产业影响力(社会影响、经济影响)、产业驱动力(市场环境)。
旅游产业:产业生产力(产业基础、人力资本)、产业影响力(经济影响)、产业驱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环境)。
方法: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公式如下):
2. 数据内容
时间跨度:2012–2022年(共11年)
覆盖范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关键指标: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数值范围0–1,越接近1表示融合水平越高)
数据格式:Excel(字段包括地区、年份、耦合协调度)
3. 数据示例(2022年部分省份)
地区 | 2022年协调度 | 地区 | 2022年协调度 |
---|---|---|---|
江苏 | 0.7875 | 甘肃 | 0.3911 |
浙江 | 0.7629 | 青海 | 0.2332 |
广东 | 0.7595 | 宁夏 | 0.1825 |
山东 | 0.7717 | 新疆 | 0.4376 |
二、核心发现(基于数据分析)
1. 总体趋势:融合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分化显著
头部省份稳定: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常年位居前列(协调度>0.75),其中江苏2013年高达0.8869。
尾部省份滞后:西藏、青海、宁夏协调度长期低于0.2,海南、贵州、甘肃介于0.3–0.4(图1)。
空间集聚效应:长三角(沪苏浙)形成高值集聚区,西北(甘青宁)、东北(黑吉辽)呈低值连片分布(袁硕,2024)。
2. 动态演变特征
协调类型变化:
2012年:仅8省达初级协调(协调度>0.5),23省处于失调状态。
2022年:15省进入初级协调,西藏、青海仍处严重失调(协调度<0.3)。
脱钩状态分析:
上海、湖北、广东由“强脱钩”(产业不协调)转为“扩张性连接”(协同增长);
江苏、甘肃出现“衰退性脱钩”(文化产业增速落后于旅游产业)。
3. 驱动因素异质性
东部地区:受消费需求、技术创新与对外开放推动(如浙江数字文旅赋能);
中西部地区:依赖政府支持与人力资本(如陕西文旅政策倾斜);
北方省份:市场宏观环境与人力资本是关键(如山东文旅产业集群效应)。
三、数据使用建议
政策评估:结合地方资源禀赋,诊断文旅产业协调短板(如贵州文化产业滞后于旅游产业)。
学术研究:
可关联共同富裕指标(如基尼系数、居民精神福祉);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省际溢出效应(袁硕,2024验证政府支持存在负外部性)。
实践应用:
参考粟路军(2023)提出的“五维融合路径”(产品、业态、要素、市场、价值);
例如:江苏通过“文旅+数字技术”提升要素融合度,四川依托非遗资源深化产品融合。
参考文献
粟路军等. 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经济地理, 2023.
袁硕. 我国文旅产业融合水平时空探测与影响因素异质性分析[J]. 决策与信息, 2024.
刘安乐等.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J]. 经济地理, 2020.
注:数据经多重插补法处理缺失值,分析时需结合Y情扰动(2020–2022年)等外部因素。
注:本文中的数据和指标仅为示例,实际数据请参考最新发布的各省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及原始数据(2012-2022)。
数据概览
数据跨度:各省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及原始数据(2012-2022)
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网络收集
2、本资源仅用作为学习用途,不能用于商业通途
数据获取
点击关注后后台咨询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