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交易所交易规则有哪些区别?
不同类型交易所的规则差异主要源于交易标的特性和风险控制需求,核心区别如下:
1. 证券交易所(如沪深交易所、纽交所)
- 交易标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属权益或债权凭证。
- 核心规则:
- 无到期日,可长期持有,退市有严格财务、合规标准。
- 结算多为“T+1”(当天买次日可卖),资金次日到账。
- 涨跌幅限制较普遍(如A股±10%),ST股更严(±5%)。
2. 期货交易所(如上期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 交易标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约定未来交割的商品、金融工具)。
- 核心规则:
- 合约有固定到期日,到期需交割或提前平仓,否则强制交割。
- 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每日盯市,保证金不足需追加,否则强平。
- 杠杆交易(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幅度常随价格波动调整。
3. 商品交易所(如郑商所、伦敦金属交易所)
- 交易标的:农产品、工业品等实物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 核心规则:
- 强调交割品标准化(如小麦的等级、重量标准),实物交割占比高。
- 交割地点固定(指定仓库),质量不合格可能拒收。
- 受季节、供需影响大,部分品种有交割月份限制。
4. 数字货币交易所(如币安、Coinbase)
- 交易标的: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监管差异大。
- 核心规则:
- 多为24小时交易,无涨跌幅限制,价格波动剧烈。
- 支持“T+0”即时买卖,部分平台提供杠杆交易(风险高)。
- 合规性不一,部分地区禁止或限制其运营。
简言之,证券交易侧重权益流转,期货/商品聚焦合约交割与风险对冲,数字货币则更自由且风险更高,规则差异本质是适配不同标的的特性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