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学习中需不需要划线、做笔记

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那些坚信自己确实是从零开始的人,也并不是真的从零开始,因为他们写作所依靠的也只能是以前所学或所遇到的东西。

我们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素材思想库。因为记忆力根据记忆曲线会逐渐衰退,太过依赖自己的大脑并不是一个优选项:太多的论据可以证明,它既不客观,也不可靠。

把时间切实用在自己已有的兴趣上,去做那些为得出明智决定所必需的事,即阅读、思考和写作。

通过这些工作,有趣的问题一定会自动出现。你可能不知道,也不必知道,自己的探索最终会到达哪里,但无论如何,不要勉强自己在某个预设的研究方向上产生洞见。降低你对质量和思想深度的期待。这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你对自己曾经选择的主题失去兴趣的可能性,和不得不重新开始的风险。

笔记系统原本应该是:你学习和收集的东西越多,你的笔记就会越有用,就会有越多的想法组合在一起,并激发新的想法,也就越能轻而易举地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随着你保存笔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笔记记得越多,就越难找到恰当的那个,越难以自如地将相关的笔记整合到一起。

你一定要明白,在句子下画线或在空白处写评论也只是做临时笔记,临时重点标记,对阐述文本的意义毫无作用。这些临时笔记不经过系统化整理就会变得毫无用处。当你阐述论点需要它们时,任何画线句子都不会主动出现在你的脑海中。这类笔记只是提醒你还有一个想法没来得及阐述。如果你已经知道不会再去回顾它们,你其实没必要记笔记和在书上乱画。你不如等看事情告一段落后或在固定时间间隔的课后、交流会后去认真反思和回忆,整理形成一份自己的记录。这份凭记忆写下来的记录反而对你更为重要。

记住,学习时候的核心技法是那些随手的画线和笔记都一定是能在写作后期帮助到你,它们才有意义。否则你不过是在浪费时间把笔记做的华丽胡少。

我在这里同时再次强调笔记或记录标准化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格式的标准化,笔记才能够在一个地方建立起群聚效应。这也是促进思考和写作的关键,因为它消除了不同格式和存放位置带来的所有不必要的复杂性或选择难度。只有把每一张笔记都以同样的格式放在同一个地方后,才能把它们组合起来,进而汇编成新的东西,而不必为应该把它们放在哪里或贴什么标签的问题煞费苦心。

在某种意义上,将笔记进行存档和将其扔进垃圾箱差不多。它们都完成了自己的阶段意义。

我特别喜欢曾国番的一句话,军机处之法也,悉以本日办结。学习和工作都可以套用这个军机处之法。当你在晚上合上当前项目的文件夹后,桌上除了笔和纸,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表明你已经明确能够控制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并且游刃有余。

本文已转为音频:学习中需不要化线、做笔记

http://www.lryc.cn/news/626995.html

相关文章:

  • LLM常见名词记录
  • 【0基础PS】图片格式
  • 奇怪的“bug”--数据库的“隐式转换”行为
  • 深入解析:生产环境 SQL 数据库的架构设计与工程实践
  • 【clion】visual studio的sln转cmakelist并使用clion构建32位
  • 深入理解MySQL Ⅳ -- SQL性能分析工具
  • 欧州服务器String 转 double 有BUG?
  • skyworking 8.9.X 安装配置
  • 云原生俱乐部-RH294知识点归纳(1)
  • 【ElasticSearch实用篇-03】QueryDsl高阶用法以及缓存机制
  • 服务器硬件电路设计之 SPI 问答(二):SPI 与 I2C 的特性博弈及多从机设计之道
  • lesson43:Python操作MongoDB数据库完全指南
  • Eclipse 里Mybatis的xml的头部报错
  • ubuntu privileged cont 一直在读取硬盘
  • 超长视频生成新突破!LongVie框架问世,创作不再受时长限制
  • B站 XMCVE Pwn入门课程学习笔记(7)
  • postman+newman+jenkins接口自动化
  •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全解析:概念与接口
  • 34-处理https 安全问题或者非信任站点-下
  • TheadLocal相关
  • DOLO 或成 Berachain 生态迎新一轮爆发的信号?
  • C端高并发项目都有哪些
  • 源代码编译安装lamp
  • 单片机驱动继电器接口
  • 虚拟机部署HDFS集群
  • cobbler
  • 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处理系统(2)——VGA显示彩条和图片
  • [论文阅读] 人工智能 + 软件工程 | 从用户需求到产品迭代:特征请求研究的全景解析
  • 372. 超级次方
  • Flask 之 Request 对象详解:全面掌握请求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