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论文阅读] 人工智能 + 软件工程 | 从用户需求到产品迭代:特征请求研究的全景解析

从用户需求到产品迭代:特征请求研究的全景解析

论文信息

  • 原标题:Feature Reques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Tasks, Techniques, and Trends
  • 主要作者:Feifei Niu, Chuanyi Li, Haosheng Zuo, Jionghan Wu(南京大学);Xin Xia(浙江大学)
  • 研究机构: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引文格式(APA):Niu, F., Li, C., Zuo, H., Wu, J., & Xia, X. (2025). Feature Reques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Tasks, Techniques, and Trends. In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Title]. ACM, New York, NY, USA.

一段话总结

该论文通过系统综述131项相关研究,全面梳理了软件特征请求(用户提出的新功能或功能增强需求)的分析与处理领域,将研究主题分为12类(如识别、优先级排序、质量审查等),从需求工程视角剖析了各阶段的技术方法,总结了现有工具和数据集,并指出了确保请求质量、优化LLM驱动任务基准等关键挑战与机会,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景式参考。

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研究背景

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用户的声音往往是产品进化的核心驱动力。例如,当你在应用商店给某款APP留言“希望增加夜间模式”,或在开源项目的Issue区提出“建议优化API响应速度”时,这些内容都属于“特征请求”。

据研究统计,约23.3%的应用评论包含特征请求,而在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24%的用户评论是对软件功能的需求。这些请求蕴含着用户对产品的真实期待,但它们通常混杂在海量的用户反馈中,形式杂乱(可能是一句吐槽、一段建议,甚至是一个表情包搭配文字)。

传统上,开发者需要手动筛选、理解这些请求,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遗漏关键信息。例如,某音乐APP曾因未及时处理“离线下载进度显示”的高频请求,导致用户流失。此外,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任务(如从评论中提取请求),缺乏对特征请求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分析——这正是该论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创新点

  1. 全景式视角:首次从需求工程全生命周期出发,将特征请求研究划分为12个关键任务,覆盖从识别到代码实施的完整流程。
  2. LLM技术整合:系统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如GPT-4、BERT)在特征请求处理中的应用,包括识别、摘要生成等场景。
  3. 资源整合:整理了公开工具(如用于评论分类的MARC2.0)和数据集(如包含40,000条增强报告的Bugzilla数据集),为后续研究提供便利。
  4. 挑战-机会框架:提出了特征请求质量保证、多语言处理等7大未来研究方向,针对性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研究方法和思路

论文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研究问题:提出4个核心问题(RQ1-RQ4),分别关注研究 demographics、处理方法、可用资源、挑战与机会。

  2. 文献搜索

    • 数据库:涵盖IEEE Xplore、ACM Digital Library等9个平台。
    • 关键词:使用“feature request”“user requirement”等6个关键词组合。
    • 初始检索得到17,381篇论文,去重后进入筛选阶段。
  3. 筛选与评估

    • 纳入标准:英文、2025年8月前发表、聚焦需求工程中的特征请求。
    • 排除标准:非软件领域、仅讨论bug报告、技术报告等。
    • 经3轮滚雪球法和质量评估(从数据、方法、评估3维度打分),最终保留131篇高质量研究。
  4. 数据提取:4位作者独立提取文献信息(如发表年份、研究主题、方法等),通过讨论解决分歧。

主要贡献

类别具体内容
研究主题分类将特征请求研究分为12类,其中“特征请求识别”(56篇)、“优先级排序”(17篇)、“质量审查”(17篇)是研究热点
技术方法总结识别任务中,监督学习(如SVM、BERT)和LLM(如GPT-4)表现突出;优先级排序则结合用户投票、情感分析等多维度指标
资源整理公开工具15+(如用于代码定位的CHANGEADVISOR)、数据集20+(如包含App评论的Mast数据集)
挑战与机会指出“提升请求质量”“开发LLM基准测试”等关键方向,为未来研究提供路线图

关键问题

  1. Q:特征请求与bug报告有何区别?
    A:特征请求聚焦“新增或增强功能”(如“希望添加指纹登录”),而bug报告关注“现有功能错误”(如“登录按钮点击无反应”)。

  2. Q:如何从海量用户反馈中自动识别特征请求?
    A:主流方法包括:①基于规则的模式匹配(如识别“希望”“建议”等关键词);②机器学习分类(如用SVM区分请求与普通评论);③LLM提示工程(如让GPT-4直接标注请求内容)。

  3. Q:特征请求的优先级是如何确定的?
    A:结合用户投票、请求频率、情感倾向(如负面评论中提到的功能)、开发成本等因素,常用方法有Kano模型、AHP层次分析法,以及基于聚类的自动排序。

  4. Q:有哪些公开资源可以用于相关研究?
    A:工具如LLM-Cure(用于竞品分析)、数据集如Bugzilla增强报告(含40,000条请求)。

  5. Q:未来研究的核心挑战是什么?
    A:①提升请求质量(减少模糊、冗余内容);②优化LLM在多语言场景的表现;③建立标准化的基准测试数据集。

总结

该论文通过系统梳理131项研究,为软件特征请求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了全面指南。它不仅分类总结了从识别到代码实施的12大任务及对应技术,还整理了实用工具和数据集,更指出了LLM应用、多语言处理等前沿方向。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开发者,都能从中获取如何高效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迭代的关键 insights。

http://www.lryc.cn/news/626967.html

相关文章:

  • 372. 超级次方
  • Flask 之 Request 对象详解:全面掌握请求数据处理
  • 解决前端项目启动时找不到esm文件的问题
  • STM32F407VGT6从零建立一个标准库工程模板+VSCode或Keil5
  • Spring Boot 定时任务与 xxl-job 灵活切换方案
  • 双分支混合光伏预测模型
  • 第5.7节:awk赋值运算
  • 技术半衰期悖论:AI时代“不可替代领域“的深耕地图
  • AIStarter服务器版深度解析:与桌面版对比,解锁云端AI开发新体
  • 如何代开VSCode的settigns.json文件
  • 【JavaEE】多线程(线程安全问题)
  • Gin传参和接收参数的方式
  • BM25 系列检索算法
  • 自学大语言模型之Transformer的Trainer
  • 工业电脑选得好生产效率节节高稳定可靠之选
  • 0基础安卓逆向原理与实践:第5章:APK结构分析与解包
  • 华为仓颉语言的class(类)初步
  • 比剪映更轻量!SolveigMM 视频无损剪切实战体验
  • 将集合拆分成若干个batch,并将batch存于新的集合
  • ubuntu下安装vivado2015.2时报错解决方法
  • 换根DP(P3478 [POI 2008] STA-StationP3574 [POI 2014] FAR-FarmCraft)
  • Qt 中最经典、最常用的多线程通信场景
  • 通过自动化本地计算磁盘与块存储卷加密保护数据安全
  • 链表-24.两两交换链表中的结点-力扣(LeetCode)
  • ansible playbook 实战案例roles | 实现基于firewalld添加端口
  • SSM从入门到实战:2.1 MyBatis框架概述与环境搭建
  • 【LeetCode 热题 100】279. 完全平方数——(解法三)空间优化
  • innovus auto_fix_short.tcl
  • 代码随想录Day57:图论(寻宝prim算法精讲kruskal算法精讲)
  • 3D检测笔记:相机模型与坐标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