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的安全性
CAN总线的安全性在设计之初主要侧重于可靠性和实时性,但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其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以下是关于CAN总线安全性的详细分析:
优点
错误检测机制:CAN总线具备多级错误检测机制,如循环冗余校验(CRC)、位填充等,能够有效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非破坏性仲裁:在多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时,能够通过优先级仲裁机制避免数据冲突。
抗干扰能力强: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对电磁干扰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安全威胁
缺乏身份认证:CAN协议未提供节点身份验证机制,任何接入CAN总线的设备均可发送或接收数据,攻击者可通过伪造消息干扰车辆正常运行。
无加密保护:CAN协议未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所有消息均以明文形式传输,攻击者可通过嗅探工具捕获并分析CAN总线上的数据。
缺乏访问控制:CAN协议未限制节点的访问权限,任何节点均可监听或发送消息,恶意节点可能通过广播消息干扰其他节点的正常工作。
物理层易受攻击:CAN总线采用两根信号线进行差分传输,物理接口暴露在外,攻击者可通过物理接入(如OBD-II接口)直接注入恶意消息或窃听数据。
攻击方式
重放攻击:攻击者捕获合法的CAN消息并重复发送,可能导致车辆执行非预期的操作。
注入攻击:攻击者向CAN总线注入伪造消息,干扰车辆正常功能。
拒绝服务攻击:通过持续发送高优先级消息占用总线带宽,导致其他消息无法传输。
安全提升措施
加密与认证机制:通过引入加密技术,如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篡改或窃取。同时,采用身份认证机制,如数字签名,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节点才能发送或接收数据。
访问控制与白名单机制:在域控制器层设置防火墙,对每一条CAN报文进行检查,包括ID是否在白名单内、数据格式是否正常、校验位是否匹配等。
异常检测与防御机制:采用基于规则和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实时监测CAN总线上的数据流量,识别并拦截异常数据包。
物理层保护:通过ESD保护、共模电压抑制、抗瞬态干扰等措施,增强CAN总线的物理层抗干扰能力。
数据安全案例
新能源矿卡数据灾备记录仪:针对新能源矿卡行业,推出了CAN总线数据灾备记录仪,具备军工级防护、数据高精度记录、灾备存储、快速解析、远程数据调取、信息安全等功能,有效保障了关键数据的安全。
总结
CAN总线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安全局限性,但通过引入加密、认证、访问控制、异常检测等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其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