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②】 | Nginx部署前端静态文件指南(基于虚拟机环境)
0 序言
掌握用Nginx部署任意前端静态文件
是后端/运维入门的核心技能之一。无论是下载的模板(如AdminLTE)、前端框架打包后的文件(Vue/React的dist目录),还是简单的HTML页面,都能通过这套流程快速在网页上展示。
本笔记以虚拟机 为环境,从文件传输到Nginx配置,全程实操落地,让你拿到前端文件就能部署
!
1 准备工作
1.1 环境要求
- 虚拟机:已安装Nginx(若未安装,执行
sudo apt install nginx -y
) - 物理机:存有前端文件(如AdminLTE-3.2.0,或任意包含index.html的文件夹)
- 工具:VS Code + SSH Remote扩展(用于远程连接虚拟机并传输文件)
1.2 目标
将物理机的前端文件传到虚拟机,通过Nginx配置,让浏览器访问http://虚拟机IP:端口
时能正常显示前端内容。
2 在虚拟机中创建工程目录
在 VS Code 的远程终端(左下角显示 SSH: vm-via-nat 时,按 Ctrl + ~ 打开终端)执行:
#在家目录新建文件夹,名字my-project
mkdir ~/my-project
为了避免权限问题且便于管理,在用户的目录下创建专用文件夹,按配置文件
和前端文件
分类存放:
# 登录虚拟机后,在终端执行(如用户为kr,路径默认在/home/kr)
mkdir -p ~/my-project/config # 存放Nginx自定义配置文件(按端口/功能分类)
mkdir -p ~/my-project//www # 存放前端静态文件(如AdminLTE、dist等)
在 Linux 中,~ 是一个特殊符号,代表当前用户的主目录,即 /home/用户名。
~/my-project//config
:后续所有项目的Nginx配置文件都放这里。~/my-project//www
:前端文件的根目录,每个项目单独建子文件夹(如~/my-project//www/adminlte
放AdminLTE文件)。
3 将物理机前端文件传到虚拟机
用VS Code + SSH远程连接虚拟机,通过拖放传输文件,这是最直观的方式:
- 在VS Code左侧
资源管理器
中,导航到虚拟机的/home/kerui/my-project//www
目录; - 打开物理机的文件管理器,找到前端文件;
- 直接将物理机的前端文件夹拖到VS Code的
/home/kerui/my-project//www
目录中; - 等待传输完成,此时虚拟机中会出现
/home/kerui/my-project//www/AdminLTE-3.2.0
。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从主机终端输出以下命令进行传输:
scp -p [d端口号] -r [物理机文件路径] [虚拟机文件路径]
具体可见下面图片页面所示。
传输后在该页面可以看到你新过来的文件,你也可以在这里任意新建文件夹跟其他文件,因为是你的家目录,不会报权限错误。
4 编写Nginx配置文件
为前端文件创建专属配置,指定访问端口和文件路径:
4.1 新建配置文件
在虚拟机终端执行,创建并编辑配置文件(以部署AdminLTE到8080端口为例):
# 进入配置文件目录
cd ~/my-project/config
# 新建配置文件(文件名建议包含端口或项目名,如adminlte-8080.conf)
vim adminlte-8080.conf
这是一种方法,但是我更推荐以下方法,在VsCode左侧新建文件,作用一样。
4.2 配置文件内容
程序如下:
server {listen 8080; # 访问端口(可自定义,如8081、8090)server_name _; # 本地测试用“_”表示任意域名# 前端文件在虚拟机中的路径(必须是绝对路径)root /home/kerui/my-project/www/AdminLTE-3.2.0; # 默认首页(前端文件夹中必须有index.html)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解决单页应用路由问题location / {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
}
但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Nginx默认只加载系统目录的配置,所以在你配置之前,系统并不会去读你创建的文件目录,具体见下一节。
5 让Nginx加载自定义配置
Nginx默认只加载系统目录的配置,需手动让它识别我们在~/my-project/config
中的文件:
5.1 编辑Nginx主配置
执行以下命令打开Nginx主配置文件(需要sudo权限,仅需配置一次):
sudo vim /etc/nginx/nginx.conf
5.2 添加自定义配置目录
在http
块末尾添加一行,让Nginx加载~/my-project/config
下的所有.conf文件:
http {... # 原有的其他配置(保留不动)# 保留默认的系统配置目录(不影响原有服务)include /etc/nginx/conf.d/*.conf;# 新增:加载kerui用户的自定义配置目录(关键!)include /home/kerui/nginx/config/*.conf;
}
按Esc
,输入:wq
保存退出。
这里最后的*.conf
则是系统会自动找寻该文件夹下的所有conf文件,所以后续你只要在该路径下创建conf文件都不需要再跑到系统目录下更改,就会更加简单便捷。
6 验证配置并启动服务
6.1 检查配置语法
执行以下命令,确保配置文件无错误(若报错,按提示修改路径或语法):
sudo nginx -t
成功提示: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 test is successful
6.2 重启Nginx生效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也可以选择使用:
sudo nginx -s reload
这一个主要区别是可以不断网就重新生效,对于你一些正在挂着的网页有效果。
6.3 浏览器访问测试
- 查看虚拟机IP(终端执行
ip addr
,如192.168.56.10
)。 - 物理机浏览器输入:
http://192.168.56.10:8080
(IP替换为你的虚拟机IP,端口对应配置文件的8080)。 - 若显示前端页面(如AdminLTE的首页),则部署成功。
7 查看Nginx日志(通用查错方法)
当遇到问题或其他未知错误时,优先查看Nginx的日志文件,里面会记录详细的错误原因(如权限拒绝、路径不存在、配置语法错误等)。
7.1 日志文件的默认路径
Nginx的日志通常存放在 /var/log/nginx/
目录下,核心有两个文件:
- 错误日志:
/var/log/nginx/error.log
(记录启动失败、访问错误等关键信息,最常用)。 - 访问日志:
/var/log/nginx/access.log
(记录所有浏览器的访问记录,用于分析访问情况)。
7.2 查看错误日志的命令
在虚拟机终端执行以下命令,实时查看错误日志(方便调试时追踪问题):
# 实时输出最新的错误日志(按Ctrl+C退出)
sudo tail -f /var/log/nginx/error.log
如果需要查看历史错误,可直接打开日志文件:
# 用VS Code打开日志文件(可视化查看,支持搜索)
code /var/log/nginx/error.log # 需要先通过SSH连接虚拟机,且VS Code已远程连接
7.3 常见日志信息及对应解决方法
错误日志内容示例 | 可能的问题 | 解决思路(对应前面的方法) |
---|---|---|
Permission denied: /home/kerui/... | 权限不足 | 执行 chmod -R 755 目标路径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home/kerui/... | 路径错误或文件不存在 | 检查配置文件中root 路径是否正确 |
address already in use: 0.0.0.0:8080 | 端口被占用 | 更换端口(如8081)并重启Nginx |
connect() failed (111: Connection refused) | 后端服务未启动(反向代理时) | 启动后端服务,确保端口正确 |
8 小结
本笔记的核心是“用自定义目录管理Nginx配置和前端文件”,流程可概括为:
- 建目录:
~/nginx/config
(配置)+~/nginx/www
(前端文件)→ 避免权限问题,分类清晰。 - 传文件:VS Code拖放 → 简单直观,适合新手。
- 写配置:指定端口和文件路径 → 核心是
listen
和root
参数。 - 加载配置:主配置文件中
include
自定义目录 → 一次配置,永久生效。 - 验证访问:浏览器测试 → 快速确认结果。
掌握这套流程后,无论拿到什么前端静态文件,都能按传文件→写配置→启动服务的步骤快速部署,后续需要学习Nginx高级功能,如反向代理、负载均衡等这些,也算是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