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各省农业土地流转率(2010-2023)
数据介绍
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机制。为助力相关研究,现分享一份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时间跨度为2010-2023年的农业土地流转率面板数据集。本数据直接提取自权威统计年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数据概览
覆盖范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不含港澳台和西藏)。
时间跨度:2010年至2023年,共14个连续年度。
核心指标:
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亩)
:各省年度承包耕地总面积。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亩)
:各省年度发生流转的耕地面积总和。农业土地流转率
: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流转总面积 / 承包耕地总面积
(即E列 / D列
),反映土地流转活跃程度。
数据结构:面板数据格式,每年每省一条独立记录。
二、数据来源与权威性
基础来源:
2010-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
2019-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
数据可靠性:数据直接来源于国家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年度统计报告,是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官方基础数据。
三、重要使用说明(必读)
2020年及之后流转总面积计算方式变更:
2020年起,《中国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不再直接公布“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
改为公布分项数据:
转让面积
、互换面积
、流转面积
(包含出租(转包)面积
、入股面积
和其他形式流转面积
)。本数据集中的2020-2023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E列)是上述三项(转让+互换+流转)的加总数,以此保持与2010-2019年统计口径的一致性。
2018年数据异常点:
注意识别:该现象仅出现在2018年部分省份记录中。
处理建议:根据研究需求,可考虑进行四舍五入取整处理,或保留原值但注意其精度影响。不影响流转率(F列)的计算逻辑。
部分省份在2018年的“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D列)存在带多位小数的数值(如
4047344.44444444
,3643255.11111111
,85073489.5555555
等)。这非原始数据错误,推测是数据处理或单位转换过程中引入的计算精度问题。建议使用者:
2019年耕地面积突变:
部分省份(如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宁夏等)在2019年的“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D列)相比2018年出现显著跳跃性增长或下降(例如湖北省从4557万跃升至6104万,四川省从5812万跃升至9089万)。
原因:这主要反映了2019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成果。确权后,各地对实际承包耕地面积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测量和核定,修正了历史统计数据。因此,2019年及之后的数据是基于确权成果的更新数据。
影响:这会导致2019年前后的耕地面积数据存在统计口径差异。在分析耕地总面积的跨年度趋势(特别是包含2019年断点)时,需格外谨慎,明确注明该口径变化。分析流转率趋势时,因分子分母受同类因素影响,其可比性相对受影响较小,但仍建议关注此变化。
数据完整性:极个别省份在极少年份可能存在数据缺失(需在具体分析时核查),但整体上30省14年的面板结构完整。
四、潜在应用方向
区域比较研究:分析不同省份、东中西部、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土地流转率的差异及原因。
时间趋势分析:考察各省及全国层面土地流转率的长期变化趋势,识别关键转折点(如政策影响)。
政策评估:评估土地制度改革、农业补贴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政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探究土地流转率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发展关联研究:分析土地流转与城镇化、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关联性。
五、使用建议
本数据集以Excel格式提供(包含“农业土地流转率”数据页和“来源及参考文献”页)。
强烈建议使用者:
仔细阅读本说明,特别是关于2020年后流转面积计算、2018年小数位问题和2019年耕地面积口径变化的说明。
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原始年报或政策文件,深入理解数据背景和统计口径演变。
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对数据(尤其是2018年小数和2019年断点)进行适当的清洗或说明处理。
注:本文中的数据和指标仅为示例,实际数据请参考最新发布的各省农业土地流转率(2010-2023)。
数据概览
数据跨度:各省农业土地流转率(2010-2023)
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网络收集
2、本资源仅用作为学习用途,不能用于商业通途
数据获取方式
点击关注后后台咨询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