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网络:多路转接 epoll

Linux网络:多路转接 epoll

  • 一、epoll三个接口函数
    • 1、epoll_create
    • 2、epoll_ctl
    • 3、epoll_wait
  • 二、epoll的工作原理
  • 三、epoll的echo_server
    • 1、EpollServer类
    • 2、构造函数
    • 3、事件循环
    • 4、事件派发
    • 5、事件处理
    • 6、测试
  • 四、LT和ET模式
    • 1、LT
    • 2、ET
  • 五、项目代码

一、epoll三个接口函数

多路转接是非常高效的一种IO模型,它可以在同一时间等待多个套接字,从而提高效率。Linux提供了三种系统调用实现多路转接:select、poll、epoll。本博客讲解epoll。

epoll是经过改进的poll,在Linux 2.5.44版本引入内核,并认为是Linux2.6最好的多路转接实现方案

1、epoll_create

epoll_create用于创建一个epoll模型,需要头文件<sys/epoll.h>,函数原型如下: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此处的参数size已经被废弃,可以填入大于0的任何值。

返回值是一个文件描述符,通过这个文件描述符,可以操控Linux底层创建的epoll(主要是那两个模型)

2、epoll_ctl

epoll_ctl用于控制epoll模型,需要头文件<sys/epoll.h>,函数原型如下: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struct epoll_event *_Nullable event);

参数:

  1. epfd:通过epoll_create获取到的文件描述符
  2. op:本次执行的操作,传入宏
  3. fd:要监听的文件的文件描述符
  4. event:对文件要执行的监听类型

其中:op操作包括

  • EPOLL_CTL_ADD新增一个文件描述符到epoll中
  • EPOLL_CTL_MOD修改一个epoll中的文件描述符
  • EPOLL_CTL_DEL:从epoll中删除一个文件描述符

其中event的类型是struct epoll_event*,该结构体定义如下:

struct epoll_event {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union epoll_data {void     *ptr;int       fd;uint32_t  u32;uint64_t  u64;
};

这个结构体中,包含events和data两个字段:

  1. events:一个位图,存储要监听的事件以及一些其它配置
  2. data:当epoll返回时,携带的数据

此处的data是一个联合体,它可以存储四种类型的数据:ptr指针,int文件描述符,uint32_t和uint64_t的整型。

其中events包括:

  • EPOLLIN:监听读事件
  • EPOLLOUT:监听写事件
  • EPOLLERR:监听错误事件
  • EPOLLHUP:文件描述符被关闭
  •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本次监听完毕,文件描述符被从epoll中移除

当一个epoll返回已经就绪的文件时,用户其实无法得知这个文件的描述符,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data.fd获取到文件描述符,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参数,传递更复杂的信息。

3、epoll_wait

epoll_wait用于等待epoll模型中的文件就绪,需要头文件<sys/epoll.h>,函数原型如下: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参数:

  • epfd:通过epoll_create获取到的文件描述符
  • events:输出型参数,指向一个epoll_event就绪数组,获取之前通过epoll_ctl传入的events
  • maxevents:用户传入的events数组的最大长度(就绪事件个数)
  • timeout:超时时间,以ms为单位

此处用户要传入一个epoll_event数组,这个数组用于存储本次就绪的所有文件的epoll_event,为了防止越界,所以还要传入maxevents。

就是说,epoll的使用方式是通过epoll_wait获取就绪的文件,这些文件存储到epoll_event数组中。

函数返回,用户可以遍历数组,获取到所有就绪的文件的epoll_event结构体。

这个结构体是在epoll_ctl时传入的,从它的events字段可以得知这个文件监听的事件,从data字段可以获取之前预设的其他信息,一般会预设data.fd获取这个文件的描述符

返回值:

  • 0:超时,指定时间内没有文件就绪
  • <0:出现错误
  • >0:就绪的文件的个数

通过此处,已经可以看出epoll相比于select的优势了:

epoll返回时,把已经就绪的文件放到数组中,后续遍历数组,每一个元素都是已经就绪的文件

在select中,就绪的事件通过一张位图返回,用户需要遍历整个位图所有元素,并判断该元素是否就绪,那么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未就绪的文件上。

epoll返回时,不会把已经加入epoll的文件删除,而是继续监听该文件

这是另一大优势,在select中,每次返回都会重置用户传入的位图,因此用户在每次轮询都要重新把文件描述符设置到select。

当然,用户也可以在epoll_ctl的时候,设置EPOLLONESHOT,那么这个文件被epoll返回后,就会从epoll中删除,也就是只监听一次事件

二、epoll的工作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poll的工作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层结构体:结构体嵌套结构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epoll的echo_server

接下来使用epoll系统调用,实现一个简单的echo server

1、EpollServer类

// 多路转接:事件循环、事件派发、事件处理!
class EpollServer
{
public:// 构造函数EpollServer(uint16_t port){}// 初始化函数void InitServer(){}// 转换字符串std::string EventsToString(uint32_t events)// 事件处理:网络套接字文件void Accepter(){}// 事件处理:普通文件void HandlerIO(int fd){}// 事件派发void HandlerEvent(int n){}// 事件循环void Loop(){}// 析构~EpollServer(){}
private:uint16_t _port;std::unique_ptr<Socket> _listensock;int _epfd;  // epoll_create的返回值!epoll句柄struct epoll_event revs[num]; // 将内核epoll模型里面的就绪事件,存入revs(revs是epoll_wait的参数)
};

2、构造函数

构造函数代码如下:

// 构造函数EpollServer(uint16_t port): _port(port), _listensock(std::make_unique<TcpSocket>()){_listensock->BuildListenSocket(port); // 根据传来的port来创建监听套接字!!!// 1、epoll_create创建成功,说明底层内核已经创建好了:红黑树+就绪队列_epfd = ::epoll_create(size);// 这里的参数size>0即可if (_epfd < 0){LOG(FATAL, "epoll create fail\n");exit(-1);}LOG(INFO, "epoll create sucess ,epfd:%d\n", _epfd);}

3、事件循环

事件循环代码如下:

开启循环后,进入一个while(true)死循环,每一轮循环通过epoll_wait获取本轮循环就绪的文件:

// 事件循环void Loop(){int timeout = 1000; // 设置时限!1swhile (true){int n = ::epoll_wait(_epfd, revs, num, timeout); // epoll_wait的返回值就是就绪事件的个数switch (n){case 0:LOG(INFO, "epoll time out...\n");break;case -1:LOG(ERROR, "epoll wait fail\n");break;default:LOG(INFO, "have event happend! n:%d\n", n);HandlerEvent(n);// 事件派发break;}}}

4、事件派发

事件派发就是判断文件描述符是_listenfd还是普通的sockfd,调用不同的函数进行处理。

    // 事件派发void HandlerEvent(int n){for (int i = 0; i < n; i++){int fd = revs[i].data.fd;uint32_t revents = revs[i].events; // 具体是哪一个fd里面的什么事件就绪了!?LOG(INFO, "%d 上面的有事件就绪了,具体事件是:%s\n", fd, EventsToString(revents).c_str());// 事件处理:封装!// 1、listensock就绪if (fd = _listensock->Sockfd()){Accepter();}// 2、处理普通fdelse{HandlerIO(fd);}}}

5、事件处理

void Accepter(){InetAddr addr;int sockfd = _listensock->Accepter(&addr);if (sockfd < 0){LOG(ERROR, "获取连接失败\n");return ;}LOG(INFO, "得到一个新链接:%d,客户端信息:%s:%d\n", sockfd, addr.Ip().c_str(), addr.Port());struct epoll_event ev;ev.events = EPOLLIN;ev.data.fd = sockfd;// 必须将sockfd加入到epoll里面,这样才能让epoll对提取出来的sockfd进行处理!::epoll_ctl(_epfd, EPOLL_CTL_ADD, sockfd, &ev);LOG(INFO, "add sucess to epoll,new sockfd:%d\n", sockfd);}void HandlerIO(int fd){char buffer[4096];int n = ::recv(fd, buffer, sizeof(buffer) - 1, 0);if (n > 0){buffer[n] = 0;std::cout << buffer;}else if (n == 0){LOG(INFO, "client,quit...\n");// 先将这个退出的fd从epoll中移除,再关闭fd::epoll_ctl(_epfd, EPOLL_CTL_DEL, fd, nullptr);::close(fd);}else{LOG(ERROR, "client,fail...\n");::epoll_ctl(_epfd, EPOLL_CTL_DEL, fd, nullptr);::close(fd);}}

6、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LT和ET模式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用户通过epoll检测到某个socket的事件已经就绪了,但是这个用户没有处理这个事情,下一次epoll_wait还要不要返回这一个事件?

就是基于这个问题,衍生了两种epoll工作模式:LT模式与ET模式

1、LT

LT模式下,当用户没有处理事件,那么事件就一直保留在就绪链表rdlink中,每次调用epoll_wait都会返回这个事件

这种模式是epoll的默认模式

用户接收到事件后,可能某个报文太长了,一次读不完。那么LT模式下一次还会进行通知,用户可以把剩下的报文读完。但是这就可能导致一个报文,需要调用更多次的epoll_wait。

2、ET

ET模式下,当用户通过epoll_wait拿到事件后,事件直接从rdlink中删除,下一次不再进行通知

这种模式比LT更加高效,这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

  1. 这种模式下,一个报文只需要调用一次epolll_wait,因此效率高一点
  2. 这倒逼程序员必须一次性把报文读完,那么就会更快的进行业务处理,报文响应速度也更快

这里主要是第二点比较重要,当一个报文太长了,但是ET模式下只进行一次通知。那么程序员收到通知后,就需要用一个while循环一直读取套接字,直到读不出数据为止。这样一次通知程序员就能拿到完整报文,进而更早的进行业务处理,更早响应。而且提早把数据读走,内核的缓冲区也会被空出来,接收更多的新数据。

默认情况下,从文件读取文件是阻塞的,当最后一次while循环读取不出内容了,程序就会阻塞住。因此这种情况下,要把文件读取改为非阻塞读取,如果读不出内容直接返回。

但是这也导致ET的程序会比LT更加复杂,实际开发中需要进行权衡。

五、项目代码

epoll和select代码

http://www.lryc.cn/news/607379.html

相关文章:

  • CentOS7下同步时间的几种方式(NTP 、Chrony和systemd-timesyncd)
  • iPhone 恢复出厂设置是否会删除所有内容?
  • iPhone查看App日志和系统崩溃日志的完整实用指南
  • 用落霞归雁的思维框架推导少林寺用什么数据库?
  • Syzkaller实战教程6:[重要]初始种子加载机制剖析第二集
  • 使用 Docker 部署 Label Studio 时本地文件无法显示的排查与解决
  • 无人机自动跟随模块技术分析
  • Docker 实战 -- Nextcloud
  • 【05】VM二次开发——模块参数配置--带渲染/不带渲染(WinForm界面调用 模块参数配置)
  • Java 日期时间处理:分类、用途与性能分析
  • 前端学习日记(十七)
  • Ant 构建java项目
  • FastDDS (SharedMemory)
  • webpack面试题及详细答案80题(41-60)
  • C++ 前缀和、双指针
  • Node.js中Buffer的用法
  • 嵌入式第十七课!!!!位运算!!!
  • 考取锅炉司炉工证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
  • Linux 用户与组管理:从配置文件到实操命令全解析
  • golang的函数
  • YOLO V11 + BotSort行人追踪定位项目
  • 风光储并离网切换仿真模型(下垂控制一次调频)
  • 详解K8s集群搭建:从环境准备到成功运行
  • 【问题思考总结】CART树如何剪枝?从CART树的生成到剪枝以及为什么CTt一定小于Ct?【图文】
  • 在多租户或多服务共享 Redis 时,如何做逻辑隔离或权限控制?
  • 【数据结构】-----排序的艺术画卷
  • ESD监控系统确保工厂生产设备的静电安全
  • 浏览器【详解】内置Observer(共五种,用于前端监控、图片懒加载、无限滚动、响应式布局、生成安全报告等)
  • cesium FBO(四)自定义相机渲染到Canvas(离屏渲染)
  • 开源工具FossFLOW,绘制技术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