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缓存机制详解:原理、问题与最佳实践
在高并发系统中,缓存是提升性能和减轻数据库压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围绕缓存的使用方法、常见问题(雪崩、穿透、击穿、泄露)以及写入策略等内容,系统性地介绍 Redis 缓存的设计与实战。
1. 缓存是什么,如何使用?
缓存是指将访问频繁的数据或计算结果暂时存储在访问速度更快的介质(如内存)中,减少对慢资源(如数据库、磁盘)的直接访问,从而提升系统性能与响应速度。
常见缓存类型:
- 内存缓存:如本地变量、LRU 缓存(Go map、Java Guava、Caffeine)
- 分布式缓存:如 Redis、Memcached
- 数据库缓存机制:如 MySQL 的 Buffer Pool
Redis 缓存使用场景:
- 热点数据缓存(商品详情、用户信息等)
- 访问频繁但更新不频繁的数据
- 作为 session 存储、排行榜实现、消息队列等
2. 缓存雪崩(Cache Avalanche)
问题描述:
缓存大面积失效(如大量 key 同时过期或 Redis 服务宕机),导致大量请求同时打到数据库,从而引发系统崩溃。
解决方案:
- 缓存高可用:部署 Redis Sentinel 或 Redis Cluster 保证服务不宕机
- 过期时间设置随机值:避免大量 key 同一时间过期
- 请求限流/降级机制:防止流量打爆数据库
3. 缓存穿透(Cache Penetration)
问题描述:
客户端请求的 key 在缓存和数据库中都不存在,每次都需要访问数据库,造成数据库压力。
解决方案:
-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
- 在 Redis 前加一层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 key 是否存在
- 空值缓存:
- 对不存在的数据也缓存,例如:
key: null
,设置短过期时间防止攻击
- 对不存在的数据也缓存,例如:
- 参数校验:
- 对非法参数进行拦截,避免无意义请求落到缓存/数据库
4. 缓存击穿(Cache Breakdown)
问题描述:
某个热点 key 突然过期,此时大量请求同时访问该 key,会打到数据库,形成瞬时高并发。
解决方案:
- 热点 key 不设置过期时间:防止自动失效
- 互斥锁(mutex):
- 只允许一个线程访问数据库,其他请求等待缓存更新
- 逻辑过期:
- 数据设置“逻辑过期时间”,实际不过期,由后台定时异步刷新
5. 缓存泄露(Cache Leak)
问题描述:
某些 key 长期不被访问,却始终占用内存,没有被淘汰,导致内存持续增长或溢出。
解决方案:
- 设置合理的过期时间:避免缓存永不过期
- 使用淘汰机制:
- Redis 提供多种淘汰策略(如 LRU、LFU、TTL),可配置 maxmemory-policy 管理内存
6. 缓存写入策略
6.1 主动写入(预热)
系统启动时,提前加载热点数据到缓存中,避免系统冷启动带来的高延迟。
示例:
// 主动缓存预热
hotKeys := []string{"product:1001", "product:1002"}
for _, key := range hotKeys {val := db.Query(key)redis.Set(key, val, time.Hour)
}
6.2 延迟写入(懒加载)
用户首次访问时,如果缓存中没有命中,再去数据库查询,并将数据写入缓存中。
示例:
// 查缓存 -> 查数据库 -> 回写缓存
val, err := redis.Get("product:1001")
if err == redis.Nil {val = db.Query("product:1001")redis.Set("product:1001", val, time.Ho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