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低速信号设计之 MII 篇

一、引言​

在服务器的网络通信架构中,以太网接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介质无关接口)作为一种经典的以太网接口标准,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持续展现着独特价值。尽管当前网络技术朝着高速率、大容量方向迅猛发展,如 10Gbps、40Gbps 甚至 100Gbps 以太网接口不断涌现,但 MII 接口凭借其成熟的技术体系、良好的兼容性以及在低速网络场景中的适配性,依然在服务器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深入剖析 MII 接口在服务器中的应用,对于优化服务器网络性能、保障数据可靠传输以及合理规划网络架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MII 总线概述​

MII 是 IEEE - 802.3 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它宛如一座桥梁,搭建起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与 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之间的通信通路。从功能构成来看,MII 包含一个数据接口以及一个 MAC 和 PHY 之间的管理接口。数据接口宛如两条并行的高速公路,分别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独立信道,每条信道都配备了专属的数据、时钟和控制信号,共同保障数据的高效传输。而管理接口则如同交通指挥员,通过双信号接口(一个时钟信号和一个数据信号),实现上层对 PHY 的监视和控制,确保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

MII 接口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早期的以太网通信中,10M 的 MAC 层芯片和物理层芯片之间依靠一根数据线进行数据传送,时钟频率为 10M。当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 100M 时,若仍采用单数据线传输,时钟频率需飙升至 100M,这无疑会带来诸如信号干扰加剧、传输稳定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难题,MII 接口应运而生。它创新性地采用 4 根数据线并行传输数据,如此一来,在 100M 数据传输时,时钟频率从 100M 大幅降低至 25M,而在 10M 数据传输时,时钟频率更是降至 2.5M,巧妙地

http://www.lryc.cn/news/596270.html

相关文章:

  • 如何解决pip安装报错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Cython’问题
  • 【大模型记忆实战Demo】基于SpringAIAlibaba通过内存和Redis两种方式实现多轮记忆对话
  • 【打怪升级 - 01】保姆级机器视觉入门指南:硬件选型 + CUDA/cuDNN/Miniconda/PyTorch/Pycharm 安装全流程(附版本匹配秘籍)
  • LSTM+Transformer炸裂创新 精准度至95.65%
  • 一款功能全面的文体场所预约小程序
  • C#初学知识点总结
  • linux-计划任务
  • 数据结构自学Day12-- 排序算法2
  • <另一种思维:语言模型如何展现人类的时间认知>读后总结
  • 高等数学-矩阵知识
  • Matlab学习笔记:矩阵基础
  • repmgr+vip实现对业务透明的高可用切换
  • 首次启动 - OpenExo
  • 【matlab】无人机控制算法开发与应用流程
  • 基于Spark图计算的社会网络分析系统
  • 使用docker(ubuntu)搭建web环境(php,apahce2)
  • C语言第二章分支与循环(下)——猜数字游戏
  • MES 管理系统中的仓库管理功能有哪些用途
  • 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 MyBatis拦截器插件:实现敏感数据字段加解密
  • 汽车安全 | 汽车安全入门
  • 力扣刷题 -- 101.对称二叉树
  • 贪心算法Day3学习心得
  • LeetCode 刷题【11. 盛最多水的容器】
  • 数据库 × 缓存双写策略深度剖析:一致性如何保障?
  • 《3D printed deformable sensors》论文解读
  • EasyMan 数字人服务全面焕新,交互型AI数字人助推孪生体验全新升级
  • GoLang教程006:循环控制语句
  • 数据结构 之 【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
  • 自编码器表征学习:重构误差与隐空间拓扑结构的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