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每日一练 | 时延和抖动

01 真题题目


关于时延和抖动,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 端到端时延等于处理时延与队列时延之和
B. 抖动是因为每个包的端到端时延不相等造成的
C. 抖动的大小跟时延的大小相关,时延小则抖动的范围也小,时延大则可能的抖动范围也大
D. 抖动大小跟时延不相关

02 真题答案

BC

03 答案解析


A. 错误
端到端时延不仅仅是处理时延和队列时延之和。
实际上,端到端时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处理时延:路由器或交换机处理数据包所需的时间。
· 队列时延:数据包在队列中等待处理的时间。
· 传输时延:数据包通过物理链路传输所需的时间。
· 传播时延:信号在物理介质上传播所需的时间。
因此,端到端时延是以上所有时延的总和,而不仅仅是处理时延与队列时延之和。


B. 正确
抖动是指网络中数据包的端到端时延变化。如果每个数据包的端到端时延不相等,就会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包时间间隔不稳定,从而产生抖动。
因此,抖动确实是因为每个包的端到端时延不相等造成的。


C. 正确
抖动的大小与整体时延有一定的相关性。通常情况下,时延越大,可能出现的抖动范围也越大。
这是因为较大的时延意味着数据包在网络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受到更多因素(如网络拥塞、路由变化等)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时延的变化范围。
相反,较小时延意味着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停留时间较短,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抖动范围也会相对较小。


D. 错误
抖动大小与整体时延并不是完全无关的。
正如前面所述,较大的时延通常伴随着更大的抖动范围,因为数据包在网络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受到的影响因素越多,时延变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选项 D 的说法是错误的。

04 学习拓展


1. 深入理解时延和抖动的概念
· 时延(Delay):
时延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花费的总时间。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处理时延、队列时延、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了解各个组成部分有助于优化网络性能,减少不必要的时延。
· 抖动(Jitter):
抖动是指数据包到达时间的波动或变化。它是由于不同数据包在网络中经历不同的路径、排队延迟等因素导致的。抖动对实时应用(如 VoIP 和视频会议)影响较大,因为它可能导致音频或视频的卡顿和不连贯。


2.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 企业网络中的 QoS 配置:
在企业环境中,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 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来减少抖动。例如,为关键业务流量(如 VoIP 和视频会议)分配较高的优先级,确保这些流量在网络中得到优先处理,从而减少时延和抖动。
· 数据中心中的流量管理:
数据中心中,通过使用流量整形和队列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抖动。例如,设置合理的队列深度和调度算法,确保不同类型的应用流量能够按需分配带宽,避免因网络拥塞导致的抖动增加。


3.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 时延优化:
如果发现网络时延过高,检查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配置,确保没有瓶颈或拥塞点。还可以通过升级网络设备和链路带宽,减少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
· 抖动控制:
如果发现抖动过大,考虑启用 QoS 功能,为关键业务流量提供优先处理。此外,定期监控网络性能,及时调整队列管理和流量调度策略,以减少抖动。
· 故障排查:
使用日志分析工具和诊断命令,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通过查看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日志,可以找出是否存在异常流量或配置错误的问题。
总之,时延和抖动是评估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优化网络配置,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加高效和稳定的网络环境。

还想学更多技术知识?又或是需要完整华为真题真题题库?

私信小编,回复【题库】,限时获取~

http://www.lryc.cn/news/513201.html

相关文章:

  • 嵌入式开发之使用 FileZilla 在 Windows 和 Ubuntu 之间传文件
  • 腾势D9风光不再?中期改款能否及时“救火”
  • OpenCV-Python实战(11)——边缘检测
  • 【智行安全】基于Synaptics SL1680的AI疲劳驾驶检测方案
  • 机器学习随机森林回归时间序列预模型中时间滑动窗口作用以及参数设置
  • 【Rust自学】7.5. use关键字 Pt.2 :重导入与换国内镜像源教程
  • 自定义luacheck校验规则
  • python钉钉机器人
  • 汇编学习笔记
  • 混合并行训练框架性能对比
  • 基于Docker+模拟器的Appium自动化测试(二)
  • 数据结构之线性表之链表(附加一个考研题)
  • etmem
  • LangChain4j与Elasticsearch:构建高效的语义嵌入存储
  •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洪预警广播系统正式上线
  • 理解生成协同促进?华为诺亚提出ILLUME,15M数据实现多模态理解生成一体化
  • [文献阅读]ReAct: Synergizing Reasoning and Acting in Language Models
  • 摄像头监视脚本
  • FreeRTOS的内存管理(选择heap4.c文件的理由)
  • SQL-leetcode-183. 从不订购的客户
  • 苹果系统MacOS下ObjectC建立的App程序访问opencv加载图片程序
  • 《代码随想录》Day21打卡!
  • Dell服务器升级ubuntu 22.04失败解决
  • 构建全志 T113 Tina SDK
  • (推荐)【通用业务分发架构】1.业务分发 2.rpc调用 3.Event事件系统
  • 最近的一些事情
  • CP AUTOSAR标准之FlexRayDriver(AUTOSAR_SWS_FlexRayDriver)(更新中……)
  • Cesium 实战 27 - 三维视频融合(视频投影)
  • GraphRAG实践:docker部署neo4j
  • 常用的数据库类型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