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单例模式,饿汉与懒汉

文章目录

  • 什么是单例模式
  • 单例模式的两种形式
    • 饿汉模式
    • 懒汉模式
  • 懒汉模式与饿汉模式是否线程安全
  • 懒汉模式的优化

什么是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其实就是一种设计模式,跟象棋的棋谱一样,给出一些固定的套路帮助你更好的完成代码。设计模式有很多种,单例模式是在校招当中最爱考的设计模式之一。

单例就指的是单个实例,一个程序如果频繁使用一个对象且作用相同,为了防止多次实例化对象,我们就可以使用单例模式,让类只能创建出一个实例,也就是一个对象,减少开销。
有一些场景本身就是要求某一个概念是单例的,例如JDBC里的DateSores

单例模式的两种形式

在Java中实现单例模式有很多种写法,我们这里重点讲解两种,懒汉模式与饿汉模式。

饿汉模式

饿汉模式,顾名思义,当人非常饿的时候,看见了食物,那种心情是怎么样的迫不及待。饿汉模式非常着急在类进行创建时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实例化单例对象了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
}

根据我们的描述可以写出这样的代码,但是我们发现,单例模式的初心我们并没有达到,单例模式的初心是让类只能实例化一次,此时我们并没有完成需求。我们通过私有化构造方法的方式来防止类的多次实例化: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private Singleton () {}
}

此时我们单例模式中的饿汉模式就已经完成了,我们可以来测试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懒汉模式

懒汉,所表示的含义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流浪汉,相反懒表示的是一种从容不迫,是不着急,这种模式与饿汉模式的迫不及待不同,他只有在真正需要使用对象时才实例化单例对象。懒汉模式同样使用私有化构造方法的形式来完成初心,我们来写一下代码:

class SingletonLazy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Lazy singletonLazy = null;public static SingletonLazy getInstance() {if(singletonLazy == null) {singletonLazy = new SingletonLazy();}return singletonLazy;}private SingletonLazy () {}
}

懒汉模式与饿汉模式是否线程安全

上面我们完成了懒汉模式与饿汉模式的代码编写,现在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上面两个代码,是否线程安全,在多线程下调用getInstance()是否会出现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饿汉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饿汉模式的getInstance()方法为只读操作,所以在多线程下调用不会有什么问题,是安全的。

懒汉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懒汉模式在多线程下,无法保证创建对象的唯一性。

例如两个线程同时调用getInstance()方法,代码的执行顺序可能为:
1、线程一进行判断操作
2、线程二进行判断操作
3、线程一实例化对象
4、线程二实例化对象
这样线程一和线程二都会实例化对象,如果是N个线程可能会实例化N个对象,所以懒汉模式在多线程模式下不安全。

懒汉模式的优化

我们需要对懒汉模式进行优化,使得他在多线程下变得安全,如何操作呢?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提到了,懒汉模式不安全的原因是,判断操作和new操作没有原子性,那么我们让他具有原子性不就可以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加锁来完成需求:

class SingletonLazy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Lazy singletonLazy = null;public static SingletonLazy getInstance() {synchronized (SingletonLazy.class) {if(singletonLazy == null) {singletonLazy = new SingletonLazy();}}return singletonLazy;}private SingletonLazy () {}
}

这样就会有锁竞争,不会在出现向刚才那样两个线程同时进行判断的操作,一定是等一个线程new了之后,另一个线程才能竞争到锁进行判断。
我们觉得这样还是不够,不够高效,这样写虽然可以解决安全问题,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效率的降低,每个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但是我们分析一下,只有singletonLazy == null时才需要进行阻塞,当singletonLazy != null时其实就只是单纯的读操作。所以我们在进行优化:

class SingletonLazy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Lazy singletonLazy = null;public static SingletonLazy getInstance() {if (singletonLazy == null) {synchronized (SingletonLazy.class) {if(singletonLazy == null) {singletonLazy = new SingletonLazy();}}}return singletonLazy;}private SingletonLazy () {}
}

这样又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上面代码中的两个判断条件看着是一样的,但是初心不一样,第一个是为了提高效率,判断是否需要加锁,第二个是为了判断是否需要实例化对象,两行代码看着离这不远,但是中间有一个加锁的操作,执行的时机其实差别很大。
这样就完了?并没有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指令重排序

什么是指令重排序呢?
创建一个对象,在jvm中会经过三步
1、创建内存空间
2、调用构造方法
3、将引用指向分配好的内存空间
我们发现,第二步和第三步好像可以进行交换执行顺序,交换之后对结果并没有影响,而这样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不按照程序编码的顺序执行语句,提高程序性能的操作,我们称为指令重排序

这里我们也实力化对象了,所以也可能有指令重排序的操作,例如线程一此时new对象的时候,发生了指令重排序,在没有调用构造方法的情况下进行了分配内存空间,此时系统调度到了线程二,线程二进行判断,此时引用非空就返回,这样我们返回了一个没有调用过构造方法的引用。
如何解决问题呢?我们使用volatile就可以防止指令重排序:

class SingletonLazy {volatile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Lazy singletonLazy = null;public static SingletonLazy getInstance() {if (singletonLazy == null) {synchronized (SingletonLazy.class) {if(singletonLazy == null) {singletonLazy = new SingletonLazy();}}}return singletonLazy;}private SingletonLazy () {}
}

这样懒汉模式的优化,我们就完成了。

http://www.lryc.cn/news/41841.html

相关文章:

  • Prometheus监控实战之Blackbox_exporter黑盒监测
  • 【蓝桥杯集训·每日一题】AcWing 1051. 最大的和
  • 【Unity工具,简单应用】Photon + PUN 2,做一个简单多人在线聊天室
  • 程序员增加收入实战 让小伙伴们都加个鸡腿
  • GPIO四种输入和四种输出模式
  • ChatGPT能够改变时代吗?一点点思考
  • Markdown如何使用详细教程
  • HTML5庆祝生日蛋糕烟花特效
  • 算法套路四——反转链表
  • 多线程 (六) wait和notify
  • React--》状态管理工具—Mobx的讲解与使用
  • 有效的括号长按键入验证外星语词典字符的最短距离用栈实现队列
  • 《前端开发者的进阶之路》
  • 为什么说网络安全是风口行业?是IT行业最后的红利?
  • 使用shell 脚本,批量解压一批zip文件,解压后的文件放在以原zip文件名前10个字符的文件夹中的例子
  • 01 | Msyql系统架构
  • Linux命令---设备管理
  • 前端入门:HTML5+CSS3+JAAVASCRIPT
  • 【头歌实验】课外作业一:开通ECS及使用Linux命令
  • CMSIS-RTOS2 RTX5移植到GD32L233
  • [网络原理] 网络中的基本概念
  • BeanPostProcessor原理分析
  • 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应该如何选择?
  • Flink预加载分区维表,实时更新配置信息
  • 大数据现在找工作难么
  • 【Linux】学会这些基本指令来上手Linux吧
  • 【沐风老师】3DMAX交通流插件TrafficFlow使用方法详解
  • c#实现视频的批量剪辑
  • 小白怎么系统的自学计算机科学和黑客技术?
  • scheduler 的使用实验对比和总结(PyTo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