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ATR:3D Lane Detection from Monocular Images with Transformer

参考代码:LATR

动机与主要工作:
之前的3D车道线检测算法使用诸如IPM投影、3D anchor加NMS后处理等操作处理车道线检测,但这些操作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负面效应。IPM投影对深度估计和相机内外参数精度有要求,anchor的方式需要一些如NMS的后处理辅助。这篇文章主要的贡献有两点:

  • 1)针对车道线的特性基于DETR目标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landline query的检测方法,为了使得query的初始化更合理借鉴了SparseInst方法从2D图像域中用不同实例来初始化query,并且建立车道线query的粒度不是车道线级别而是具体到了车道线上的点。
  • 2)用图像特征作为key和val是较难去学习其中的3D信息的,在相机内外参数已知情况下构建一个可学习的3D空间位置编码,通过decoder中多轮迭代和与图像特征融合预测残差方式,不断修正3D空间位置编码。

检测器的结构:
这篇文章的方法流程见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从上图中看到backbone出来之后接一个车道线实例预测网络,由此实现lane query生成和初始化。对于图像特征使用3D信息嵌入的位置编码,只不过这个位置编码是在给定一个的初始化基础上修正而来的,也就是说在transformer解码的过程中这个位置编码的值是动态的。

车道线query构建:
这部分参考SparseInst中对于inst feature的构建过程,具体可以去查阅对应的论文,由此可以得到车道线query的特征表达 Q l a n e ∈ R N ∗ C Q_{lane}\in R^{N*C} QlaneRNC(这里是从特征图尺寸最大的那个特征上得到的)。而对于车道线来说,其是由多个点组成的,那么还需要对上面的点构建query,这里通过设定可学习的参数来实现 Q ∈ R M ∗ C Q_{}\in R^{M*C} QRMC。那么接下来就是使用broadcast机制实现最后车道线的query构建 Q ∈ R ( N ∗ M ) ∗ C Q\in R^{(N*M)*C} QR(NM)C

实例+点query的形式效果才是最好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像feature的位置编码:
这里关注的是自动驾驶场景下的车道线,则根据车道线的分布特点可以为对应2D图像特征设置位置编码。这里的位置编码是首先在3D空间中进行采样(也就是文章定义的3D地平面),之后通过相机内外参数投影到图像中,以此来作为对应图像位置处的3D位置来源。只不过这里的3D地平面是动态更新的,在transformer的不同层中会预测不同的更新残差,定义的残差变量有旋转角度(偏航角) Δ θ \Delta \theta Δθ和平面高度 Δ h \Delta h Δh,其预测是通过一组FC层实现的:
[ Δ θ , Δ h ] = M L P ( A v g P o o l ( G [ X , M p ] ) ) [\Delta \theta,\Delta h]=MLP(AvgPool(\mathcal{G}[X,M_p])) [Δθ,Δh]=MLP(AvgPool(G[X,Mp]))
其中, G , X , M p \mathcal{G},X,M_p G,X,Mp分别代表2层卷机操作、图像特征、上一轮的地平面的位置编码。

则新一轮的平面点会使用下面的矩阵进行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则在原本不准确的3D平面上就可以通过自适应回归的方式优化3D地平面,由此实现特征3D位置编码的优化。此外,地平面的约束还使用过车道线上的点投影建立起来
L p l a n e = ∑ u , v ∈ P ∩ L ∣ ∣ M p [ : , u , v ] − M l [ : , u , v ] ∣ ∣ 2 L_{plane}=\sum_{u,v\in \mathcal{P}\cap\mathcal{L}}||M_p[:,u,v]-M_l[:,u,v]||_2 Lplane=u,vPL∣∣Mp[:,u,v]Ml[:,u,v]2

最终的效果也就是使得下图中的绿色平面与红色的车道线接近。不过截止10.09.2023这部分的代码并没有开放出来。下图展示了地平面会随着迭代的进行收敛到实际车道线的位置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位置编码的作用,首先看位置编码带来的性能提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表可以看到位置编码确实能带来性能的提升,无论是视锥还是固定平面编码,只不过这里动态平面编码的方式更加适合车道线,因而相比起来有1个点的提升。这里说明准确的位置编码有助于得到更好的检测性能,而且文章提出的平面优化自由度只有2个,更多的维度是否能更好呢?

车道线query+位置编码两者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后面车道线的解码部分就跟传统的DETR一致了,这里就不做展开。

不同数据集下的性能表现:
OpenLane valid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penLane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表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lryc.cn/news/188939.html

相关文章:

  • 什么是UI自动化测试工具?
  • 计算顺序表中值在100到500之间的元素个数
  • 【问题总结】级数的括号可以拆吗?
  • 抖音自动养号脚本+抖音直播控场脚本
  • uvm中transaction的response和id的解读
  • 第四节(1):EXCEL中判断一个WORD文件是否被打开
  • java.util.concurrent.locks.Condition详解
  • 选择适合变更管理的产品开发工具的要点和建议
  • 小程序 词云图 echarts-for-weixin-wordcloud
  • VScode配置Jupyter
  • java模拟GPT流式问答
  • 【好玩】如何在github主页放一条贪吃蛇
  • 顶顶通ASR安装配置说明
  • VMware和别的服务器 ,组建局域网那些事 。
  • 自监督DINO论文笔记
  • 计算机视觉: 基于隐式BRDF自编码器的文生三维技术
  • 分类预测 | MATLAB实现KOA-CNN-BiLSTM开普勒算法优化卷积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数据分类预测
  • Java队列相关面试题
  •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安全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 android native C++编程实现数据库加密sqlcipher
  • 第五节 C++ 循环结构(算法)
  • 接口与抽象类的区别
  • 短视频账号矩阵系统源码saas===独立部署
  • 香港专用服务器拥有良好的国际网络连接
  • IP/SIP网络有源吸顶喇叭 20W扬声器 可供POE供电
  • 基于Keil a51汇编 —— 程序模板文件以及规则
  • 案例研究 | 玉湖冷链基于JumpServer实现管理安全一体化
  • JavaEE初阶学习:HTTP协议和Tomcat
  • ASEMI整流桥GBU810参数,GBU810封装
  • docker应用记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