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的冰火两重天:增长困局,转型阵痛还是衰落前奏?
文 | 大力财经
“戴森平替”徕芬,曾经以黑马之姿在小家电市场横空出世,短短几年便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神话。
近日徕芬创始人和自媒体的互怼事件,却让这家独角兽公司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人们看到了其光鲜背后的重重隐忧。
当一个估值 200 亿的独角兽公司创始人,与自媒体博主公然 “互怼”,这场看似意外的风波背后,实则暗藏着徕芬这个以 “戴森平替” 闻名的品牌诸多不为人知的困境。
互怼风波: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
8月16日,徕芬创始人叶洪新与测评博主@楼斌Robin的“战争”爆发。起因是博主的一条“徕芬剃须刀剃净度不如飞科”的测评视频。叶洪新指责博主“收编办事”,并揭露博主与徕芬前员工潘坚的关系。
叶洪新还指出潘坚2022年拿500万离职后,持续通过不正当手段打击徕芬获利,且勾结内部员工虚报合作费用。
而博主回应坚持测评客观性,潘坚也否认相关指控,称离职补偿合理,所谓的“50万项目”主要是中间人费用。
双方各执一词,“口水仗”一度白热化。但在8月18日,叶洪新突然删帖称“翻篇,志在星辰大海”,潘坚回应“回归产品才是根本”,双方握手言和。
表面上看,这场互怼是个人之间的矛盾,但背后实则是徕芬在市场竞争中的焦虑与压力。
野蛮生长:徕芬的逆袭之路
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出身平凡,从初中毕业后打工,到攒钱读计算机职业学校,再到电商创业赚到人生第一个1000万,他的创业之路充满坎坷。
在看到戴森高速吹风机的市场空白后,2019年叶洪新创立徕芬科技。经过近2年攻关,成功研发出高速三相无刷电机。
2021年,徕芬首款产品定价599元,成为价格杀手。
一条在B站的发布会视频爆火,徕芬乘胜追击大量投流,当年销售额突破1.3亿。2022年,一句“全面超越戴森”的口号配合营销,让徕芬销售额暴增至15.67亿元。
2023年,徕芬销量更是突破30亿,完成了新消费史上的彪悍逆袭。
增长瓶颈:光环背后的阴影
辉煌背后,徕芬的增长开始遭遇瓶颈。2024年以来,增速大幅下降,2022 - 2024年双十一期间,增速从51.7%降至13%。2025年618销量未公布,还有消息称GMV相比2024年缩水。
徕芬的新品拓展之路也并不顺利。2023年进入电动牙刷领域,虽用户数累计达250万 +,但专利保护疏忽,让竞争对手快速跟进。刷头设计缺陷导致负面口碑发酵,甚至有消息称2024年电动牙刷产品线净亏损8000万。
今年5月推出的剃须刀,T1 Pro负面评价多,存在刮不干净等问题;P3 Pro虽评价较高,但价格高于飞科同类型产品。喜忧参半的评价,增加了买家决策难度。
未来何去何从:技术创新还是营销续命?
从市场环境来看,小家电领域竞争本就激烈,巨头横向扩张,低价“平替”产品冲击,徕芬曾经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从自身来看,徕芬过度依赖营销,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把控存在不足。
尽管徕芬4年投入1亿元研发,但核心发明专利占比不足12%。外观设计还被指与其他品牌雷同,技术护城河并不牢固。
大力财经认为,徕芬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而是众多新消费品牌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挑战。如果徕芬不能真正回归产品本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仅靠营销来维持市场热度,那么曾经的辉煌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未来,徕芬能否突破困境,实现二次增长,关键在于能否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上找到破局之道。
在“平替”概念逐渐被消费者理性看待的当下,徕芬等以“平替”出圈的品牌,该如何重塑品牌价值,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最后,“戴森平替”还能撑多久,神话要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