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设计——复位电路
一、知识讲解——复位电路的设计

复位电路(即让输出为低电平,待电容恢复时,即恢复为高电平,重新开始)
- 复位的原理:通过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暂态特性),隔直流,通交流(稳态特性);以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 核心元器件:电容和二极管
- 电容,刚上电时, 由于电容的电压不突变,所以,此时,输出端(连接到芯片的复位引脚的输出端口)仍为低电平,而由于二极管的此时为截止状态,无电流流过,所以电流流向:VCC--->R10--->C9--->GND, 复位信号低电平持续的时长,是由 RC 充放电时间常数(τ = R10×C9 )决定的,可自行发挥控制,当C9的电压=VCC-D1的导通电压,即二极管两端的压差等于二极管的导通电压时,此时D1正向导通,输出端的电压就被钳位到了(VCC-D1的导通电压)这个电压。
- 此时,输出端为高电平【 视情况而定,对于多数数字芯片(包括 SSD1306),复位引脚通常是 “低电平有效”(即低电平触发复位,高电平释放复位)】。即复位结束,芯片继续工作。
二、解疑答惑:
- ——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复位电路?
解答:是为了实现,上电后能自动复位(自动复位需要为低电平触发),复位后能稳定释放的效果。电容能产生一个的低电平复位信号;而二极管能实现,在复位后稳定的高电平输出。解决了 “直接接电源无法实现复位时序” 的问题
- ——只有给开发板上电这一个应用场景吗?
解答:场景一:正常上电时;
场景二:电源骤降后恢复的过程,例如突然被摔,导致电源供电不稳,或是短暂断电后恢复;
场景三:要合理利用, 当有强噪声干扰时,会导致电容 短暂放电,而使得输出端下拉为了低电平,从而触发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