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第十四讲:网络基础概念
Linux第十四讲:网络基础概念
- 1.计算机网络背景
- 1.1宏观认识网络
- 1.2什么是协议
- 1.2.1初识协议
- 1.2.2协议分层
- 1.2.3OSI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
- 1.2.4再识协议 -- TCP/IP协议
- 1.2.5究竟什么是协议
- 1.3局域网通信原理(以太网为例)
- 1.4报文处理的过程
- 1.5认识IP地址
- 2.Socket编程预备
- 2.1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 2.1.1端口号
- 2.2TCP && UDP
- 2.3网络字节序
- 2.4socket编程接口
- 2.4.1socket常见API && socketaddr结构
1.计算机网络背景
1.1宏观认识网络
网络互联: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共享
局域网和广域网:
1.2什么是协议
1.2.1初识协议
协议就是一个“约定” – 每个人都需要遵守
1.2.2协议分层
1.2.3OSI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
1.2.4再识协议 – TCP/IP协议
TCP/IP协议和OSI协议:
首先出现的是TCP/IP协议,OSI协议是七层模型,设计更巧妙,教学意义大,而实践中,TCP/IP模型有五层,更加使用,所以实践使用都是以TCP/IP协议为主,而OSI模型当作教学
所以说,网络通信有很多问题,所以制定协议。因为问题的种类不同,针对不同的种类,制定不同的协议,注定协议是分层的!
那么什么是TCP/IP协议?:
1.2.5究竟什么是协议
1.3局域网通信原理(以太网为例)
1.4报文处理的过程
初步了解了局域网通信的原理,下面我们看两台主机发送消息的过程以及报文是如何被处理的:
每一层的报文称呼如下:
1.5认识IP地址
2.Socket编程预备
2.1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2.1.1端口号
2.2TCP && UDP
2.3网络字节序
2.4socket编程接口
2.4.1socket常见API && socketaddr结构
上面的接口我们在使用时会详细讲解,这里我们先看一下补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