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抓取系统升级,是优化还是重构更合适?

爬虫代理

一、选型背景

在做抓取项目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一个时刻:
要么是网站前端结构改了,原有采集逻辑一下子失效;要么是业务数据规模突然暴涨,服务器吃力、任务排队严重。这时候,团队就会面临一个经典问题——到底是直接在原系统上修修补补,还是干脆推倒重来?

很多人习惯把这两种方式称作“优化”和“重构”。

  • 优化的思路,是在保留原有架构的前提下,针对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做改进。
  • 重构的做法,则更激进——直接重新设计采集流程、数据结构、调度方式,甚至替换底层框架。

选哪个方向,其实没有绝对答案,但错误的选择会浪费时间、人力,甚至影响业务节奏;选对了,则可以在短期或长期内显著提升采集能力。

二、技术对比维度

在实际评估中,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比较:

首先,开发周期上,优化能很快见效,适合应急;重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投入,前期可能几乎看不到成果。
其次,技术债务方面,优化往往会保留一些老问题,而重构则有机会一次性解决历史遗留的设计缺陷。
再来看业务中断风险,优化可以做到“热修复”,不中断运行;重构可能需要停机切换,风险更高。
最后是性能潜力,优化受限于原架构,很难实现质的飞跃;重构可以引入异步、分布式等新技术,从根本上提升性能上限。

三、代码对比示例

下面用一个采集商品数据的例子,展示两种思路的实现差别。

1. 优化版(在旧架构中加入代理IP)
import requests#代理IP配置 亿牛云示例 www.16yun.cn
proxy_host = "proxy.16yun.cn"
proxy_port = "3100"
proxy_user = "16YUN"
proxy_pass = "16IP"proxy_meta =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
proxies = {"http": proxy_meta, "https": proxy_meta}headers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url = "https://example.com/products"try:resp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proxies=proxies, timeout=10)if resp.status_code == 200:print("采集成功(优化版):", resp.text[:200])else:print("采集失败:", resp.status_code)
except Exception as e:print("请求出错:", e)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改动小,能迅速上线,但架构上的瓶颈依旧存在。

2. 重构版(基于异步爬虫+代理IP)
import asyncio
import aiohttp#代理IP配置 亿牛云示例 www.16yun.cn
proxy_host = "proxy.16yun.cn"
proxy_port = "3100"
proxy_user = "16YUN"
proxy_pass = "16IP"proxy_auth = aiohttp.BasicAuth(proxy_user, proxy_pass)
proxy_url = f"http://{proxy_host}:{proxy_port}"headers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urls = [f"https://example.com/products?page={i}" for i in range(1, 6)]async def fetch(session, url):try:async with session.get(url, headers=headers, proxy=proxy_url, proxy_auth=proxy_auth, timeout=10) as resp:text = await resp.text()print(f"采集成功(重构版):{url} -> {len(text)}字节")except Exception as e:print(f"采集失败:{url} -> {e}")async def main():async with aiohttp.ClientSession() as session:tasks = [fetch(session, url) for url in urls]await asyncio.gather(*tasks)if __name__ == "__main__":asyncio.run(main())

这种实现直接采用异步并发的方式,能够同时发起多个请求,大幅提高抓取速度,也方便后续接入分布式架构,但需要的开发投入和调试时间更多。

四、性能对比

有一次团队做内部测试,模拟抓取 100 页商品数据:

  • 用优化版,整个流程像是在单车道公路上行驶——车速稳定,但一次只能跑一辆车。大约跑了 8 分钟才完成任务。
  • 用重构版,感觉就像换上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几十辆车同时发车,虽然偶尔有几辆车被检查拦下,但整体只用了 1 分钟多一点就完成。

这个故事虽然简化了细节,但足以说明两种方案在速度上的潜力差异。


五、场景推荐

如果只是网站改动不大,数据量增长有限,而且业务不允许长时间停机,那么可以选择优化,在原有架构上做性能提升和防封措施。

如果现有系统的性能已经逼近极限,代码维护成本高,又有机会在时间和人力上投入更多,那么一次性重构会更划算,能为后续几年奠定更高的技术基线。

六、结论

抓取系统的升级,就像修房子和推倒重建一样,关键是判断当下的状况和未来的需求。
优化更像是短跑,见效快;重构则是马拉松,起步慢但潜力大。
实际项目中,很多团队会先用优化方案稳住业务,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启动重构,以兼顾稳定性和长期收益。

http://www.lryc.cn/news/620476.html

相关文章:

  • CSS aspect-ratio 属性
  • RTC时钟倒计时数码管同步显示实现(STC8)
  • 【基于个人博客系统】---测试报告
  • 当GitHub宕机时,我们如何协作?
  • GO学习记录五——数据库表的增删改查
  • 手写MyBatis第16弹:泛型魔法应用:MyBatis如何破解List的运行时类型
  • C++ 应用场景全景解析:从系统级到AI的跨越式演进
  •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模式:从微服务到云原生
  • 河南萌新联赛2025第(五)场:信息工程大学”(补题)
  • DataHub OPC Gateway:实现OPC UA与OPC DA无缝集成的高性能网关
  • iOS App TF上架全流程实战 高效内测分发与IPA包管理
  • Boost库中Pool 基础内存池(boost::pool<>)的详细用法解析和实战应用
  • Docker 核心技术:Namespace
  • 版本更新!FairGuard-Mac加固工具已上线!
  • 银河麒麟系统部署oceanbase社区版
  • 【入门级-C++程序设计:13、STL 模板:栈(stack)、队 列(queue)、 链 表(list)、 向 量(vector) 等容器】
  • 中介者模式和观察者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 mysql——count(*)、count(1)和count(字段)谁更快?有什么区别?
  • 【React】hooks 中的闭包陷阱
  • 某处卖600的【独角仙】尾盘十分钟短线 尾盘短线思路 手机电脑通用无未来函数
  • coze小白-如何用coze上传本地文件?(对话流使用)
  • 《SeeClick: Harnessing GUI Grounding for Advanced Visual GUI Agents》论文精读笔记
  • 云原生俱乐部-k8s知识点归纳(1)
  • 同创永益 IStorM CNBR云原生业务韧性管理平台 v3.3.0重磅发布:告别备份烦恼,云原生数据保护再升级!
  • 【博客系统测试报告】---接口自动化测试
  • toRefs、storeToRefs实际应用
  • 图书商城小程序怎么做?实体书店如何在微信小程序上卖书?
  • 机器学习 - Kaggle项目实践(3)Digit Recognizer 手写数字识别
  • 20道HTML相关前端面试题及答案
  • 如何通过WiFi将文件从安卓设备传输到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