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数杯评审标准发布
内容为往届赛题+评审标准+最新GPT进行训练,给出2025年的评阅标准,仅供参考,BZD数模社2025.8.8
———————————————————————————————————————
2025年华数杯C题评阅标准:可调控生物节律的LED光源研究
总分:100分
说明:
论文评分范围:最低分不低于30分,最高分不高于95分。
本题主要考察参赛者的数学建模能力、优化求解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未能清晰建立数学模型或缺乏有效的算法设计,可能会影响得分。
问题的答案均存在误差范围,正确的建模和解答方法能够得到合理的得分。
一、摘要(10分)
摘要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涵盖以下内容:(5分)
Ø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Ø所用方法概述
Ø主要结果和结论
Ø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或贡献
摘要中需要涉及的内容:(5分)
Ø问题1: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SPD)及五个核心参数计算方法。
Ø问题2:多通道LED光源优化的模型与权重调整策略。
Ø问题3:基于太阳光谱的全天光谱调控策略。
Ø问题4:睡眠实验结果分析及对优化光照的验证。
———————————————————————————————————————
二、论文写作、排版和规范性(5分)
论文的结构清晰,图表合理、准确,信息传递清楚,公式标注正确。(3分)
引用文献规范,符合数学建模竞赛的格式要求。(1分)
文字表达简洁明了,排版规范美观。(1分)
———————————————————————————————————————
三、核心建模和问题解决(85分)
问题1:光源的五个核心参数计算(20分)
问题背景:基于给定的LED光源SPD数据,计算相关色温(CCT)、Duv、保真度指数(Rf)、色域指数(Rg)以及褪黑素日光照度比(mel-DER)五个参数。
评分标准:
Ø模型建立和算法设计清晰(10分)
Ø计算步骤和结果展示的合理性(5分)
Ø对五个参数计算方法的标准化应用及验证(5分)
问题2:多通道LED光源优化(20分)
问题背景:通过调节五个LED通道的权重,优化光源的色温(CCT)、显色性(Rf/Rg)和生理节律效应(mel-DER)。
评分标准:
Ø明确建立多通道光源优化模型,并给出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10分)
Ø算法设计与实现(5分)
Ø对优化结果的分析与可行性验证(5分)
问题3:基于太阳光谱的全天光谱调控(20分)
问题背景:设计一个控制策略,使得LED光源合成的光谱能够在全天范围模拟太阳光谱,并分析三个代表性时间点的合成光谱。
评分标准:
Ø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算法(10分)
Ø合成光谱与太阳光谱的对比图,分析的准确性(5分)
Ø算法实现与计算结果展示(5分)
问题4:睡眠实验数据分析及光照优化验证(25分)
问题背景:根据11位健康被试的睡眠数据,分析三种不同光照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评分标准:
Ø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实现(10分)
Ø结果分析与结论的合理性(10分)
Ø对“优化光照”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的深入分析(5分)
———————————————————————————————————————
四、其他加分项(5分)
Ø创新性:在模型的构建、算法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有创新,体现了较高的研究水平。(最多5分)
Ø文献调研:参考文献充实,充分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阐述光源优化与生物节律调控的前沿动态。(最多5分)
———————————————————————————————————————
评阅说明
模型完整性:论文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设计应完整且符合问题要求,特别是对于多通道LED光源的优化,要求在光谱功率分布的加权优化中清晰呈现。
数据分析与验证: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光照优化效果的验证是本题的重要部分,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并加以验证。
创新性:鼓励参赛者提出创新的光照优化方法,尤其是在算法优化、模型创新方面具有较高分数奖励。
2025年华数杯B题评阅标准:网络切片无线资源管理方案设计
总分:100分
说明:
论文评分范围:最低分不低于30分,最高分不高于95分。
本题主要考察参赛者的优化建模能力、算法设计能力和无线资源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未能清晰建立数学模型或缺乏有效的求解方法,将酌情扣分。
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有一定的误差范围,参赛者能够清晰展示模型的构建和求解过程,并能够合理分析结果将获得高分。
一、摘要(10分)
摘要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涵盖以下内容:(5分)
v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v所用方法概述
v主要结果和结论
v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或贡献
摘要中需要涉及的内容:(5分)
v问题一:资源块分配模型和任务响应方案。
v问题二:基站间任务调度与资源分配方案。
v问题三:基站功率控制与干扰抑制的联合优化。
v问题四:异构网络中基站选择与资源分配的决策。
v问题五: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优化网络能耗。
———————————————————————————————————————
二、论文写作、排版和规范性(5分)
论文结构清晰,图表准确合理,信息传递清楚,公式标注正确。(3分)
引用文献规范,符合数学建模竞赛的格式要求。(1分)
文字表达简洁明了,排版规范美观。(1分)
———————————————————————————————————————
三、核心建模和问题解决(85分)
问题一:微基站资源分配方案(15分)
问题背景:给定50个资源块,优化三类切片的资源分配方案,以使用户服务质量最大化。
评分标准:
资源分配模型建立(7分)
求解方法和优化策略的合理性(5分)
结果分析和服务质量评估(3分)
问题二:动态任务调度与资源分配(15分)
问题背景:在1000ms内进行10次资源决策,优化三类切片的资源分配,以最大化用户服务质量。
评分标准:
动态调度模型的合理性与优化目标的设定(7分)
考虑队列积压和任务到达的模型设计(5分)
结果展示和优化方案评估(3分)
问题三:基站功率控制与干扰抑制(15分)
问题背景:在不同基站间可能存在干扰,需要控制每个基站的发射功率,优化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
评分标准:
基站间干扰控制模型设计(7分)
功率优化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分)
干扰抑制和服务质量最大化的效果分析(3分)
问题四:异构网络资源与基站选择(20分)
问题背景:在宏基站和微基站混合覆盖下,选择合适的基站服务用户,并为每个基站进行资源分配和功率决策。
评分标准:
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接入决策与基站选择(8分)
宏基站与微基站的资源划分和功率控制优化(8分)
结果分析和方案的优化效果(4分)
问题五:能耗优化(20分)
问题背景:在最大化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优化网络的能耗。
评分标准:
能耗计算模型的合理性(7分)
能耗与服务质量平衡的优化策略设计(8分)
结果展示及优化效果分析(5分)
———————————————————————————————————————
四、其他加分项(5分)
创新性:在模型构建、算法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创新,体现较高的研究水平。(最多5分)
文献调研:参考文献充实,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阐述资源管理与网络切片优化的前沿动态。(最多5分)
———————————————————————————————————————
评阅说明
模型完整性:论文的数学模型应完整,优化方案设计应合理,特别是对问题三中干扰控制和功率优化的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算法有效性:对于多次决策和动态调度问题,需体现算法设计的有效性与计算效率。
创新性与实践性:鼓励参赛者提出新的网络资源分配策略和优化方法,尤其是在能耗控制和干扰抑制方面具有创新的方案。
———————————————————————————————————————
2025年华数杯A题评阅标准:多孔膜光反射性能的优化与控制
总分:100分
说明:
v论文评分范围:最低分不低于30分,最高分不高于95分。
v本题主要考察参赛者的数学建模能力、物理过程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设计和结果优化能力。未能清晰建立数学模型或缺乏有效的求解方法,将酌情扣分。
v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有一定的误差范围,参赛者能够清晰展示模型的构建、求解过程并合理分析结果将获得高分。
———————————————————————————————————————
一、摘要(10分)
摘要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涵盖以下内容:(5分)
v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v所用方法概述
v主要结果和结论
v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或贡献
摘要中需要涉及的内容:(5分)
v问题一:多孔膜孔面积占比的理论模型及建模假设。
v问题二:理论模型中未知参数的求解与模型验证。
v问题三:根据应用模型制定实验室制备条件,获得最优孔面积占比。
v问题四: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优化比较。
———————————————————————————————————————
二、论文写作、排版和规范性(5分)
1、论文结构清晰,图表准确合理,信息传递清楚,公式标注正确。(3分)
2、引用文献规范,符合数学建模竞赛的格式要求。(1分)
3、文字表达简洁明了,排版规范美观。(1分)
———————————————————————————————————————
三、核心建模和问题解决(85分)
问题一:多孔膜孔面积占比的理论模型(20分)
问题背景:结合制备过程中的五个步骤,推导多孔膜孔面积占比的理论模型。
评分标准:
v物理过程分析及建模框架(7分)
v五个步骤与相应的数学模型连接(7分)
v对复杂物理现象的假设与合理性的阐述(6分)
问题二:应用模型的参数求解与模型验证(20分)
问题背景:根据附件数据,求解问题一中的未知参数,并构建完整应用模型进行验证。
评分标准:
v数据拟合与参数求解(8分)
v模型合理性验证与误差分析(7分)
v验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5分)
问题三:实验室制备条件优化(20分)
问题背景:根据应用模型,制定实验室制备条件,优化孔面积占比。
评分标准:
v制备条件的制定与优化目标(8分)
v对优化过程的分析与结果(7分)
v模型对实验室制备条件的适应性分析(5分)
问题四: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优化(25分)
问题背景:对孔面积占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新建立机理模型,并比较问题三的结果。
评分标准:
v影响因素分析的全面性与合理性(8分)
v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的模型优化(8分)
v比较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与优化效果(9分)
———————————————————————————————————————
四、其他加分项(5分)
v创新性:在模型构建、算法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创新,体现较高的研究水平。(最多5分)
v文献调研:参考文献充实,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阐述多孔膜光反射性能优化的前沿动态。(最多5分)
———————————————————————————————————————
评阅说明
v模型完整性:论文的数学模型应完整,特别是对多孔膜制备过程的物理模型和影响因素的考虑,需要有清晰的分析。
v实验设计与优化:在问题三中,参赛者应明确给出如何通过模型优化实验室制备条件,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优化方案进行调整。
v创新性与实践性:鼓励参赛者在模型的构建与优化过程中提出创新的方法,特别是在复杂物理现象的简化假设与模型求解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