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系列笔记】Ch05:傅里叶变换与频率域滤波
目录
1. 背景
2. 基本概念
(一)空间域与频率域
(二)频率成分相关概念
3.傅里叶变换
(一)连续傅里叶变换(CFT)
(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三)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4.频率域滤波
(一)基本原理
(二)滤波器分类及作用
1. 低通滤波器(LPF)
作用
2. 高通滤波器(HPF)
作用
3. 带通 / 带阻滤波器
(三)滤波流程步骤
(四)应用场景与优缺点
1. 应用场景
2. 优点
3. 缺点
1. 背景
在图像处理领域,空域(空间域)处理直接操作图像像素,像平滑、锐化等,但面对复杂噪声、周期性干扰等问题时,有一定局限性。而傅里叶变换为我们打开了频率域处理的新视角。从物理信号角度看,任何复杂信号都可拆解为不同频率正弦、余弦信号的叠加,图像也不例外,其亮度变化可看作空间频率的组合,低频对应缓慢变化的大区域背景,高频对应边缘、噪声等快速变化部分。
借助傅里叶变换,将图像从空域转换到频率域,能更直观分析和处理这些频率成分,实现去噪、增强等高级操作,在医学影像去噪、遥感图像分析、数字艺术创作等场景广泛应用。
2. 基本概念
(一)空间域与频率域
- 空间域:以图像像素的空间坐标(x,y)为变量,描述图像像素的灰度分布,是我们直观看到的图像呈现形式,操作直接针对像素点,如改变像素灰度值。
- 频率域:以频率为变量,将图像表示为不同频率成分的组合,用傅里叶变换实现空域到频率域的转换,频率描述了灰度变化的快慢,低频成分对应图像中缓慢变化的区域(如大片均匀背景),高频成分对应快速变化的部分(如边缘、噪声 )。
(二)频率成分相关概念
- 低频:图像中灰度变化缓慢的区域,对应图像的大致轮廓、整体背景,是图像的基础结构信息,若过度抑制,图像会失去整体形态。
- 高频:图像中灰度变化剧烈的区域,像物体边缘、纹理细节、噪声等,对图像的细节和锐利度起关键作用,过度增强可能放大噪声,过度抑制会让图像模糊。
3.傅里叶变换
(一)连续傅里叶变换(CFT)
对于连续函数 f(x)(一维情况,推广到二维是 f(x,y) ),其傅里叶变换 F(u) 定义为:
逆变换(从频率域回到空间域)为:
其中 j 是虚数单位,u 是频率变量,是复指数函数,可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余弦信号(欧拉公式
),通过积分运算,把空间域函数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组合。
(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图像处理中图像是离散的像素矩阵,所以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对于 N×N 的离散图像 f(x,y)(x,y=0,1,…,N−1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2D DFT)为:
逆离散傅里叶变换(2D IDFT)为:
这里 u,v 是频率域的变量,范围同样是 0 到 N−1 ,计算得到的 F(u,v) 是复数,可表示为幅度和相位,幅度反映对应频率成分的强度,相位反映成分的位置信息,通常幅度谱(|F (u,v)|)用于分析频率分布。
(三)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是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高效算法实现,通过巧妙分治策略,将 DFT 的时间复杂度从
降低到
,让大规模图像的傅里叶变换计算可行,成为数字图像处理中频率域操作的关键支撑,实际软件(如 Matlab、Python 的 OpenCV 库 )里的傅里叶变换功能,基本基于 FFT 实现。
4.频率域滤波
(一)基本原理
频率域滤波是在图像的傅里叶变换结果(频率域表示 F(u,v) )上,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 H(u,v) ,对不同频率成分进行选择性修改,然后经逆傅里叶变换回到空间域,得到处理后的图像 g(x,y) 。
数学表达式为:
即先在频率域用滤波器和原图像频谱相乘,再逆变换回空域,实现对图像的滤波处理。
(二)滤波器分类及作用
1. 低通滤波器(LPF)
- 原理:让低频成分通过,抑制高频成分。
- 常见类型:
- 理想低通滤波器(ILPF):频率域中,以截止频率 D0 为半径的圆内,滤波器值为 1,圆外为 0,公式
但逆变换会产生振铃效应(图像边缘出现震荡波纹 ),实际少用。
-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BLPF):公式
,n 是阶数,控制过渡带陡峭程度,n 越大过渡带越窄,接近理想低通,振铃效应比理想低通弱,能平滑图像、去除高频噪声(如椒盐噪声中的高频部分 ),让图像模糊化。
- 高斯低通滤波器(GLPF):公式
,高斯分布特性使过渡带平滑,无振铃效应,广泛用于图像去噪、预处理模糊,抑制噪声同时相对柔和保留部分细节。
- 理想低通滤波器(ILPF):频率域中,以截止频率 D0 为半径的圆内,滤波器值为 1,圆外为 0,公式
作用
- 信号增强:突出信号里的快速变化部分(如边缘、突变)。图像处理中,用于边缘检测(像 Sobel、Laplace 算子原理涉及高通滤波特性 ),让图像边缘更清晰,便于目标识别;音频处理里,增强高音部分,让声音更明亮,比如提升演讲录音里的高频细节,使语音更清晰。
- 噪声消除:去除低频干扰。如生物医学信号(心电图)里的基线漂移,让信号更纯净;传感器信号中,过滤缓慢变化的漂移,保证测量精准。比如工业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时,消除设备缓慢晃动带来的低频干扰,准确捕捉振动高频特征。
- 频率分离与特征提取:通信系统里分离高频载波信号,让特定高频段信号传输更顺畅;数据分析中,检测信号的高频瞬态变化(如机械振动的异常高频抖动 ),用于故障诊断;音响系统里,把高频信号导向高音扬声器,实现分频播放,优化音质。
2. 高通滤波器(HPF)
- 原理:抑制低频成分,让高频成分通过,增强图像边缘、细节,突出纹理,但也会放大噪声。
- 常见构造:由低通滤波器推导,
。如理想高通滤波器(IHPF)、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BHPF)、高斯高通滤波器(GHPF),分别对应上述低通滤波器的互补形式,用于图像锐化、边缘提取,比如突出遥感图像中地形轮廓。
作用
- 去噪:去除信号里的高频噪声。如音频处理中,消除音频的高频嘶嘶声;图像处理里,弱化图像的颗粒噪点,让画面更干净。像老照片修复时,用它过滤掉因胶片老化产生的高频杂点。
- 平滑信号:对传感器数据、数字信号等做平滑处理,消除高频波动。比如温度监测中,过滤环境突变产生的干扰,让温度曲线更稳定,便于分析趋势;在音频里,让音频信号更柔和,减少突兀的高频变化。
- 防止混叠:数字信号处理采样前,滤除高于一半采样频率的信号成分,避免高频信号被错误识别成低频信号,引发混叠失真。例如音频采集时,防止高频声音采样后出现失真,保证音质。
- 保护电路与提取主体信息:限制高频信号通过电路,保护易受高频损害的元件;提取信号核心低频特征,像语音里的主要音调、生物信号(如心电图)的关键波形,突出有用信息。比如在简单电子电路里,保护低频工作的敏感元件,免受高频信号冲击。
3. 带通 / 带阻滤波器
- 带通滤波器:允许特定频率范围(介于两个截止频率之间 )的成分通过,可提取图像中特定频率的纹理、周期性图案,像检测织物图像的纹理频率。
- 带阻滤波器:抑制特定频率范围成分,用于去除图像中周期性噪声(如扫描图像的摩尔纹,对应特定频率干扰 ),通过设计抑制该频率区间的滤波器实现。
(三)滤波流程步骤
- 图像预处理:对原始图像(空域)进行零填充,让尺寸适合 FFT 高效计算(通常填充到 2 的幂次或其他合适尺寸 ),也有助于减少边缘效应。
- 傅里叶变换:用 FFT 将图像从空域转换到频率域,得到 F(u,v) ,并通过中心化(乘以
),使低频成分移到频率域中心,方便观察和滤波器设计。
- 滤波器设计:根据需求(去噪、增强等 )选择滤波器类型,确定截止频率、阶数等参数,构建 H(u,v) 。
- 频率域相乘:计算
,对频率成分进行修改。
- 逆傅里叶变换:对 G(u,v) 做逆 FFT,转换回空域,得到处理后的图像 g(x,y) ,可能还需对结果做灰度调整、取实部(因计算误差可能有虚部 )等操作。
(四)应用场景与优缺点
1. 应用场景
- 图像去噪:利用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噪声(如高斯噪声 ),像医学影像中去除扫描噪声,让诊断信息更清晰。
- 图像增强:用高通滤波器增强边缘、细节,使模糊图像变清晰,如老照片修复、监控图像细节强化。
- 去除周期性噪声:带阻滤波器针对性消除图像中周期性干扰(如印刷品扫描的条纹 )。
- 图像压缩:在频率域分析能量分布,保留主要低频成分,丢弃次要高频成分,实现压缩,类似 JPEG 压缩的部分原理。
2. 优点
- 全局视角:能整体分析图像频率成分,针对性处理特定频率问题,比空域处理更具针对性,尤其对周期性噪声、全局模糊等问题。
- 数学基础扎实:基于傅里叶分析理论,滤波器设计有明确数学表达式,可精确控制频率响应。
3. 缺点
- 计算复杂度:虽有 FFT 加速,但大尺寸图像计算仍耗时,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受限。
- 边缘效应:若不做零填充等处理,变换后图像边缘易出现伪影,需额外预处理。
- 相位信息敏感:处理中若相位信息被破坏,逆变换回空域会导致图像变形,需谨慎操作滤波器对相位的影响(通常幅度谱处理为主,相位谱尽量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