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与原理
- AOP(面向切面编程)的定义与作用
- Spring AOP 与 AspectJ 的关系与区别
- 核心术语:切面(Aspect)、连接点(Join Point)、通知(Advice)、切点(Pointcut)
Spring AOP 实现机制
- 基于代理模式的实现(JDK 动态代理与 CGLIB)
- 织入(Weaving)的时机:编译时、类加载时、运行时
- Spring AOP 的局限性(如仅支持方法级别的拦截)
切面(Aspect)的定义与使用
- 声明切面:
@Aspect
注解的使用 - 配置方式:XML 配置与注解驱动的对比
- 示例代码:定义一个日志切面
通知(Advice)类型与实现
- 前置通知(
@Before
):方法执行前的逻辑 - 后置通知(
@AfterReturning
):方法正常返回后的处理 - 异常通知(
@AfterThrowing
):捕获方法抛出的异常 - 最终通知(
@After
):无论是否异常都会执行 - 环绕通知(
@Around
):结合方法执行前后的控制
切点(Pointcut)表达式
- 常用表达式语法:
execution
、within
、args
等 - 示例:匹配特定包或注解的方法
- 组合切点:逻辑运算符(
&&
、||
、!
)的使用
实际应用场景
- 日志记录:统一方法调用日志
- 事务管理:
@Transactional
的实现原理 - 权限校验:通过 AOP 实现注解驱动的权限控制
- 性能监控:统计方法执行耗时
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
- 引入(Introduction):为类动态添加接口实现
- 切面优先级:
@Order
注解的使用 - 避免代理自调用问题(如
this.method()
不被拦截) - 测试与调试:如何验证切面逻辑的正确性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代理对象无法拦截内部方法调用
- 切面未生效的可能原因(如未启用
@EnableAspectJAutoProxy
) - 性能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切面逻辑
总结与扩展
- Spring AOP 的适用场景与优缺点
- 对比其他 AOP 框架(如 AspectJ)
- 推荐学习资源与进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