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 知识库实战指南:基于 Spring AI 构建 AI 知识问答应用
前言:本文围绕 RAG 知识库,分析了 AI 知识问答需求及 RAG 技术催生原因,介绍 RAG 核心流程、技术,及 Spring AI + 本地知识库的实战步骤,实现 AI 基于私有知识库精准问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思维导图
一、AI 知识问答需求分析
AI 知识问答应用场景
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利用 AI 重构传统业务,打造全新的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其中,AI 知识问答是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广泛运用到教育、电商等行业,比如:
- 教育场景:AI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辅导
- 电商场景:AI 根据用户肤质推荐适合的护肤方案
其中,知识的来源可能来源于网络,也可能是自己公司私有的数据,从而让AI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如何让 AI 获取知识?
在实现这个需求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关键问题:知识从哪里获取呢?
首先 AI 原本就拥有一些通用的知识,对于不会的知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但是这些都是从网络获取的、公开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是命脉,也是自己独特的价值,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肯定会积累一波自己的知识库。如果让 AI 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库进行问答,效果可能会更好,而且更加个性化。
如果不给 AI 提供特定领域的知识库,AI 可能会面临这些问题:
- 知识有限:AI 不知道你的最新的算法内容
- 编故事:当 AI 不知道答案时,它可能会 “自圆其说” 编造内容
- 无法个性化:不了解你的特色服务和回答风格
那么如何让 AI 利用自己的知识库进行问答呢?这就需要用到 AI 主流的技术 —— RAG。
二、RAG 概念
什么是 RAG?
RAG(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结合信息检索技术和 AI 内容生成的混合架构,可以解决大模型的知识时效性限制和幻觉问题。作用就是让 AI 回答问题前先查一查特定的知识库来获取知识,确保回答是基于真实资料而不是凭空想象。
可以简单了解下 RAG 和传统 AI 模型的区别:
特性 | 传统大语言模型 | RAG 增强模型 |
---|---|---|
知识时效性 | 受训练数据截止日期限制 | 可接入最新知识库 |
领域专业性 | 泛化知识,专业深度有限 | 可接入专业领域知识 |
响应准确性 | 可能产生 “幻觉” | 基于检索的事实依据 |
可控性 | 依赖原始训练 | 可通过知识库定制输出 |
资源消耗 | 较高(需要大模型参数) | 模型可更小,结合外部知识 |
RAG 工作流程
RAG 技术实现主要包含以下 4 个核心步骤,让我们逐步学习:
- 文档收集和切割
- 向量转换和存储
- 文档过滤和检索
- 查询增强和关联
1、文档收集和切割
文档收集:从各种来源(网页、PDF、数据库等)收集原始文档
文档预处理:清洗、标准化文本格式
文档切割:将长文档分割成适当大小的片段
- 基于固定大小(如 512 个 token)
- 基于语义边界(如段落、章节)
- 基于递归分割策略(如递归字符 n-gram 切割)
2、向量转换和存储
向量转换:使用 Embedding 模型将文本块转换为高维向量表示,可以捕获到文本的语义特征
向量存储:将生成的向量和对应文本存入向量数据库,支持高效的相似性搜索
3、文档过滤和检索
查询处理:将用户问题也转换为向量表示
过滤机制:基于元数据、关键词或自定义规则进行过滤
相似度搜索:在向量数据库中查找与问题向量最相似的文档块
上下文组装:将检索到的多个文档块组装成连贯上下文
4、查询增强和关联
提示词组装:将检索到的相关文档与用户问题组合成增强提示
上下文融合:大模型基于增强提示生成回答
源引用:在回答中添加信息来源引用
后处理:格式化、摘要或其他处理以优化最终输出
完整工作流程
分别理解上述 4 个步骤后,我们可以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 RAG 检索增强生成工作流程:
上述工作流程中涉及了很多技术名词,让我们分别进行解释。
RAG 相关技术
Embedding 和 Embedding 模型
Embedding 嵌入是将高维离散数据(如文字、图片)转换为低维连续向量的过程。这些向量能在数学空间中表示原始数据的语义特征,使计算机能够理解数据间的相似性。
Embedding 模型是执行这种转换算法的机器学习模型,如 Word2Vec(文本)、ResNet(图像)等。不同的 Embedding 模型产生的向量表示和维度数不同,一般维度越高表达能力更强,可以捕获更丰富的语义信息和更细微的差别,但同样占用更多存储空间。
向量数据库
向量数据库是专门存储和检索向量数据的数据库系统。通过高效索引算法实现快速相似性搜索,支持 K 近邻查询等操作。
注意,并不是只有向量数据库才能存储向量数据,只不过与传统数据库不同,向量数据库优化了高维向量的存储和检索。
AI 的流行带火了一波向量数据库和向量存储,比如 Milvus、Pinecone 等。此外,一些传统数据库也可以通过安装插件实现向量存储和检索,比如 PGVector、Redis Stack 的 RediSearch 等。
召回
召回是信息检索中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快速筛选出可能相关的候选项子集。强调速度和广度,而非精确度。
精排和 Rank 模型
精排(精确排序)是搜索 / 推荐系统的最后阶段,使用计算复杂度更高的算法,考虑更多特征和业务规则,对少量候选项进行更复杂、精细的排序。
比如,短视频推荐先通过召回获取数万个可能相关视频,再通过粗排缩减至数百条,最后精排阶段会考虑用户最近的互动、视频热度、内容多样性等复杂因素,确定最终展示的 10 个视频及顺序。
Rank 模型负责对召回阶段筛选出的候选集进行精确排序,考虑多种特征评估相关性。
现代 Rank 模型通常基于深度学习,如 BERT、LambdaMART 等,综合考虑查询与候选项的相关性、用户历史行为等因素。举个例子,电商推荐系统会根据商品特征、用户偏好、点击率等给每个候选商品打分并排序。
混合检索策略
混合检索策略结合多种检索方法的优势,提高搜索效果。常见组合包括关键词检索、语义检索、知识图谱等。
比如在 AI 大模型开发平台 Dify 中,就为用户提供了 “基于全文检索的关键词搜索 + 基于向量检索的语义检索” 的混合检索策略,用户还可以自己设置不同检索方式的权重。
了解了 RAG 概念后,我们来学习如何利用编程开发实现 RAG。想要在程序中让 AI 使用知识库,首先建议利用一个 AI 开发框架,比如 Spring AI;然后可以通过 2 种模式进行开发 —— 基于本地知识库或云知识库服务实现 RAG。下面分别讲解这 2 种模式。
三、RAG 实战:Spring AI + 本地知识库
对比维度 | 标准 RAG 开发步骤 | 简化版 RAG 开发步骤 |
---|---|---|
核心环节 | 1. 文档收集和切割 2. 向量转换和存储 3. 切片过滤和检索 4. 查询增强和关联 | 1. 文档准备 2. 文档读取 3. 向量转换和存储 4. 查询增强 |
1、文档准备
首先准备用于给 AI 知识库提供知识的文档,推荐 Markdown 格式,尽量结构化。
2、文档读取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准备好的知识库文档进行处理,然后保存到向量数据库中。(ETL)
ETL 的 3 大核心组件,按照顺序执行:
- DocumentReader:读取文档,得到文档列表
- DocumentTransformer:转换文档,得到处理后的文档列表
- DocumentWriter:将文档列表保存到存储中(可以是向量数据库,也可以是其他存储)
1)引入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ai</groupId><artifactId>spring-ai-markdown-document-reader</artifactId><version>1.0.0-M6</version>
</dependency>
2)在根目录下新建 rag
包,编写文档加载器类 AiCodeAppDocumentLoader,负责读取所有 Markdown 文档并转换为 Document 列表。代码如下:
@Component
@Slf4j
public class AiCodeDocumentLoader {public final ResourcePatternResolver resourcePatternResolver;public AiCodeDocumentLoader(ResourcePatternResolver resourcePatternResolver) {this.resourcePatternResolver = resourcePatternResolver;
}public List<Document> loadDocuments() {List<Document> allDocuments = new ArrayList<>();try {// 这里可以修改为你要加载的多个 Markdown 文件的路径模式Resource[] resources = resourcePatternResolver.getResources("classpath:document/*.md");for (Resource resource : resources) {String fileName = resource.getFilename();MarkdownDocumentReaderConfig config = MarkdownDocumentReaderConfig.builder().withHorizontalRuleCreateDocument(true).withIncludeCodeBlock(false).withIncludeBlockquote(false).withAdditionalMetadata("filename", fileName).build();MarkdownDocumentReader reader = new MarkdownDocumentReader(resource, config);allDocuments.addAll(reader.get());}} catch (IOException e) {log.error("Markdown 文档加载失败", e);}return allDocuments;
}
上述代码中,我们通过 MarkdownDocumentReaderConfig 文档加载配置来指定读取文档的细节,比如是否读取代码块、引用块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指定了额外的元信息配置,提取文档的文件名作为文档的元信息,可以便于后续知识库实现更精确的检索。
3、向量转换和存储
我们先使用 Spring AI 内置的、基于内存读写的向量数据库 SimpleVectorStore 来保存文档。
简单了解下源码,在将文档写入到数据库前,会先调用 Embedding 大模型将文档转换为向量,实际保存到数据库中的是向量类型的数据。
在 rag
包下新建 AiCodeVectorStoreConfig 类,实现初始化向量数据库并且保存文档的方法。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AiCodeVectorStoreConfig {@Resourceprivate AiCodeDocumentLoader aiCodeDocumentLoader;@BeanVectorStore aiCodeVectorStore(EmbeddingModel dashscopeEmbeddingModel){SimpleVectorStore simpleVectorStore = SimpleVectorStore.builder(dashscopeEmbeddingModel).build();// 加载文档List<Document> documents = aiCodeDocumentLoader.loadDocuments();simpleVectorStore.add(documents);return simpleVectorStore;}
}
4、查询增强
Spring AI 的 Advisor 特性(如 QuestionAnswerAdvisor)提供开箱即用的 RAG 功能,其查询增强原理为:向量数据库存储 AI 模型未知数据,用户提问时,Advisor 会查询该数据库获取相关文档,附加到用户问题中作为上下文,辅助 AI 生成回答。
1).引入依赖:
▼xml复制代码<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ai</groupId><artifactId>spring-ai-advisors-vector-store</artifactId>
</dependency>
2).选用 QuestionAnswerAdvisor 问答拦截器新增和 RAG 知识库进行对话的方法。代码如下:
@Resource
private VectorStore vectorStore;public String doChatWithRag(String message, String chatId) {ChatResponse chatResponse = chatClient.prompt().user(message).advisors(spec -> spec.param(CHAT_MEMORY_CONVERSATION_ID_KEY, chatId).param(CHAT_MEMORY_RETRIEVE_SIZE_KEY, 10))// 开启日志,便于观察效果.advisors(new MyLoggerAdvisor())// 应用知识库问答.advisors(new QuestionAnswerAdvisor(vectorStore)).call().chatResponse();String content = chatResponse.getResult().getOutput().getText();log.info("content: {}", content);return content;
}
测试
编写单元测试代码,故意提问一个文档内有回答的问题:
▼java复制代码@Test
void doChatWithRag() {String chatId = UUID.randomUUID().toString();String message = "算法刚入门者该如何学习算法?";String answer = aiCodeApp.doChatWithRag(message, chatId);Assertions.assertNotNull(answer);
}
运行程序后,通过 Debug 可发现:
- 加载的文档被自动按照小标题拆分,并补充了 metadata 元信息;
- 根据用户问题检索到相关文档切片,每个切片有对应的分数和元信息;
AI 会基于检索到的知识库内容生成回答,且回复成功包含知识库里的内容。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