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4.3控制范围-控制进度-控制成本
一、项目监控
1. 控制范围
1)控制范围的定义
- 核心功能:监督项目和产品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所有预防措施需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流程处理。
- 关键工作:确定偏离范围基准的原因和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 基本原则:遵循"做且只做"(Do and only do)原则,严格按范围基准执行工作,不多做也不少做。
- 变更处理:实际工作与基准出现差异时,必须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流程审批后才能执行变更。
2. 工具与技术-数据分析
1)偏差分析
- 定义:将基准(如范围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确定偏差是否处于临界值区间内,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2)趋势分析
- 定义:审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范围变更趋势),判断绩效是改善还是恶化。
3)范围蔓延、镀金、范围潜变
术语 | 定义 | 类型/特点 | 处理方法 |
---|---|---|---|
范围蔓延 | 未经过控制的范围扩大,导致范围管理失控的现象 | - 来自团队内部:未调整时间/成本/资源的范围扩大(称为"镀金") - 来自团队外部:客户提出的小变更累积(称为"范围潜变") | ① 立即停止不良变更 ② 补变更流程(记录→评估→提交→更新→通知) ③ 若未获批:取消已实施变更,恢复原状 |
镀金 | 项目人员为"讨好"客户而做的不解决实际问题、无应用价值的活动 | 团队内部原因导致的范围蔓延 | 同上 |
范围潜变 | 客户不断提出小的、不易察觉的范围改变,累计导致项目严重偏离基准 | 团队外部原因导致的范围蔓延 | 同上 |
二、控制成本
1. 挣值管理(EVM)
1)挣值管理基础
术语 | 全称 | 定义 | 特性/示例 |
---|---|---|---|
BAC(完工预算) | Budget at Completion | 项目的成本基准(不含管理储备) | 一般不变,修改需走变更流程;例:5天每天100元的蟹黄包项目,BAC=5×100=500元 |
PV(计划价值) | Planned Value | 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 | 时间点对应计划完成量;例:第一天下班PV=100元(计划完成1个包子),最终PV=BAC |
EV(挣值) | Earned Value | 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 | 按实际完成量计算;例:第三天下班实际完成2个包子,EV=2×100=200元(口诀:“E看实际完成量”) |
AC(实际成本) | Actual Cost | 完成工作实际花费的成本 | 与完成量无直接关系;例:第三个包子做废,EV=200元,但AC=300元(实际消耗3份材料) |
2)进度偏差(SV)与成本偏差(CV)
指标 | 公式 | 判断标准 | 示例 |
---|---|---|---|
进度偏差(SV) | SV=EV−PV | SV>0:进度提前 SV=0:符合计划 SV<0:进度落后 | 例:PV=1000元,EV=700元 → SV=−300元(进度落后) |
成本偏差(CV) | CV=EV−AC | CV>0:成本节约 CV=0:符合预算 CV<0:成本超支 | 例:EV=700元,AC=600元 → CV=100元(成本节约) |
3)进度绩效指数(SPI)与成本绩效指数(CPI)
指标 | 公式 | 判断标准 | 示例 |
---|---|---|---|
进度绩效指数(SPI) | SPI=EV/PV | SPI>1:进度提前 SPI=1:符合计划 SPI<1:进度落后 | 例:EV=700元,PV=600元 → SPI≈1.17(进度提前) |
成本绩效指数(CPI) | CPI=EV/AC | CPI>1:成本节约 CPI=1:符合预算 CPI<1:成本超支 | 例:项目A(EV=20000,AC=30000 → CPI≈0.67,成本超支);项目B(EV=20000000,AC=20020000 → CPI≈0.999,接近预算) |
关键结论:
- PV和AC直接比较无意义,必须通过EV与PV、AC分别比较。
- SPI仅反映总工作量,需单独分析关键路径绩效。
- 项目完成时SV=0、SPI=1(按基准完成)。
4)趋势分析(含EAC计算)
完工估算(EAC):预测项目完工时的总成本,公式为 EAC=AC+ETC
(ETC为剩余工作估算成本)。
场景 | 公式 | 解释 | 示例 |
---|---|---|---|
典型情况(保持当前绩效) | EAC=AC+(BAC−EV)/CPI | 剩余工作按当前CPI执行 | 例:AC=300元,BAC=600元,EV=150元,CPI=0.5 → EAC=300+(600−150)/0.5=1200元 |
非典型情况(恢复原计划) | EAC=AC+(BAC−EV)/1 | 剩余工作按原计划1:1执行(忽略当前偏差) | 同上例,若恢复原计划 → EAC=300+(600−150)=750元 |
特殊绩效场景 | EAC=AC+[BAC−EV]/(CPI×SPI) | 同时考虑CPI和SPI的综合影响 | 需根据题目要求调整绩效因子 |
工期预测转换(将成本公式中的货币单位替换为时间单位):
- 公式:
EAC(时间)=已用时间+(总工期−已完成工期)/SPI
- 示例:总工期10天,已用5天,已完成工期4天(原计划10天完成1000,实际完成400相当于4天),SPI=0.8 → 剩余工期=(10−4)/0.8=7.5天 → 总工期预测=5+7.5=12.5天(典型情况)。
5)例题解析
例题#包子成本分析:
- BAC=5天×100元/天=500元(总预算)。
- 第一天下班:PV=100元(计划完成1个包子)。
- 第三天下班:实际完成2个包子 → EV=2×100=200元;若第三个包子做废,AC=300元(实际消耗3份材料)。
例题#网络延伸项目计算:
- 已知:SV=5000美元,CV=1000美元,PV=50000美元。
- 计算步骤:
- EV=SV+PV=5000+50000=55000美元(先算EV)。
- AC=EV−CV=55000−1000=54000美元。
- SPI=EV/PV=55000/50000=1.1(进度提前10%)。
- CPI=EV/AC=55000/54000≈1.02(成本节约2%)。
核心记忆点:
- 挣值管理核心是通过EV(实际完成价值)连接范围、时间、成本三大基准。
- 偏差分析(SV/CV)关注"是否偏离",绩效指数(SPI/CPI)关注"偏离程度"。
- EAC计算需区分典型(保持当前偏差)和非典型(纠正偏差)场景,默认使用典型公式。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