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变量】上市公司企业突破性创新及渐进性创新数据集-含处理带代码(2012-2024年)
一、测算方式:参考C刊《财经问题研究》胡山(2022)老师的研究,用当年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加 1 后取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突破性创新 ( Invention) ; 用非发明专利 ( 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授权量加 1 后取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渐进性创新 ( Non-Invention) 。具有衡量方式如下
突破性创新1=ln(当年独立获得的发明数量+1)
突破性创新2=ln(当年独立申请的发明数量+1)
突破性创新3=ln(当年独立申请的发明数量*0.5+当年独立申请的实用新型数量*0.3+当年独立申请的外观设计数量*0.2+1)
突破性创新4=ln(当年独立获得的发明数量*0.5+当年独立获得的实用新型数量*0.3+当年独立获得的外观设计数量*0.2+1)
渐进性创新1=ln(当年独立获得的实用新型数量+当年独立获得的外观设计数量+1)
渐进性创新2=ln(当年独立申请的实用新型数量+当年独立申请的外观设计数量+1)
二、数据范围:5400多家企业、4.6万多个观测值,包括原始数据和最终计算结果
Stkcd | id | year | ShortName | 上市板块 | 企业创新1 | 企业创新2 | 突破性创新1 | 渐进性创新1 | 突破性创新2 | 渐进性创新2 | 突破性创新3 | 突破性创新4 | IndustryCode | IndustryName | 沪深A股 | 北京A股 | 制造业 |
企业代码 | 股票代码 | 会计年度 | 股票简称 | 上市板块 | 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加一取自然对数 | 企业专利获得数量,加一取自然对数 | 发明专利获得数量,加一取自然对数 |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获得数量的和,加一取自然对数 | 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加一取自然对数 |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申请数量的和,加一取自然对数 | 发明申请*0.5+实用申请*0.3+外观申请*0.2进行加总,再加一取自然对数 | 发明获得*0.5+实用获得*0.3+外观获得*0.2进行加总,再加一取自然对数 | 行业代码 | 行业名称 | 沪深A股为1,否则为0 | 北京A股为1,否则为0 | 制造业为1,否则为0 |
三、参考文献:胡山,余泳泽.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突破性创新还是渐进性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22(01):42-51.
四、样例数据:
五、部分代码:
六、包含内容:
七、全部内容下载链接: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T0620514/91564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