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机器学习(二十五):决策树算法以及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对比

一、决策树集合

单一决策树会对训练数据的变化很敏感。例子:输入十个数据,判断是否是猫。只替换其中一个数据,信息增益最高的分裂特征就发生了改变,决策树就发生了变化。

使用决策树集合可以使算法更加健壮。例子:使用三棵决策树,输入新数据预测是否是猫,然后根据三颗决策树的结果投票决定预测结果。

二、决策树算法

2.1 替换采样

替换采样:从训练数据(数量为M)中随机抽取一个记录下来,把这个数据再放回去,再进行随机抽取,直到采样数量达到M

例子:假设袋子里有四颗不同颜色的积木,替换采样方法:

  • 从袋子里随机取出一个积木(绿色)
  • 然后把该积木放回袋子里,再次随机取出一个积木(黄色)
  • 然后积木放回袋子里,再次随机取出一个积木(蓝色)
  • 然后积木放回袋子里,再次随机取出一个积木(蓝色),此时采样数量一共是4,停止采样。

2.2 袋状决策树

步骤:

  1. 通过对训练集进行有放回的替换采样,生成多个随机训练集。例如训练集一共有m个数据,通过替换采样抽取m个数据组成一个随机训练集,重复B次,生成B个随机训练集。
  2. 在每个随机训练集上训练一颗决策树,一共训练出B棵决策树。
  3. 最终的预测结果通过这B棵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平均或投票来确定

(B一般取一百左右,B如果太大了,就会导致显著减缓计算减缓,但不能显著提高整体的算法性能)

袋状决策树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减少模型的方差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2.3 随机森林算法

即使有替换采样,生成多个随机训练集,但是通过这些随机训练集训练出的不同模型,有时依旧会存在不同模型在根节点上使用相同的特征进行分裂。因此可以在每个节点分割时,随机选择部分特征,只从这部分特征中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进行分裂。

步骤

  1. 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有放回的随机抽样,生成多个随机训练集
  2. 在每个随机训练集上训练一棵决策树。在每个节点分割时,随机选择部分特征进行考虑。例如一共n个特征,随机选取k个特征(k<n,可如 k=\sqrt{n}),从这k个特征中选取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进行分裂。
  3. 对所有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平均(回归任务)或投票(分类任务)以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随机选取部分特征训练决策树的优点:

  • 减少各决策树之间的相似性,形成的随机森林模型泛化能力更强
  • 提高计算效率:选择少部分特征可以减少计算复杂度,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
  • 减轻过拟合:较少的特征值帮助决策树更具随机性

随机森林算法优点:

  • 随机采样:算法对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小修改,训练集的任何微小变化不会对算法整体有太大影响,提高模型稳定性。
  • 随机特征:不仅加快了训练速度,‌减少了计算开销,‌而且通过增加模型的随机性,‌使得模型对于未见过或未见特征的数据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2.4 XGBoost算法

与 Bagging 不同,Boosting 是一种串行过程,每个基模型在训练时都会关注前一个模型中被错误分类的样本,即每次替换取样时,会有更高概率去选取之前被错误分类的数据,从而不断提高整体模型的准确性

XGBoost算法特点:

  • boosted树拥有很多开源实现
  • 非常快速有效
  • 很好的选择默认分裂标准和停止分裂标准
  • 内置正则化
  • 高竞争算法

XGBoost算法的代码实现:

分类算法:

回归算法:

三、决策树和神经网络对比

3.1 决策树和树集合特点

  • 很好地处理结构化数据(表格数据)
  • 不推荐处理费结构化数据,例如图片、音频和文本
  • 训练快速
  • 小决策树可能是人类可解释的,可以打印出决策树,理解它是如何做决定的

3.2 神经网络特点

  • 很好地处理所有类型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 训练比决策树慢
  • 可以使用迁移学习
  • 如果正在构建一个由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协同工作的系统,把多个神经网络串在p一起训练可能比训练多个决策树容易

学习来源:吴恩达机器学习,17.1-17.5节

http://www.lryc.cn/news/492839.html

相关文章:

  • 新版布谷直播软件源码开发搭建功能更新明细
  • vue3 reactive响应式实现源码
  • git的使用(简洁版)
  • 使用命令行创建 Maven 项目
  • JVM_栈详解一
  • Linux 金仓数据库安装和使用
  • STM32笔记(串口IAP升级)
  • C++网络编程:select IO多路复用及TCP服务器开发
  • 部署 L2JMobius 天堂2芙蕾雅版本
  • C#开发合集
  • 鸿蒙面试 --- 性能优化
  • React的基础知识:Context
  • 微知-lspci访问到指定的PCIe设备的几种方式?(lspci -s bus;lspci -d devices)
  • 【Kubernetes 集群核心概念:Pod】pod生命周期介绍【五】
  • c++的虚继承说明、案例、代码
  • 小米PC电脑手机互联互通,小米妙享,小米电脑管家,老款小米笔记本怎么使用,其他品牌笔记本怎么使用,一分钟教会你
  • 介绍SSD硬盘
  • CMAKE常用命令详解
  • Vue3的通灵之术Teleport
  • ue5第三人称闯关游戏学习(一)
  • IIC 随机写+多次写 可以控制写几次
  • controller中的参数注解@Param @RequestParam和@RequestBody的不同
  • 手搓人工智能-最优化算法(1)最速梯度下降法,及推导过程
  • 多目标优化算法——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
  • Swift——自动引用计数ARC
  • 【Quarkus】基于CDI和拦截器实现AOP功能(进阶版)
  • 【踩坑日记】【教程】如何在ubuntu服务器上配置公钥登录以及bug解决
  • insmod一个ko提供基础函数供后insmod的ko使用的方法
  • 七、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
  • LeetCode:19.删除链表倒数第N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