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设计模式-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LoD),也称为最少知识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Knowledge),是一种面向对象编程中的设计原则。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对象应当尽可能少地了解其他对象,即只与直接相关的对象通信,而不要过度依赖外部对象的内部细节。通过减少对象之间的耦合度,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模块化程度。

1. 迪米特法则的定义

迪米特法则的定义可以简单概括为:

  • 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一个对象不应当调用其他对象的内部方法(除了其直接依赖的对象)。
  • 对象只与其直接关联的对象交互,避免与依赖链上的其他对象产生直接通信。

2. 具体规则

根据迪米特法则,一个对象的方法只能调用以下几类对象的方法:

  • 自身对象:即当前对象的方法。
  • 其成员对象:对象的成员变量、属性(包括集合中的元素)。
  • 方法参数:当前方法中传入的参数对象。
  • 方法创建的局部对象:当前方法中创建的局部变量对象。
  • 全局变量(如果存在)。

这个原则的目的是减少不同类之间的耦合,使得一个模块或类不需要过多地了解另一个模块的内部实现,进而降低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性。

3. 迪米特法则的目的

  • 降低耦合:迪米特法则通过减少对象之间的相互依赖,避免由于一个类的修改而影响到其他类,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提高内聚性:遵守迪米特法则,可以使类的职责更加明确,每个类只处理自己的相关操作,增强类的内聚性。
  • 增强可读性:减少类与类之间的直接通信后,代码的整体结构更加清晰,使得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提高。

4. 违反迪米特法则的典型例子

迪米特法则建议避免“链式调用”或过度深入依赖对象的内部结构。假设有一个汽车类和发动机类的设计,以下是一个违反迪米特法则的示例:

class Engine {public String getFuelType() {return "Gasoline";}
}class Car {private Engine engine = new Engine();public Engine getEngine() {return engine;}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ar car = new Car();// 通过Car对象获取Engine对象,并进一步调用Engine的getFuelType()方法String fuelType = car.getEngine().getFuelType();System.out.println("Fuel type: " + fuelType);}
}
违背迪米特法则的地方:

在上面的代码中,Main 类不仅与 Car 类产生了依赖,还与 Engine 类产生了依赖。这意味着如果 Engine 类的实现发生变化,Main 类也可能需要修改。这种情况增加了类之间的耦合性,违背了迪米特法则。

5. 符合迪米特法则的设计

为了遵守迪米特法则,Car 类应该封装其内部的 Engine 细节,只提供获取燃料类型的方法,而不暴露 Engine 对象的内部结构:

class Engine {public String getFuelType() {return "Gasoline";}
}class Car {private Engine engine = new Engine();// 提供获取燃料类型的方法,而不是暴露Engine对象public String getFuelType() {return engine.getFuelType();}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ar car = new Car();// 直接通过Car对象获取燃料类型,不需要访问Engine对象String fuelType = car.getFuelType();System.out.println("Fuel type: " + fuelType);}
}
改进的设计:
  • Main 类现在只和 Car 类打交道,并不需要了解 Engine 类的存在。这减少了类之间的耦合度,符合迪米特法则的要求。
  • Car 类承担了管理 Engine 类的责任,封装了获取 Engine 的内部逻辑,外部不需要关心 Engine 的具体实现。

6. 迪米特法则的好处

  • 提高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或类的实现细节不直接暴露给其他模块,因此更容易进行独立开发和测试。
  • 减少修改的影响范围:当一个类的实现细节发生变化时,由于其他类不依赖于这些细节,因此不需要修改其他类的代码。
  • 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少了,修改某个对象时,不会影响到太多的其他对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7. 迪米特法则的应用场景

迪米特法则在以下场景中非常适用:

  • 大型复杂系统:在设计大型复杂系统时,减少对象之间的耦合可以避免系统结构的混乱,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
  • 面向对象设计中:在进行面向对象编程时,迪米特法则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原则,帮助开发者避免创建过于复杂的依赖关系。
  • 模块化开发:模块之间的通信应尽量简单,避免过度依赖其他模块的细节,保持各个模块的独立性。

8. 迪米特法则的缺点

虽然迪米特法则有诸多优点,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 过度封装:为了严格遵守迪米特法则,开发者可能会过度封装一些细节,导致代码复杂性增加,增加类的职责,从而违背单一职责原则。
  • 性能问题:在某些场景中,为了隐藏内部结构和减少直接依赖,可能引入额外的方法调用,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9. 总结

迪米特法则强调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通过减少类之间的直接依赖,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可复用性。在实践中,遵守迪米特法则有助于设计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使得系统中的各个模块更加独立、灵活。然而,迪米特法则并不是绝对的,开发者在应用时应当权衡封装与性能、复杂度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封装导致代码臃肿或职责不清。

http://www.lryc.cn/news/464845.html

相关文章:

  • Webpack安装
  • 前端开发学习(一)VUE框架概述
  • Linux操作系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对比分析
  • gaussdb 基础管理 数据库 表 用户 模式 权限 存储过程
  • i9-11900H+3070laptop+win10下的yolov5配置
  • SpringBoot日常:封装redission starter组件
  • 腾讯云技术深度解析:构建高效云原生应用与数据安全管理
  • ACM与蓝桥杯竞赛指南 基本输入输出格式二
  • 解决SolidWorks装配体无法更改透明度问题
  • 2024_newstar_week1_crypto
  • 6.2 URDF集成Rviz基本流程
  • 双系统一体机电脑无法启动报错“Something has gone serously wrong: SBAT self-check failed: Security Policy Violation”
  • 八股面试2(自用)
  • Leetcode 347 Top K Frequent Elements
  • [Linux网络编程]03-TCP协议
  • Windows和Linux在客户端/服务端在安全攻防方面的区别
  • VUE 仿神州租车-开放平台
  • 计算机的错误计算(一百二十九)
  • process.platform 作用
  • Java项目-基于springboot框架的企业客户信息反馈系统项目实战(附源码+文档)
  • 《深度学习》dlib 人脸应用实例 仿射变换 换脸术
  • springboot044美容院管理系统(论文+源码)_kaic
  • 大数据新视界 --大数据大厂之数据脱敏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与挑战
  • Erric Gamma 关于resuable code的采访
  • 【Ubuntu18.04命令行code打不开】可能的解决方法
  • 大数据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Hadoop实现的豆瓣电子图书推荐系统
  • 【进阶OpenCV】 (15)-- 人脸识别 -- EigenFaces算法
  • 无人机封闭空间建图检测系统技术详解
  • webpack自定义插件 ChangeScriptSrcPlugin
  • win11 笔记本指纹驱动正常就是使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