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Qt C++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有机会处理请求,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哪个对象处理。通过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请求沿着链传递,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该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使请求的发送者与接收者解耦,且能够动态调整处理链。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场景

责任链模式适用于当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但具体由哪个对象处理在运行时才能确定的情况。它可以避免发送者和处理者之间的紧耦合。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

  • 事件处理机制:例如GUI中的事件分发,某个控件未处理时,会传递给上层控件。

  • 日志处理:日志请求可以通过不同的级别(如DEBUG、INFO、ERROR)进行处理,责任链可以动态调整处理链。

责任链模式的核心

  • 处理者(Handler):每个处理者对象都包含对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请求从第一个处理者开始,沿着链条依次传递。

  • 请求(Request):可以是客户端发出的任何类型的请求,如事件、命令或任务。

每个处理者都有两个选择:

  1. 处理请求。

  2. 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责任链模式示例代码

假设你正在开发一个简单的日志系统,日志可以按照不同的级别(例如DEBUG、INFO、ERROR)进行处理。不同的日志级别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include <QDebug>
#include <QString>// 抽象处理者类:定义日志处理接口
class Logger {
protected:Logger* next;  // 下一个处理者public:Logger() : next(nullptr) {}void setNext(Logger* nextLogger) {next = nextLogger;  // 设置下一个处理者}// 处理日志请求的方法void logMessage(const QString& level, const QString& message) {if (canHandle(level)) {handle(message);  // 当前处理者可以处理该请求} else if (next) {next->logMessage(level, message);  // 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else {qDebug() << "Unhandled log level:" << level;}}virtual ~Logger() = default;protected:virtual bool canHandle(const QString& level) const = 0;  // 判断当前处理者是否能处理该请求virtual void handle(const QString& message) const = 0;    // 处理请求
};// 具体处理者类:处理DEBUG级别的日志
class DebugLogger : public Logger {
protected:bool canHandle(const QString& level) const override {return level == "DEBUG";  // 处理DEBUG日志}void handle(const QString& message) const override {qDebug() << "[DEBUG]:" << message;}
};// 具体处理者类:处理INFO级别的日志
class InfoLogger : public Logger {
protected:bool canHandle(const QString& level) const override {return level == "INFO";  // 处理INFO日志}void handle(const QString& message) const override {qDebug() << "[INFO]:" << message;}
};// 具体处理者类:处理ERROR级别的日志
class ErrorLogger : public Logger {
protected:bool canHandle(const QString& level) const override {return level == "ERROR";  // 处理ERROR日志}void handle(const QString& message) const override {qDebug() << "[ERROR]:" << message;}
};// 使用示例
int main() {// 创建具体处理者Logger* debugLogger = new DebugLogger();Logger* infoLogger = new InfoLogger();Logger* errorLogger = new ErrorLogger();// 设置责任链顺序:DEBUG -> INFO -> ERRORdebugLogger->setNext(infoLogger);infoLogger->setNext(errorLogger);// 发送不同级别的日志请求debugLogger->logMessage("DEBUG", "This is a debug message.");debugLogger->logMessage("INFO", "This is an info message.");debugLogger->logMessage("ERROR", "This is an error message.");debugLogger->logMessage("TRACE", "This is a trace message.");  // 未处理的日志级别// 清理内存delete debugLogger;delete infoLogger;delete errorLogger;return 0;
}

代码解析

  • Logger类:抽象处理者类,定义了处理日志请求的接口,并包含指向下一个处理者的指针。logMessage方法判断是否由当前处理者处理请求,如果不能处理,则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 DebugLogger、InfoLogger、ErrorLogger类:具体处理者类,分别处理不同级别的日志(DEBUG、INFO、ERROR)。每个类都重写了canHandlehandle方法,根据日志级别处理相应的请求。

  • 客户端代码:客户端通过责任链发送不同级别的日志请求,链中的每个处理者依次判断是否处理该请求,未处理则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责任链模式的优点

  • 解耦请求发送者与处理者:请求发送者不需要知道具体哪个处理者会处理请求,减少了对象之间的耦合。

  • 灵活的请求处理链:可以在运行时动态修改处理链的结构,比如在链中添加或移除处理者,或者改变处理者的顺序。

  • 职责分离:每个处理者只关注处理自己能处理的请求,其余的请求交给下一个处理者处理,实现了职责的分离。

责任链模式的缺点

  • 可能导致请求处理无响应:如果没有合适的处理者能够处理请求,可能会导致请求被忽略。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链的末端添加一个默认处理者,来处理所有未被处理的请求。

  • 性能开销:责任链的请求会被多个处理者依次传递,可能会导致链条过长,从而影响性能。

适合使用责任链模式的情况

  • 需要动态定义请求的处理顺序:在需要根据运行时条件动态定义处理顺序时,责任链模式非常适合。

  • 多个对象可以处理相同的请求:当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类请求,但具体由哪个对象处理在运行时才确定时,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避免硬编码多个if-else语句。

  • 希望减少请求发送者与处理者的耦合:责任链模式能够很好的解耦请求的发送者与请求的处理者,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Qt中的责任链模式应用

在Qt开发中,责任链模式可以用于事件处理机制。例如,Qt中的事件分发机制(QEvent)中,事件从最底层的组件传递到父组件,直到有组件处理该事件为止,这就是责任链模式的典型应用。此外,日志系统、命令处理等场景也可以通过责任链模式实现灵活的请求处理。

责任链模式能够很好地解耦请求发送者与处理者,同时提供了动态调整请求处理流程的能力,适合用于多个对象能够处理请求的场景。

http://www.lryc.cn/news/452706.html

相关文章:

  • paypal支付v2.0(php)支付代码
  • 基于Python的自然语言处理系列(23):DrQA
  • 誉天Linux云计算课程学什么?为什么保障就业?
  • 无人机控制和飞行、路径规划技术分析
  • 【C++】模拟实现红黑树
  • 离线安装docker
  • MySQL高阶2066-账户余额
  • 《RabbitMQ篇》Centos7安装RabbitMQ
  • 昇思学习打卡营第31天|深度解密 CycleGAN 图像风格迁移:从草图到线稿的无缝转化
  • 跟我学C++中级篇——空值的定义
  • (三)Mysql 数据库系统全解析
  • SAP HCM 0001信息类型一个月内有多个成本中心
  • 字节输入流
  • 深度学习-----------------机器翻译与数据集
  • SOMEIP_ETS_151: SD_Send_triggerEventUINT8Reliable_Eventgroup_2
  • 32 C 语言指针的长度与运算(指针加减整数、指针自增自减、同类型指针相减、指针的比较运算)
  • 【系统架构设计师】经典论文:轮软件三层架构设计
  • (C语言贪吃蛇)13.实现贪吃蛇四方向的移动
  • Spring Boot + MyBatis 项目中常用注解详解(万字长篇解读)
  • AWS Network Firewall -NAT网关配置只应许白名单域名出入站
  • 【C语言系统编程】【第二部分:并发编程】2.3 实践与案例分析
  • React -AppVarContext.Provider 提供者组件
  • 【Python】解密用户代理:使用 Python User Agents 库探索浏览器和设备信息
  • 以串口接口为例介绍关于BSP底层架构开发的迭代过程
  • Label-Studio ML利用yolov8模型实现自动标注
  • 【PostgreSQL】实战篇——用户管理、角色和权限控制的高级用法及技巧
  • Leetcode: 0011-0020题速览
  • Hive数仓操作(七)
  • Redis进阶篇 - 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一天认识一个硬件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