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论文笔记] DCA(Dual Chunk Attention)

DCA(Dual Chunk Attention)是一种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中用来处理长文本的技术。传统的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在处理长文本时可能会遇到效率和性能瓶颈,因为计算每个单词与其他所有单词之间的关系会随着文本长度的增加而变得非常耗时且占用大量内存。

DCA 的核心思想

DCA 的核心思想是将长文本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块”(chunks),然后分别在这些块内和块之间应用注意力机制。具体步骤如下:

  1. 分块:将长文本分割成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包含一部分文本。例如,一个2000词的文本可以分割成4个每块500词的小块。

  2. 块内注意力:对每个小块单独应用注意力机制。这意味着每个块内的单词只与同一个块内的其他单词进行注意力计算,这样可以显著减少计算量。

  3. 块间注意力:在计算完块内注意力后,再在这些块之间应用注意力机制。这意味着每个块会与其他块进行全局信息的交互,以捕捉整个文本的上下文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DCA 能够有效地处理长文本,同时保持较高的计算效率和较低的内存占用。

通俗举例

假设我们有一篇长文章,我们可以将它比作一个长队伍。普通的注意力机制需要每个人(单词)与队伍中的每一个其他人都打招呼(计算注意力),这在队伍非常长时会变得非常麻烦且耗时。

而 DCA 的方法是先把队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人先只跟自己小组内的人打招呼(块内注意力),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去和其他小组的代表打招呼(块间注意力)。这样一来,每个人最终还是能知道其他所有人的信息,但过程更加高效且不那么累。

总结

DCA 通过分块处理和分步注意力计算,巧妙地解决了长文本处理中的计算和内存瓶颈问题,使得模型在处理长文本时既高效又有效。

http://www.lryc.cn/news/407945.html

相关文章:

  • 构建查询洞察 UI
  • 【北京迅为】《i.MX8MM嵌入式Linux开发指南》-第三篇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篇-第五十九章 等待队列
  • 35.【C语言】详解函数递归
  • 【机器学习】智驭未来:机器学习如何重塑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 Python爬虫(5) --爬取网页视频
  • 【Unity】关于Luban的简单使用
  • 企业公户验证API如何使用JAVA、Python、PHP语言进行应用
  • 杰发科技Bootloader(2)—— 基于7840的Keil配置地址
  • cmd常用命令
  • PCIe 以太网芯片 RTL8125B 的 spec 和 Linux driver 分析备忘
  • Python tkinter Menu菜单组件详解
  • 谷粒商城实战笔记-46-商品服务-API-三级分类-配置网关路由与路径重写
  • 简要了解sql注入
  • Java 扫雷游戏
  • vue3 命令运行窗口暴露网络地址,以及修改端口号
  • 由CANoe自带协议栈在TCP断开连接时同时发送两条FIN报文引起的注意事项
  • FastGPT部署和接入使用重排模型bce-reranker-base
  • Android笔试面试题AI答之线程Handler、Thread(2)
  • 某某物联rabbitmqhttp二轮充电桩协议充电协议对接
  • 黑马JavaWeb企业级开发(知识清单)03——HTML实现正文:排版(音视频、换行、段落)、布局标签(div、span)、盒子模型
  • Java | Leetcode Java题解之第283题移动零
  • Django REST Framework(十三)视图集-GenericViewSet
  • 《0基础》学习Python——第二十四讲__爬虫/<7>深度爬取
  • Python Pygame制作简单五子棋游戏
  • JS+H5在线文心AI聊天(第三方接口)
  • kafka源码阅读-ReplicaStateMachine(副本状态机)解析
  • 【MetaGPT系列】【MetaGPT完全实践宝典——如何定义单一行为多行为Agent】
  • Kolla-Ansible的确是不支持CentOS-Stream系列产品了
  • IDEA启动C:\Users\badboy\.jdks\corretto-17.0.7\bin\java.exe -Xmx700m报错
  • ctfshow298-300(java信息泄露,代码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