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_二叉树

目录

一、树型结构

二、二叉树

2.1 概念

2.2 特殊的二叉树

 2.3 二叉树的性质

2.4 二叉树的存储

2.5 遍历二叉树

2.6 操作二叉树

总结


一、树型结构

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是由 n(n>=0) 个有限结点组成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一棵 n 个结点的树有 n-1 条边

  • 结点的度:一个节点具有的子树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如上图,结点 A 的度为 6。
  • 树的度:一棵树中,所有结点度的最大值称为树的度。如上图,树的度为 6。
  • 叶子结点 (终端结点):度为 0 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如上图,B、C、H、I、N 等结点为叶子结点。
  • 父结点 (双亲结点):若一个结点含有子结点,则称该结点为其子结点的父节点。如上图,A 是 B 的父结点。
  • 根结点:是每棵树的起始结点,即没有父结点的结点。如上图,A 为根结点。
  • 子结点 (孩子结点):一个结点含有的子树的根结点,称为该结点的子节点。如上图,B 是 A 的子结点。
  • 结点的层次:从根结点开始,根结点为第 1 层,根结点的子结点为第 2 层,以此类推。如上图,结点 A 为第 1 层,结点 B、C、D 等为第 2 层。
  • 树的高度 (深度):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次。如上图,树的高度为 4。
  • 分支结点:度不为 0 的结点。
  • 兄弟结点:具有相同父结点的结点互为兄弟。
  • 堂兄弟结点:父结点在同一层的结点互为堂兄弟。
  • 结点的祖先:从根结点到该结点分支上的所有结点。如上图,A 是所有结点的祖先。
  • 子孙:以某结点为根的子树中任一结点都称为该结点的子孙。如上图,所有结点都是 A 的子孙。
  • 森林:由 m(m>=0) 棵互不相交的树组成的集合称为森林。

二、二叉树

2.1 概念

一棵二叉树是结点的一个有限集合,二叉树有两种情况:

① 空树

由一个根结点加上两棵分别称为左子树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特点】

1、二叉树不存在度大于 2 的结点;

2、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因此二叉树是有序树。


2.2 特殊的二叉树

1、满二叉树:若一棵二叉树每层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则这棵树就是满二叉树。即若一棵二叉树的高度为 k,且结点总数是 2^{k}-1,则它就是满二叉树。

2、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对于高度为 K,有 n 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个结点都与高度为 k 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 0 至 n-1 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为完全二叉树。


 2.3 二叉树的性质

  • 一棵非空二叉树的第 k 层上最多有 2^{k-1}(k>0) 个结点;
  • 高度为 k 的二叉树最大结点数为 2^{k}-1(k>=0)
  • 叶子结点个数为 n_{0}度为 2 的结点个数为 n_{2},则有 n_{0} = n_{2}+1
  • 有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高度为 [log_{2}n]+1("[]"为取整)
  • 一棵有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对于其编号为 i 的结点有:
  • 若 i > 0,父结点编号:[(i-1) / 2];若 i = 0,则 i 为根结点编号,无父结点。
  • 若 2i+1 < n,左孩子编号:2i+1;反之无左孩子。
  • 若 2i+2 < n,右孩子编号:2i+2;反之无右孩子。

2.4 二叉树的存储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分为: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是通过一个一个结点引用构造出的,例如,孩子表示法和孩子双亲表示法:

    //孩子表示法class Node {int val; //数据域Node left; //左孩子Node right; //右孩子}//孩子双亲表示法class Node {int val; //数据域Node left; //左孩子Node right; //右孩子Node parent; //当前节点的父亲节点}

2.5 遍历二叉树

【前中后序遍历】

前序(NLR):根结点 → 左子树 → 右子树;(根左右)

中序(LNR):左子树 → 根结点 → 右子树;(左根右)

后序(LRN):左子树 → 右子树 → 根结点;(左右根)

前序:ABDEGCF

中序:DBGEAFC

后序:DGEBFCA

public class BinaryTree {//孩子表示法static class TreeNode {public String val; //数据域public TreeNode left; //左孩子public TreeNode right; //右孩子public TreeNode(String val) {this.val = val;}}//构建树,返回根结点public TreeNode createTree() {TreeNode A = new TreeNode("A");TreeNode B = new TreeNode("B");TreeNode C = new TreeNode("C");TreeNode D = new TreeNode("D");TreeNode E = new TreeNode("E");TreeNode F = new TreeNode("F");TreeNode G = new TreeNode("G");A.left = B;A.right = C;B.left = D;B.right = E;E.left = G;C.left = F;return A;}//前序遍历public void preOrder(TreeNode root) {//若为空树,返回if (root == null) {return;}System.out.print(root.val + " "); //根preOrder(root.left); //左preOrder(root.right); //右}//中序遍历public void inOrder(TreeNode root) {//若为空树,返回if (root == null) {return;}inOrder(root.left);//左System.out.print(root.val + " ");//根inOrder(root.right);//右}//后序遍历public void postOrder(TreeNode root) {//若为空树,返回if (root == null) {return;}postOrder(root.left);//左postOrder(root.right);//右System.out.print(root.val + " ");//根}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二叉树对象BinaryTree binaryTree = new BinaryTree();//构建二叉树BinaryTree.TreeNode root = binaryTree.createTree();binaryTree.preOrder(root);//前序:A B D E G C F System.out.println();binaryTree.inOrder(root);//中序:D B G E A F CSystem.out.println();binaryTree.postOrder(root);//后序:D G E B F C A }
}

【层序遍历】 

层序遍历:即自上而下、从左至右逐层访问树的结点的遍历过程。


2.6 操作二叉树

采用子问题思路来实现二叉树的操作。

1、获取树中结点个数

    //获取树中结点的个数public int size(TreeNode root) {//若为空树,返回if (root == null) {return 0;}//返回根结点的左子树 + 根结点的右子树 + 根结点本身return size(root.left) + size(root.right) + 1;}

2、获取树中叶子结点个数

    //获取叶子结点的个数public int getLeafNodeCount(TreeNode root) {//若为空树,返回if (root == null) {return 0;}//若无左子树与右子树,便是叶子结点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是叶子结点,返回 1return 1;}//返回根结点的左子树、右子树中的叶子结点return getLeafNodeCount(root.left) + getLeafNodeCount(root.right);}

 3、获取第 K 层结点个数

    //获取第 K 层结点的个数public int getKLevelNodeCount(TreeNode root, int k) {//若为空树,返回if (root == null) {return 0;}//第 K 层是第 1 层根结点的第 K-1 层,//也是第 2 层结点的第 K-2 层。//即第 K 层结点的第 1 层,if (k == 1) {return 1;}//返回根结点的左子树、右子树的第 K 层结点return getKLevelNodeCount(root.left, k-1) + getKLevelNodeCount(root.right, k-1);}

 4、获取二叉树的高度

    //获取二叉树的高度public int getHeight(TreeNode root) {//若为空树,返回if (root == null) {return 0;}//左子树高度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root.left);//右子树高度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root.right);//根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对比,//谁高返回谁 + 根结点本身,即左(右)子树高度 + 1。return 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leftHeight+1 : rightHeight+1;}

5、检测值为 val 的元素是否存在

    //检测值为 val 的元素是否存在public TreeNode find(TreeNode root, String val) {//若为空树,返回if (root == null) {return null;}//判断根结点元素if (root.val == val) {return root;}//判断根结点的左子树TreeNode left = find(root.left, val);if (left != null) {return left;}//判断根结点的右子树TreeNode right = find(root.right, val);if (right != null) {return right;}return null;}

总结

1、一棵 n 个结点的树有 n-1 条边。

2、二叉树不存在度大于 2 的结点。

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分为: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4、前序(根左右);中序(左根右);后序(左右根)。

5、层序遍历:自上而下、从左至右逐层访问树的结点的遍历过程。

http://www.lryc.cn/news/378179.html

相关文章:

  • Java线程池七个参数详解
  • 产品Web3D交互展示有什么优势?如何快速制作?
  • Python | Leetcode Python题解之第171题Excel列表序号
  • 【银河麒麟】高可用触发服务器异常重启,处理机制详解
  • 性能工具之 JMeter 常用组件介绍(七)
  • Python学习笔记15:进阶篇(四)文件的读写。
  •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 数据分析:微生物组差异丰度方法汇总
  • Linux驱动开发(二)--字符设备驱动开发提升 LED驱动开发实验
  • 钡铼BL101网关助力智慧城市路灯远程智能管控
  • 如何优雅的使用Github Action服务来将Hexo部署到Github Pages
  • After Effects 2024 mac/win版:创意视效,梦想起航
  • 信息打点web篇----web后端源码专项收集
  • ArcGIS批量投影转换的妙用(地理坐标系转换为平面坐标系)
  • YOLOv10训练自己的数据集(图像目标检测)
  • 解决不能拉取 docker 镜像
  • 44、基于深度学习的癌症检测(matlab)
  • Vue3 【仿 react 的 hook】封装 useTitle
  • CSS 计数器
  • 磁力搜索器,解读新一代的搜索引擎方式,磁力王、磁力猫等引擎的异同及原理
  • Apache Doris 全新分区策略 Auto Partition 应用场景与功能详解 | Deep Dive系列
  • 【Linux】关于在华为云中开放了端口后仍然无法访问的问题
  • Linux系统ubuntu20.04 无人机PX4 开发环境搭建(失败率很低)
  • 中间件(express)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Day44】LeetCode 322.零钱兑换、LeetCode 279.完全平方数、LeetCode139.单词拆分
  • ChatGLM2-6B 部署
  • 武汉工程大学24计算机考研数据,有学硕招收调剂,而专硕不招收调剂!
  • python爬虫之selenium自动化操作
  • 【漏洞复现】红帆iOffice.net wssRtSyn接口处存在SQL注入
  • 云计算【第一阶段(17)】账号和权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