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RM 安全系列介绍 1 -- 奇偶校验与海明码校验详细介绍】

文章目录

    • 奇偶校验介绍
      • 奇偶校验 python 实现
      • 奇偶校验C代码实现
    • 海明码详细介绍

奇偶校验介绍

奇偶校验是一种错误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内部以及数据通信领域。其基本原理是为了使得一组数据(通常是一字节8位)中的“1”的个数为偶数或奇数。
奇偶校验分为两种:

  • 偶校验:确保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如果“1”的个数是奇数,则添加一个“1”进行校验;如果“1”的个数已经是偶数,则添加一个“0”进行校验。
  • 奇校验:确保数据中“1”的个数为奇数。如果“1”的个数是偶数,则添加一个“1”进行校验;如果“1”的个数已经是奇数,则添加一个“0”进行校验。

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有一个字节的数据,二进制表示为1001 1100(十六进制为9C)。这个字节中“1”的个数为4,是偶数。

  • 如果我们要进行偶校验,由于“1”的个数已经是偶数,所以我们添加一个“0”,得到的校验字节为1001 1100 0(十六进制为138)。
  • 如果我们要进行奇校验,由于“1”的个数是偶数,所以我们添加一个“1”,得到的校验字节为1001 1100 1(十六进制为139)。

当接收方收到校验字节后,就可以通过计算“1”的个数来判断数据是否出现错误。如果接收到的字节中“1”的个数与预期(偶数或奇数)不符,就可以认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奇偶校验只能检测出单个位的错误,如果多个位同时出错,可能会导致错误无法被检测出来。

奇偶校验 python 实现

在串行通信中,奇偶校验被用于错误检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Linux系统并没有直接可以进行奇偶校验的命令。你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工具或语言(如awk,perl,python等)来实现奇偶校验操作。这些操作通常涉及到二进制数的处理和位操作。

例如,下面的 Python 脚本可以计算一个文件的奇偶校验:

def parity_of(int_type): parity = 0 while (int_type): parity = ~parity int_type = int_type & (int_type - 1) return(parity) filename = 'yourfile' 
with open(filename, 'rb') as f: c = f.read(1) while c: print(parity_of(ord(c))) c = f.read(1)

这个脚本会读取文件 ‘yourfile’,然后逐字节计算奇偶校验,并输出结果。如果结果为0,表示该字节中有偶数个1;如果结果为-1,表示该字节中有奇数个1

奇偶校验C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unsigned int parity(unsigned int n) 
{ unsigned int parity = 0; while (n) { parity = !parity; n = n & (n - 1); } return parity; 
} int main(void) 
{ unsigned int n; printf("Enter a number: "); scanf("%u", &n); printf("Parity of number %u is %s\n", n, (parity(n)? "odd": "even")); return 0; 
}

上述代码首先会询问用户输入一个数字,然后计算该数字的偶校验。如果该数字的二进制表示中 ‘1’ 的个数是奇数,则它的偶校验就是奇数,反之则为偶数。

对于奇校验,只需稍微修改一下上述代码即可:

#include <stdio.h> unsigned int parity(unsigned int n) 
{ unsigned int parity = 1; // 修改这里 while (n) { parity = !parity; n = n & (n - 1); } return parity; 
} int main(void) 
{ unsigned int n; printf("Enter a number: "); scanf("%u", &n); printf("Parity of number %u is %s\n", n, (parity(n)? "odd": "even")); return 0; 
}

现在,如果输入的数字的二进制表示中 ‘1’ 的个数是奇数,则其奇校验就是偶数,反之则为奇数。

海明码详细介绍

海明码(Hamming code)是一种错误检测和纠正的编码方式,由美国数学家理查德·海明于1950年代早期提出。
海明码的核心思想是在数据位中插入多个校验位,这些校验位覆盖的数据位范围有所重叠,使得任何一个位的错误都能被至少两个校验位所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如果某一位发生错误,可以通过查看所有的校验位来确定出错的是哪一位,从而达到纠错的目的。
具体来说,对于长度为 m 的信息位,我们需要添加r个校验位,其中 r 是满足: 2rr >= m + r + 1 的最小整数。例如,对于长度为4位的信息位,我们需要添加3位校验位,因为 23 = 8 >= 4 + 3 + 1。

在确定了校验位数量后,我们需要确定每个校验位的位置以及它们应该覆盖的数据位。这个过程有一定的规则可循:首先,把校验位放在2的整数幂的位置(1,2,4,8…等等);然后,每个校验位覆盖的数据位是从该校验位的位置开始,覆盖相应的位数,然后跳过相同的位数,再覆盖相同的位数,以此类推。比如,位置在 2 的 n 次方的校验位,会覆盖从位置 n 开始的每隔 n个位。

生成了校验位之后,接收端可以通过检查每个校验位来确定是否有错误,以及错误在哪一位。如果所有的校验位都是正确的,那么数据没有错误;如果某些校验位错误,那么错误的位置就是这些错误校验位的位置之和。例如,如果位置2和位置4的校验位错误,那么错误的数据位就是位置 2+4=6。
海明码虽然只能纠正单个位的错误,但它的优点是实现简单,计算量小,适用于需要实时纠错的场景。

http://www.lryc.cn/news/220879.html

相关文章:

  • 分享34个发布商会PPT,总有一款适合您
  • 047_第三代软件开发-日志分离
  • ChinaSoft 论坛巡礼 | 系统与网络安全论坛
  • Ubuntu Gitlab安javascript:void(‘numberedlist‘)装
  • 11.4-GPT4AllTools版本已开始对小部分GPT3.5用户内测推送
  • 竞赛选题 深度学习手势检测与识别算法 - opencv python
  • 语言模型AI——聊聊GPT使用情形与影响
  • 浅谈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
  • CSS 背景、文本、字体
  • 爬取Elastic Stack采集的Nginx内容
  • python 机器学习 常用函数
  • 手写操作系统篇:环境配置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结构(7)
  • 三国志14信息查询小程序(历史武将信息一览)制作更新过程03-主要页面的设计
  • 学习Opencv(蝴蝶书/C++)相关——2.用clang++或g++命令行编译程序
  • 【Unity细节】VS不能附加到Unity程序中解决方法大全
  • 线上 kafka rebalance 解决
  • [100天算法】-第一个错误的版本(day 62)
  • React 学习系列: 类组件生命周期方法
  • Flume从入门到精通一站式学习笔记
  • Python150题day08
  • 正则表达式的修饰符
  • 从行车记录仪恢复已删除/丢失视频的方法
  • TypeScript_抓取酒店价格数据
  • vue前端实现多个url下载并合并为zip文件
  • Redis02-持久化策略
  • Crypto(9)[MRCTF2020]keyboard
  • IOS自带的OCR识别功能
  • 1300*C. Product of Three Numbers(质数数学)
  • 【网络】五中IO模型介绍 + 多路转接中select和poll服务器的简单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