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浅谈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

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分别由微软和网景公司提出,这两个概念都是为了解决页面中事件流(事件发生顺序)的问题。

<div id="div1"><div id="div2"><div id="div3">click</div></div>
</div>

如上代码,三个div标签呈嵌套关系,假使三个元素都注册了相同的事件,那么他们的触发顺序是怎样的呢?

故此,为了解决这个事件流问题,微软和网景提出了两种几乎相反的概念。

一、事件冒泡(event bubbling)

微软提出了名为事件冒泡的事件流。事件按照从最特定的事件目标到最不特定的事件目标(document对象)的顺序触发。可以想象把一颗石头投入水中,泡泡会一直从水底冒出水面。也就是说,事件会从最内层的元素开始发生,一直向上传播,直到document对象。

刚才的例子,三个元素间的触发顺序就应该是 div3->div2->div1.我们给上面代码里的三个div元素绑定事件,触发一下看看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var div2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2');var div3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3');div1.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id);};div2.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id);};div3.onclick = function (e) {console.log(this.id);};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就是事件冒泡。

二、事件捕获(event capturing)

网景提出另一种事件流名为事件捕获。事件从最不精确的对象(document 对象)开始触发,然后到最精确(也可以在窗口级别捕获事件,不过必须由开发人员特别指定)的对象,与事件冒泡相反,事件会从最外层开始发生,直到最具体的元素。同样形象的比喻一下可以想象成警察逮捕屋子内的小偷,就要从外面一层层的进入到房子内。

针对刚才的例子,三个元素间的触发顺序应该是div1->div2->div3。

我们给上面代码里的三个div元素绑定事件,触发一下看看: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var div2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2');var div3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3');div1.addEventListener('click', f1, true);div2.addEventListener('click', f1, true);div3.addEventListener('click', f1, true);function f1(){console.log(this.id)}
element.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tion, useCapture)
addEventListener方法用来为一个特定的元素绑定一个事件处理函数,是JavaScript中的常用方法,其传入三个参数,分别是‘没有on的事件类型’,‘事件处理函数’,‘控制事件阶段’,第三个参数是boolean类型,默认是false,表示在事件冒泡的阶段调用事件处理函数,像上图中传入true,就表示在事件捕获的阶段调用事件处理函数。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就是事件捕获。

三、阻止事件冒泡

① e.stopPropagation()

先前案例的代码如下: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var div2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2');var div3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3');div1.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id);};div2.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id);};div3.onclick = function (e) {console.log(this.id);e.stopPropagation();};

结果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window.event.cancelBubble = true (谷歌,IE8兼容,火狐不支持)

代码如下: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var div2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2');var div3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3');div1.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id);};div2.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id);};div3.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id);window.event.cancelBubble = true;};

③ 合并取消:return false

在javascript的return false只会阻止默认行为,而是用jQuery的话则既阻止默认行为又防止对象冒泡。

问题:为什么会在前端加入冒泡事件这种机制,是出于什么问题才考虑加入这样一种机制?

答:加入冒泡机制是因为存在这个现象,子元素存在于父级元素中,点击子元素也是相当于点击了父元素,冒泡机制可用于事件委托,优化性能,比如长列表绑定事件(如上所说的长列表绑定,笨的做法:每个li上绑定事件,li触发事件,如果1kw条数据,这种做法肯定是不科学的。所以,优化性能的时候,将事件绑定在ul上,加入冒泡机制,代码量变少、性能又好)

http://www.lryc.cn/news/220870.html

相关文章:

  • CSS 背景、文本、字体
  • 爬取Elastic Stack采集的Nginx内容
  • python 机器学习 常用函数
  • 手写操作系统篇:环境配置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结构(7)
  • 三国志14信息查询小程序(历史武将信息一览)制作更新过程03-主要页面的设计
  • 学习Opencv(蝴蝶书/C++)相关——2.用clang++或g++命令行编译程序
  • 【Unity细节】VS不能附加到Unity程序中解决方法大全
  • 线上 kafka rebalance 解决
  • [100天算法】-第一个错误的版本(day 62)
  • React 学习系列: 类组件生命周期方法
  • Flume从入门到精通一站式学习笔记
  • Python150题day08
  • 正则表达式的修饰符
  • 从行车记录仪恢复已删除/丢失视频的方法
  • TypeScript_抓取酒店价格数据
  • vue前端实现多个url下载并合并为zip文件
  • Redis02-持久化策略
  • Crypto(9)[MRCTF2020]keyboard
  • IOS自带的OCR识别功能
  • 1300*C. Product of Three Numbers(质数数学)
  • 【网络】五中IO模型介绍 + 多路转接中select和poll服务器的简单编写
  • Camtasia2024破解版电脑屏幕录制剪辑软件
  • c语言进阶部分详解(《高质量C-C++编程》经典例题讲解及柔性数组)
  • Unreal PythonScriptPlugin
  •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为什么数据可视化很重要?
  • chatgpt相关问题解答
  • nssm将exe应用封装成windows服务
  • golang实现极简todolist
  • C# Onnx Dense Face 3D人脸重建,人脸M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