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多级缓存】

文章目录

  • 1. JVM进程缓存
  • 2. Lua语法
  • 3. 实现多级缓存
    • 3.1 反向代理流程
    • 3.2 OpenResty快速入门
  • 4. 查询Tomcat
    • 4.1 发送http请求的API
    • 4.2 封装http工具
    • 4.3 基于ID负载均衡
    • 4.4 流程小结
  • 5. Redis缓存查询
    • 5.1 实现Redis查询
  • 6. Nginx本地缓存
    • 6.1 本地缓存API
    • 6.2 实现本地缓存查询
  • 7. 缓存同步
    • 7.1 数据同步策略
    • 7.2 安装Canal
  • 8. 总结

传统的缓存策略一般是请求到达Tomcat后,先查询Redis,如果未命中则查询数据库,如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存在下面的问题:

  • 请求要经过Tomcat处理,Tomcat的性能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 Redis缓存失效时,会对数据库产生冲击

多级缓存就是充分利用请求处理的每个环节,分别添加缓存,减轻Tomcat压力,提升服务性能
在多级缓存架构中,Nginx内部需要编写本地缓存查询Redis查询Tomcat查询的业务逻辑,因此这样的nginx服务不再是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而是一个编写业务的Web服务器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见,多级缓存的关键有两个:

  • 一个是在nginx中编写业务,实现nginx本地缓存、Redis、Tomcat的查询
  • 另一个就是在Tomcat中实现JVM进程缓存
  • Nginx编程则会用到OpenResty框架结合Lua这样的语言。

1. JVM进程缓存

案例:
需求:利用Caffeine实现下列需求:

  • 给根据id查询商品的业务添加缓存,缓存未命中时查询数据库
  • 给根据id查询商品库存的业务添加缓存,缓存未命中时查询数据库
  • 缓存初始大小为100
  • 缓存上限为10000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两个Caffeine的缓存对象,分别保存商品、库存的缓存数据。
在item-service的com.heima.item.config包下定义CaffeineConfig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修改item-service中的com.heima.item.web包下的ItemController类,添加缓存逻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Lua语法

Nginx编程需要用到Lua语言,因此学习Lua的基本语法。
Lua中支持的常见数据类型包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求:自定义一个函数,可以打印table,当参数为nil时,打印错误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实现多级缓存

多级缓存的实现离不开Nginx编程,而Nginx编程又离不开OpenRest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windows上的nginx用来做反向代理服务,将前端的查询商品的ajax请求代理到OpenResty集群
  • OpenResty集群用来编写多级缓存业务

3.1 反向代理流程

现在,商品详情页使用的是假的商品数据。不过在浏览器中,可以看到页面有发起ajax请求查询真实商品数据。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求地址是localhost,端口是80,就被windows上安装的Nginx服务给接收到了。然后代理给了OpenResty集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OpenResty快速入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商品id是以路径占位符方式传递的,因此可以利用正则表达式匹配的方式来获取ID

OpenResty的很多功能都依赖于其目录下的Lua库,需要在nginx.conf中指定依赖库的目录,并导入依赖:
1)添加对OpenResty的Lua模块的加载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获取商品id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编写item.lua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查询Tomcat

4.1 发送http请求的API

nginx提供了内部API用以发送http请求: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返回的响应内容包括:

  • resp.status:响应状态码
  • resp.header:响应头,是一个table
  • resp.body:响应体,就是响应数据

注意:这里的path是路径,并不包含IP和端口。这个请求会被nginx内部的server监听并处理。但是我们希望这个请求发送到Tomcat服务器,所以还需要编写一个server来对这个路径做反向代理: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封装http工具

1)添加反向代理,到windows的Java服务

因为item-service中的接口都是/item开头,所以我们监听/item路径,代理到windows上的tomcat服务。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后,只要我们调用ngx.location.capture("/item"),就一定能发送请求到windows的tomcat服务。

2)封装工具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自定义的http工具也需要放到这个目录下。
/usr/local/openresty/lualib目录下,新建一个common.lua文件:内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工具将read_http函数封装到_M这个table类型的变量中,并且返回,这类似于导出。

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require('common')来导入该函数库,这里的common是函数库的文件名。
3)实现商品查询
最后,我们修改/usr/local/openresty/lua/item.lua文件,利用刚刚封装的函数库实现对tomcat的查询: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查询到的结果是json字符串,并且包含商品、库存两个json字符串,页面最终需要的是把两个json拼接为一个js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就需要我们先把JSON变为lua的table,完成数据整合后,再转为JSON。
OpenResty提供了一个cjson的模块用来处理JSON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下面,我们修改之前的item.lua中的业务,添加json处理功能: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 基于ID负载均衡

刚才的代码中,我们的tomcat是单机部署。而实际开发中,tomcat一定是集群模式:
因此,OpenResty需要对tomcat集群做负载均衡。

而默认的负载均衡规则是轮询模式,当我们查询/item/10001时:

  • 第一次会访问8081端口的tomcat服务,在该服务内部就形成了JVM进程缓存
  • 第二次会访问8082端口的tomcat服务,该服务内部没有JVM缓存(因为JVM缓存无法共享),会查询数据库

如果能让同一个商品,每次查询时都访问同一个tomcat服务,那么JVM缓存就一定能生效了。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根据商品id做负载均衡,而不是轮询。

nginx根据请求路径做hash运算,把得到的数值对tomcat服务的数量取余,余数是几,就访问第几个服务,实现负载均衡。

实现
修改/usr/local/openresty/nginx/conf/nginx.conf文件,实现基于ID做负载均衡。
首先,定义tomcat集群,并设置基于路径做负载均衡: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4 流程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进来的localhost:80会由Nginx拦截代理到openresty,openresty会将路径为/api/item/(***)这样的路径解析出访问的商品id,之后通过将/item这样的路径代理发送到windows电脑中的Tomcat服务器查询,当tomcat中线程缓存有则返回,没有则去数据库查询。

5. Redis缓存查询

冷启动:服务刚刚启动时,Redis中并没有缓存,如果所有商品数据都在第一次查询时添加缓存,可能会给数据库带来较大压力。

缓存预热: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统计用户访问的热点数据,在项目启动时将这些热点数据提前查询并保存到Redis中。
我们数据量较少,并且没有数据统计相关功能,目前可以在启动时将所有数据都放入缓存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编写初始化类

缓存预热需要在项目启动时完成,并且必须是拿到RedisTemplate之后。

这里我们利用InitializingBean接口来实现,因为InitializingBean可以在对象被Spring创建并且成员变量全部注入后执行。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Redis缓存已经准备就绪,我们可以再OpenResty中实现查询Redis的逻辑了。如下图红框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请求进入OpenResty之后:

  • 优先查询Redis缓存
  • 如果Redis缓存未命中,再查询Tomcat

封装Redis工具
OpenResty提供了操作Redis的模块,我们只要引入该模块就能直接使用。但是为了方便,我们将Redis操作封装到之前的common.lua工具库中。
修改/usr/local/openresty/lualib/common.lua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整的common.lua:

-- 导入redis
local redis = require('resty.redis')
-- 初始化redis
local red = redis:new()
red:set_timeouts(1000, 1000, 1000)-- 关闭redis连接的工具方法,其实是放入连接池
local function close_redis(red)local pool_max_idle_time = 10000 -- 连接的空闲时间,单位是毫秒local pool_size = 100 --连接池大小local ok, err = red:set_keepalive(pool_max_idle_time, pool_size)if not ok thenngx.log(ngx.ERR, "放入redis连接池失败: ", err)end
end-- 查询redis的方法 ip和port是redis地址,key是查询的key
local function read_redis(ip, port, key)-- 获取一个连接local ok, err = red:connect(ip, port)if not ok thenngx.log(ngx.ERR, "连接redis失败 : ", err)return nilend-- 查询redislocal resp, err = red:get(key)-- 查询失败处理if not resp thenngx.log(ngx.ERR, "查询Redis失败: ", err, ", key = " , key)end--得到的数据为空处理if resp == ngx.null thenresp = nilngx.log(ngx.ERR, "查询Redis数据为空, key = ", key)endclose_redis(red)return resp
end-- 封装函数,发送http请求,并解析响应
local function read_http(path, params)local resp = ngx.location.capture(path,{method = ngx.HTTP_GET,args = params,})if not resp then-- 记录错误信息,返回404ngx.log(ngx.ERR, "http查询失败, path: ", path , ", args: ", args)ngx.exit(404)endreturn resp.body
end
-- 将方法导出
local _M = {  read_http = read_http,read_redis = read_redis
}  
return _M

5.1 实现Redis查询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去修改item.lua文件,实现对Redis的查询了。
查询逻辑是:

  • 根据id查询Redis
  • 如果查询失败则继续查询Tomcat
  • 将查询结果返回

1)修改/usr/local/openresty/lua/item.lua文件,添加一个查询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而后修改商品查询、库存查询的业务: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Nginx本地缓存

现在,整个多级缓存中只差最后一环,也就是nginx的本地缓存了。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 本地缓存API

OpenResty为Nginx提供了shard dict的功能,可以在nginx的多个worker之间共享数据,实现缓存功能。
1)开启共享字典,在nginx.conf的http下添加配置: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操作共享字典: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 实现本地缓存查询

1)修改/usr/local/openresty/lua/item.lua文件,修改read_data查询函数,添加本地缓存逻辑: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修改item.lua中查询商品和库存的业务,实现最新的read_data函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就是多了缓存时间参数,过期后nginx缓存会自动删除,下次访问即可更新缓存。
3)完整的item.lua文件:

-- 导入common函数库
local common = require('common')
local read_http = common.read_http
local read_redis = common.read_redis
-- 导入cjson库
local cjson = require('cjson')
-- 导入共享词典,本地缓存
local item_cache = ngx.shared.item_cache-- 封装查询函数
function read_data(key, expire, path, params)-- 查询本地缓存local val = item_cache:get(key)if not val thenngx.log(ngx.ERR, "本地缓存查询失败,尝试查询Redis, key: ", key)-- 查询redisval = read_redis("127.0.0.1", 6379, key)-- 判断查询结果if not val thenngx.log(ngx.ERR, "redis查询失败,尝试查询http, key: ", key)-- redis查询失败,去查询httpval = read_http(path, params)endend-- 查询成功,把数据写入本地缓存item_cache:set(key, val, expire)-- 返回数据return val
end-- 获取路径参数
local id = ngx.var[1]-- 查询商品信息
local itemJSON = read_data("item:id:" .. id, 1800,  "/item/" .. id, nil)
-- 查询库存信息
local stockJSON = read_data("item:stock:id:" .. id, 60, "/item/stock/" .. id, nil)-- JSON转化为lua的table
local item = cjson.decode(itemJSON)
local stock = cjson.decode(stockJSON)
-- 组合数据
item.stock = stock.stock
item.sold = stock.sold-- 把item序列化为json 返回结果
ngx.say(cjson.encode(item))

7. 缓存同步

大多数情况下,浏览器查询到的都是缓存数据,如果缓存数据与数据库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数据库数据、缓存数据的一致性,这就是缓存与数据库的同步。

7.1 数据同步策略

缓存数据同步的常见方式有三种:

设置有效期:给缓存设置有效期,到期后自动删除。再次查询时更新

  • 优势:简单、方便
  • 缺点:时效性差,缓存过期之前可能不一致
  • 场景:更新频率较低,时效性要求低的业务

同步双写:在修改数据库的同时,直接修改缓存

  • 优势:时效性强,缓存与数据库强一致
  • 缺点:有代码侵入,耦合度高;
  • 场景:对一致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缓存数据

异步通知:修改数据库时发送事件通知,相关服务监听到通知后修改缓存数据

  • 优势:低耦合,可以同时通知多个缓存服务
  • 缺点:时效性一般,可能存在中间不一致状态
  • 场景:时效性要求一般,有多个服务需要同步

而异步实现又可以基于MQ或者Canal来实现:
1)基于MQ的异步通知: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读:

  • 商品服务完成对数据的修改后,只需要发送一条消息到MQ中。
  • 缓存服务监听MQ消息,然后完成对缓存的更新,依然有少量的代码侵入。

2)基于Canal的通知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读:

  • 商品服务完成商品修改后,业务直接结束,没有任何代码侵入
  • Canal监听MySQL变化,当发现变化后,立即通知缓存服务
  • 缓存服务接收到canal通知,更新缓存,代码零侵入

7.2 安装Canal

Canal是基于mysql的主从同步来实现的,MySQL主从同步的原理如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MySQL master 将数据变更写入二进制日志( binary log),其中记录的数据叫做binary log events
  • 2)MySQL slave 将 master 的 binary log events拷贝到它的中继日志(relay log)
  • 3)MySQL slave 重放 relay log 中事件,将数据变更反映它自己的数据

而Canal就是把自己伪装成MySQL的一个slave节点,从而监听master的binary log变化。再把得到的变化信息通知给Canal的客户端,进而完成与数据库的同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步骤

  1. 引入依赖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编写配置: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修改Item实体类:通过@Id、@Column、@Transient注解完成Item与数据库表字段的映射: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编写监听器:
    通过实现EntryHandler<T>接口编写监听器,监听Canal消息。注意两点:
  • 实现类通过@CanalTable("tb_item")指定监听的表信息
  • EntryHandler的泛型是与表对应的实体类
package com.heima.item.canal;import com.github.benmanes.caffeine.cache.Cache;
import com.heima.item.config.RedisHandler;
import com.heima.item.pojo.Item;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import top.javatool.canal.client.annotation.CanalTable;
import top.javatool.canal.client.handler.EntryHandler;@CanalTable("tb_item")
@Component
public class ItemHandler implements EntryHandler<Item> {@Autowiredprivate RedisHandler redisHandler;@Autowiredprivate Cache<Long, Item> itemCache;@Overridepublic void insert(Item item) {// 写数据到JVM进程缓存itemCache.put(item.getId(), item);// 写数据到redisredisHandler.saveItem(item);}@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Item before, Item after) {// 写数据到JVM进程缓存itemCache.put(after.getId(), after);// 写数据到redisredisHandler.saveItem(after);}@Overridepublic void delete(Item item) {// 删除数据到JVM进程缓存itemCache.invalidate(item.getId());// 删除数据到redisredisHandler.deleteItemById(item.getId());}
}

在这里对Redis的操作都封装到了RedisHandler这个对象中,是我们之前做缓存预热时编写的一个类,内容如下:

package com.heima.item.config;import com.fasterxml.jackson.core.JsonProcessingException;
import com.fasterxml.jackson.databind.ObjectMapper;
import com.heima.item.pojo.Item;
import com.heima.item.pojo.ItemStock;
import com.heima.item.service.IItemService;
import com.heima.item.service.IItemStock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Initializing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String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import java.util.List;@Component
public class RedisHandler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Autowiredprivate String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Autowiredprivate IItemService itemService;@Autowiredprivate IItemStockService stockService;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Mapper MAPPER = new ObjectMapper();@Override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初始化缓存// 1.查询商品信息List<Item> itemList = itemService.list();// 2.放入缓存for (Item item : itemList) {// 2.1.item序列化为JSONString json = MAPPER.writeValueAsString(item);// 2.2.存入redis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item:id:" + item.getId(), json);}// 3.查询商品库存信息List<ItemStock> stockList = stockService.list();// 4.放入缓存for (ItemStock stock : stockList) {// 2.1.item序列化为JSONString json = MAPPER.writeValueAsString(stock);// 2.2.存入redis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item:stock:id:" + stock.getId(), json);}}public void saveItem(Item item) {try {String json = MAPPER.writeValueAsString(item);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item:id:" + item.getId(), json);} catch (JsonProcessingException 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public void deleteItemById(Long id) {redisTemplate.delete("item:id:" + id);}
}

8.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用户发一个请求,先经过Nginx(此处Nginx作为静态资源服务器与反向代理服务器)返回一个静态资源,经过浏览器渲染给呈现出来,但是上面的数据都是假的,此时前端会发一些ajax请求后端数据,先吧请求发送给Nginx,因为Nginx中有本地缓存,所以还是将请求路由(这里类似于redis的槽),确保同一个请求路由到同一个Nginx服务器,当Nginx接收到请求时,首先会查看本地缓存有没有,没有的话先在redis缓存中找,当redis中也没有的话才访问Tomcat,此时Tomcat会先在JVM进程缓存中去找,再没有的话才去数据库查,然后针对缓存同步来说的话,用canal监听mysql的binlog日志,其实canal就是伪装成一个slave节点,当监听到binlog变换时,通知给java客户端,然后在程序中进行缓存同步的操作。其实canal在代码中的话就是实现EntryHandler<>这个接口重写里面的insert、update、delete方法,将redis和jvm进程缓存进行更新操作。

http://www.lryc.cn/news/184192.html

相关文章:

  • 第五课 树与图
  • 2023-10-07 事业-代号z-副业-CQ私服-调研与分析
  • 合并不同门店数据-上下合并
  • 学习记忆——数学篇——案例——算术——整除特点
  • PHP8中的魔术方法-PHP8知识详解
  • [图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 HIT)学习笔记23-31
  • Nginx+Keepalived实现服务高可用
  • picodet onnx转其它芯片支持格式时遇到
  • 【学习笔记】CF704B Ant Man
  • SQLines数据迁移工具
  • pkl文件与打开(使用numpy和pickle)
  • 3d渲染农场全面升级,好用的渲染平台值得了解
  • 1.5 JAVA程序运行的机制
  • 基于FPGA的拔河游戏设计
  • 关联规则挖掘(下):数据分析 | 数据挖掘 | 十大算法之一
  • 8、【Qlib】【主要组件】预测模型:模型训练和预测
  • kettle安装
  • 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的BP神经网络(分类应用) - 附代码
  • 第二证券:买基金1w一个月能赚多少?
  • 蓝桥杯每日一题2023.10.7
  • Linux 系统为何产生大量的 core 文件?
  • Web_python_template_injection SSTI printer方法
  • TCP/IP网络江湖——江湖导航(网络层上篇)
  • 数据结构——AVL树(详解 + C++模拟实现)
  • redis 雪崩,穿透,击穿及解决方案
  • Flutter环境搭建及新建项目
  • 【面试题精讲】深拷贝和浅拷贝区别了解吗?什么是引用拷贝?
  • CentOS7.9中使用packstack安装train版本
  • mfw git泄露构造闭合
  • UE5修改导航网格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