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计网第一章

注意:计网知识点十分多,在本篇及后续博客主要记录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就是自治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计算机网络可以简称为网络,而互连网就是把许多网络连接起来,即网络的网络。

2.internet和Internet

internet(互连网)是通用名词,指将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

Internet(互联网)是专用名词,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协议为TCP/IP协议簇。

3.三种交换

电路交换:

优点:

(1)通信时延小。(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

(2)无冲突。(且不同通信双方拥有不同通信线路。)

(3)有序传输。(每组双方之间只有一条线路。)

(4)实时性强。(和优点1有关,时延小自然实时性就强。

(5)适用范围广。(电路交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6)控制简单。(电路交换的节点交换机及控制都较简单。)

缺点:

(1)建立连接时间长。(电路交换需要建立连接,自然就会有弊端

(2)使用效率低。(建立连接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线路空闲时也无法被其他用户使用。前面优点1提到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显然这就是专用的弊端。

(3)灵活性差。(连接出现故障就要重新建立新连接。前面优点3提到通信双方之间只有一条线路,仔细想一想,要是这条线路坏了怎么办,缺点3不就出来了

(4)难以规格化(数据直达,所以不同类型、规格、速率的终端很难进行通信。优点1数据直达带来的缺点

报文交换:

优点:

(1)无需建立连接。(显然是相对于电路交换的优点

(2)动态分配线路。(发送方将报文交给节点交换机,节点交换机先存储整个报文,再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线路发送报文。想想电路交换的优点3,你只有一条路,我条条大路通罗马

(3)提高线路可靠性。(一条线路出现故障可选择另一条线路。对比电路交换的缺点3,我能走的路多了,我还怕没路走?

(4)提高线路利用率(通信双方不固定占用一条线路。我路多,我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哪条路空闲我走哪条路

(5)提供多目标服务(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给多个目的地址点交换机的魅力

缺点:

(1)有转发时延。(报文在结点交换机要经历存储转发的过程。有个中转站自然就有转发时延了,对比电路交换优点1

(2)需较大存储缓存空间。(报文交换对报文大小没有限制)

(3)需传输额外的信息量。(报文需要携带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

分组交换:

优点:

(1)无需建立连接。

(2)线路利用率高。

(3)简化存储管理。(分组长度和缓冲区大小固定,容易管理)

(4)加速传输。(分组逐个传输,后一个的存储和前一个的转发可同时进行)

(5)减小出错概率和重发数量(分组比报文小,出错时只需要重传出错的部分。对比报文交换的缺点2

缺点:

(1)有转发时延。

(2)额外的信息量。

(3)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存在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的问题。对于虚电路服务,存在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虚电路和电路交换的过程还是挺像的,不过虚电路时逻辑连接,并不是真正的建立了物理线路,而电路交换是连接了真实的物理线路

其实简单的理解,相对于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就是在通信双方进行通信的线路上进行了优化,这种优化的实现就靠节点交换机。但是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自然就会引发其他的问题产生。分组交换则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对存储转发这些方面进行了优化。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这一块其实主要是计算。但是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速率:

在速率这块,要清楚比特和速率的换算是不一样的:

 

 带宽:

在计网中,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数据率的单位bit/s,即“比特每秒”。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的公式为 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在有些题中带宽、链路传输速率都是发送速率的意思。

5.协议与划分层次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

网络协议即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

(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三种体系结构:

计网中各层及协议的集合即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协议和TCP/IP协议分析:

共同点:

(1)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概念。

(2)都使用了分层体系结构,功能大体相似。

(3)都可以解决异构网络的问题。

不同点:

(1)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络的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2)OSI精确定服务、协议、接口三个概念,TCP/IP在这方面无明显区别。

(3)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

(4)

 五层协议的每层功能和数据报:

 对于OSI七层协议来说,另外两层的功能是:表示层-->通信双方交换信息的表示。   

                                                                         会话层-->进程间进行会话。

6.协议和服务

协议是水平的,是在同一层即对等实体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联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http://www.lryc.cn/news/122305.html

相关文章:

  • windows升级记
  • 【Windows 常用工具系列 5 -- Selenium IDE的使用方法 】
  • 现代无人机技术
  • 【机器学习 | 数据预处理】 提升模型性能,优化特征表达: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的数值处理技巧探析
  • 渐进增强和优雅降级区别
  • 使用provision创建的arxml文件,导入到第三方工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Node.js的核心模块——path
  • 【MAC】 M2 brew安装 docker 运行失败 解决
  • iPhone苹果手机触屏失灵无法关机,如何强制重启
  • SQL-每日一题【1484. 按日期分组销售产品】
  • java重写与重载的区别
  • Unity 框架学习--1
  • ERROR: While executing gem ... (Gem::FilePermissionError)
  • QT学习笔记-oracle oci数据库驱动交叉编译并移植到ARM开发板
  • 微服务03-RabbitMQ
  • QtCreator ui设置界面 Layout 的属性 layoutStretch
  • APP外包开发的iOS开发语言
  • sentinel客户端和dashboard交互
  • vue或uniapp使用pdf.js预览
  • virtualBox桥接模式下openEuler镜像修改IP地址、openEule修改IP地址、openEule设置IP地址
  • git unable to get local issuer certificate (_ssl.c:1007)>
  • QT之时钟
  • 机器学习基础(四)
  • HTML详解连载(5)
  • 【CI/CD】基于 Jenkins+Docker+Git 的简单 CI 流程实践(上)
  • 基于FPGA的PID算法理论详解(1)
  • Neo4j之REMOVE基础
  • SpingBoot-Vue前后端——实现CRUD
  • LeetCode150道面试经典题--最后一个单词的长度(简单)
  • web-xss-dv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