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代码随想录二刷day20 | 二叉树之 654.最大二叉树 617.合并二叉树 700.二叉搜索树中的搜索 98.验证二叉搜索树

day20

      • 654.最大二叉树
      • 617.合并二叉树
      • 700.二叉搜索树中的搜索
      • 98.验证二叉搜索树

654.最大二叉树

题目链接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构造二叉树,需要使用前序遍历,因为先构造中间节点,然后递归构造左子树和右子树。

  •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参数传入的是存放元素的数组,返回该数组构造的二叉树的头结点,返回类型是指向节点的指针。
    代码如下:
TreeNode*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vector<int>& nums)
  • 确定终止条件
    题目中说了输入的数组大小一定是大于等于1的,所以我们不用考虑小于1的情况,那么当递归遍历的时候,如果传入的数组大小为1,说明遍历到了叶子节点了。
    那么应该定义一个新的节点,并把这个数组的数值赋给新的节点,然后返回这个节点。 这表示一个数组大小是1的时候,构造了一个新的节点,并返回。

代码如下: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0);
if (nums.size() == 1) {node->val = nums[0];return node;
}
  •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这里有三步工作

  1. 先要找到数组中最大的值和对应的下标, 最大的值构造根节点,下标用来下一步分割数组。

代码如下:

int maxValue = 0;
int maxValue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if (nums[i] > maxValue) {maxValue = nums[i];maxValueIndex = i;}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0);
node->val = maxValue;
  1.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左区间 构造左子树

这里要判断maxValueIndex > 0,因为要保证左区间至少有一个数值。

代码如下:

if (maxValueIndex > 0)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nums.begin() + maxValueIndex);node->lef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
  1.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右区间 构造右子树

判断maxValueIndex < (nums.size() - 1),确保右区间至少有一个数值。

代码如下:

if (maxValueIndex < (nums.size() - 1))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 maxValueIndex + 1, nums.end());node->righ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

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TreeNode*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vector<int>& nums)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0);if (nums.size() == 1) {node->val = nums[0];return node;}// 找到数组中最大的值和对应的下标int maxValue = 0;int maxValueIndex = 0;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if (nums[i] > maxValue) {maxValue = nums[i];maxValueIndex = i;}}node->val = maxValue;//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左区间 构造左子树if (maxValueIndex > 0)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nums.begin() + maxValueIndex);node->lef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右区间 构造右子树if (maxValueIndex < (nums.size() - 1))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 maxValueIndex + 1, nums.end());node->righ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return node;}
};

617.合并二叉树

题目链接
解题思路:
递归三部曲来解决: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首先要合入两个二叉树,那么参数至少是要传入两个二叉树的根节点,返回值就是合并之后二叉树的根节点。

代码如下:

TreeNode* mergeTrees(TreeNode* t1, TreeNode* t2) {
  1. 确定终止条件:

因为是传入了两个树,那么就有两个树遍历的节点t1 和 t2,如果t1 == NULL 了,两个树合并就应该是 t2 了(如果t2也为NULL也无所谓,合并之后就是NULL)。

反过来如果t2 == NULL,那么两个数合并就是t1(如果t1也为NULL也无所谓,合并之后就是NULL)。

代码如下:

if (t1 == NULL) return t2; // 如果t1为空,合并之后就应该是t2
if (t2 == NULL) return t1; // 如果t2为空,合并之后就应该是t1
  1.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单层递归的逻辑就比较好写了,这里我们重复利用一下t1这个树,t1就是合并之后树的根节点(就是修改了原来树的结构)。

那么单层递归中,就要把两棵树的元素加到一起。

t1->val += t2->val;

接下来t1 的左子树是:合并 t1左子树 t2左子树之后的左子树。

t1 的右子树:是 合并 t1右子树 t2右子树之后的右子树。

最终t1就是合并之后的根节点。

代码如下:

t1->left = mergeTrees(t1->left, t2->left);
t1->right = mergeTrees(t1->right, t2->right);
return t1;

此时前序遍历,完整代码就写出来了,如下:

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TreeNode* mergeTrees(TreeNode* t1, TreeNode* t2) {if (t1 == NULL) return t2; // 如果t1为空,合并之后就应该是t2if (t2 == NULL) return t1; // 如果t2为空,合并之后就应该是t1// 修改了t1的数值和结构t1->val += t2->val;                             // 中t1->left = mergeTrees(t1->left, t2->left);      // 左t1->right = mergeTrees(t1->right, t2->right);   // 右return t1;}
};

700.二叉搜索树中的搜索

题目链接
解题思路:
二叉搜索树是一个有序树:

  1.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2.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3. 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搜索树

1.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递归函数的参数传入的就是根节点和要搜索的数值,返回的就是以这个搜索数值所在的节点。

代码如下:

TreeNode* search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1. 确定终止条件

如果root为空,或者找到这个数值了,就返回root节点。

if (root == NULL || root->val == val) return root;
  1.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看看二叉搜索树的单层递归逻辑有何不同。

因为二叉搜索树的节点是有序的,所以可以有方向的去搜索。

如果root->val > val,搜索左子树,如果root->val < val,就搜索右子树,最后如果都没有搜索到,就返回NULL。

代码如下:

TreeNode* result = NULL;
if (root->val > val) result = searchBST(root->left, val);
if (root->val < val) result = searchBST(root->right, val);
return result;

很多录友写递归函数的时候 习惯直接写 searchBST(root->left, val),却忘了 递归函数还有返回值。

递归函数的返回值是什么? 是 左子树如果搜索到了val,要将该节点返回。 如果不用一个变量将其接住,那么返回值不就没了。

所以要 result = searchBST(root->left, val)

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TreeNode* search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if (root == NULL || root->val == val) return root;TreeNode* result = NULL;if (root->val > val) result = searchBST(root->left, val);if (root->val < val) result = searchBST(root->right, val);return result;}
};

98.验证二叉搜索树

http://www.lryc.cn/news/93283.html

相关文章:

  • python基础知识(十三):numpy库的基本用法
  • 【SA8295P 源码分析】16 - TouchScreen Panel (TP)线程函数 tp_recv_thread() 源码分析
  • Python3数据分析与挖掘建模(13)复合分析-因子关分析与小结
  • 【stable diffusion】图片批量自动打标签、标签批量修改(BLIP、wd14)用于训练SD或者LORA模型
  • TCP可靠数据传输
  • Python 私有变量和私有方法介绍
  • Kotlin Lambda表达式和匿名函数的组合简直太强了
  • uniapp 小程序 获取手机号---通过前段获取
  • 面板安全能力持续增强,新增日志审计功能,1Panel开源面板v1.3.0发布
  • k8s学习-CKS考试必过宝典
  • jmeter如何将上一个请求的结果作为下一个请求的参数
  • JAVA如何学习爬虫呢?
  • 距离保护原理
  • 从微观世界的RST包文视角助力企业网络应用故障排查和优化
  • 企业微信开发,简单测试。
  • element日期选择设置默认时间el-date-picker
  • AB32VG:SDK_AB53XX_V061(3)IO口复用功能的补充资料
  • UnityVR--组件10--UGUI简单介绍
  • k8s 探针
  • 【爬虫】4.4 Scrapy 爬取网站数据
  • PureComponent和Component的区别和底层处理机制
  • python3 爬虫相关学习9:BeautifulSoup 官方文档学习
  • 物联网Lora模块从入门到精通(九)Flash的读取与存储--结题
  • STM32MP157_PRO开发板的第一个驱动程序
  • 你“被”全链路了么?全链路压测实践之理论
  • 基于Tensorflow+SDD+Python人脸口罩识别系统(深度学习)含全部工程源码及模型+视频演示+图片数据集
  • abc200 D 鸽巢原理
  • QT day1 (图形界面设计)
  • JS逆向系列之猿人学爬虫第9题-动态cookie2
  • Java ~ Reference ~ FinalizerHistogram【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