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分布式缓存的基础知识

前言

  现代互联网应用中,分布式缓存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它通过在多台服务器之间共享数据,避免了网络通信的高延迟和低带宽的性能问题。本文将介绍分布式缓存的基础知识,包括缓存机制、常见的缓存策略以及缓存的使用场景。

缓存机制

  缓存是一种在内存中暂存数据的机制。应用程序在首次查询数据时会将数据存储到缓存中,并在后续查询时从缓存中读取数据,而不是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中查询数据。由于内存的读写速度要比磁盘快得多,因此使用缓存可以大大提升应用程序的性能。

  在分布式缓存系统中,数据被分布在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都保存了一部分数据的缓存。当应用程序需要查询数据时,分布式缓存系统会根据一定的计算规则(如哈希)找到应该由哪个节点来处理请求,并从该节点中获取缓存数据。

常见的缓存策略

  常见的分布式缓存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1. 最近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 Used, LRU):在缓存空间不足时,将会清除掉最近最少被使用的数据。

  2. 固定时间过期(Time to live, TTL):每份缓存数据都有一个过期时间,当缓存数据过期后,缓存系统会自动清除。

  3. 淘汰算法(Eviction Algorithm):源自LRU算法,但是相对于LRU,淘汰算法引入了更多的淘汰规则以避免LRU因为一些场景导致缓存命中率下降。

缓存的使用场景

  分布式缓存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应用尤其广泛:

  1. 大型高流量网站:当网站的访问量极大时,数据库很可能成为瓶颈。使用分布式缓存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2. 电商购物车:对于购物车这种高并发的场景,要频繁读写的操作都放到数据库上,肯定会对数据库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瓶颈甚至崩溃。分布式缓存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3. 分布式计算:在分布式计算框架中,通常需要对中间结果进行缓存,以便后续的任务可以共享这些信息,避免重复计算。

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分布式缓存的基础知识,包括缓存机制、常见的缓存策略以及缓存的使用场景。分布式缓存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伸缩性,是构建高性能、可伸缩、容错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www.lryc.cn/news/67398.html

相关文章:

  • Vue3通透教程【七】生命周期函数
  • 《“裸奔”时代的网络防护:如何保护你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 mapreduce优化方法
  • 06-nexus搭建Docker私仓
  • 【RS专题】eval层混淆和逻辑完整分析 - 扣代码终结篇
  • 基于matlab使用主动声纳系统进行水下目标检测
  • [socket]hpsocket-pull模式
  • 数据分析师 ---- SQL强化(3)
  • 微信小程序商品分类页最佳实践
  • 正则化解决过拟合
  • 在 Windows 上安装 Helm包
  • Clion开发STM32之OTA升级模块(一)
  • Java供应链安全检测SDL方法论
  • Magic-API的部署
  • 程序进制换算
  • Packet Tracer - 使用 CLI 配置并验证站点间 IPsec VPN
  • 【华为OD机试真题】最小的调整次数(python版)100%通过率 超详细代码注释 代码解读
  • WPF中嵌入web网页控件 WebBrowser
  • Kafka原理之消费者
  • PCIe的capability扩展空间字段解释
  • 力扣sql中等篇练习(二十)
  • 【神经网络】tensorflow -- 期中测试试题
  •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存储单位
  • 大数据Doris(十六):分桶Bucket和分区、分桶数量和数据量的建议
  • 【webrtc】web端打开日志及调试
  • C++ Primer第五版_第十六章习题答案(61~67)
  • python定时任务2_celery flower计划任务
  • 地狱级的字节跳动面试,6年测开的我被按在地上摩擦.....
  • 怎么开发外贸网站
  • 从 Elasticsearch 到 Apache Doris,10 倍性价比的新一代日志存储分析平台|新版本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