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服务器硬盘进行分区和挂载

查看服务器上的硬盘:

lsblk -d -o NAME,SIZE,MODEL

可以看到我的硬盘是除了vda系统盘以外,还有个vdb。

我们查看一下分区:

lsblk

可以看到:vdb  1T  disk  (底下没有分区,也没有挂载)

我们想要用起来这个硬盘,就要先分区并给他弄个挂载目录。

硬盘分区

在 Linux 下,所有硬盘、分区、甚至一些设备都是以 设备文件 的形式存在 /dev 目录下,所以你操作硬盘、分区时都要加上 /dev/。

所以我们要操作vdb盘,就要这样,会进入到分区工具中:

sudo fdisk /dev/vdb

然后依次输入

g                     # 创建 GPT 分区表(因为硬盘大于 2T,硬盘没2T就不用了)
n                     # 新建一个分区
# 回车使用默认分区号、起始扇区和结束扇区(默认覆盖整个硬盘)
p                     # 打印查看分区,确认 /dev/vdb1 已生成
w                     # 写入分区表并退出

n(新建分区)的时候,会有几个选项:

Command (m for help): n Partition number (1-128, default 1): 这是 fdisk 交互提示你选择新分区号。一般直接回车就行,它会直接默认将新分区命名为 /dev/vdb1

First sector (2048-4294967262, default 2048): 这是 fdisk 提示你选择新分区的起始扇区。一般也是直接回车就行,fdisk 会用默认值开始新分区。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2048-4294967262, default 4294967262):这是 fdisk 提示你选择新分区的结束扇区。一般我们就是 让这个分区占满整块硬盘,直接 回车 就行,fdisk 会用默认值。

总结一下你做的操作:

  1. g → 创建 GPT 分区表(支持大于 2T 的硬盘,硬盘没2T就不用了)

  2. n → 新建分区,分区号 1,默认起始扇区和结束扇区 → 占满整块硬盘

  3. p → 打印分区表,确认 /dev/vdb1 已生成,大小 2T

  4. w → 写入分区表并退出

挂载目录

格式化分区

sudo mkfs.ext4 /dev/vdb1       # 格式化分区

挂载

sudo mkdir -p /data            # 创建挂载目录
sudo mount /dev/vdb1 /data     # 挂载

挂载的意思就是,你对这个目录的操作,其实本质都是在挂载目录上操作。比如,我现在往/data目录存一个文件,文件其实是存在 vdb盘的 vdb1这个分区上的。

更换挂载

比如我现在要挂载到/data2这个目录,就直接执行挂载命令即可。

sudo mount /dev/vdb1 /data2

查看挂载情况

df -h

这个也行:

lsblk

开启自动挂载

上述挂载操作是手动挂载的。重启服务器后挂载关系会消失。东西是不会丢,数据仍在 /dev/vdb1上。但是每次都得执行sudo mount /dev/vdb1 /data一下,才能到/data目录下正常访问。所以我们要配置一下开机自动挂载:

# 编辑 /etc/fstab
sudo vim /etc/fstab

添加这一行:

/dev/vdb1  /data  ext4  defaults  0 0

  • /dev/vdb1 → 硬盘分区

  • /data → 挂载点

  • ext4 → 文件系统类型(格式化时用的)

  • defaults → 默认挂载选项

  • 0 0 → 不做 dump/backups,也不检查文件系统

保存后,可以测试:

sudo umount /data
sudo mount -a

mount -a 会根据 fstab 自动挂载所有配置的分区

然后用 lsblk检查一下即可。

http://www.lryc.cn/news/626441.html

相关文章:

  • 《CDN加速的安全隐患与解决办法:如何构建更安全的网络加速体系》
  • CSDN技术探讨:GEO(生成式引擎优化)如何助力品牌在AI搜索中脱颖而出
  • 有向图(Directed Graph)和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代码实践
  • mRNA 的修饰方式有哪些?它们分别作用于哪些位置?
  • strncpy 函数使用及其模拟实现
  • 医疗AI与医院数据仓库的智能化升级:异构采集、精准评估与高效交互的融合方向(上)
  •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 尝试创建和使用一下MCP Client
  • 软件测试:如何利用Burp Suite进行高效WEB安全测试
  • 制造业原料仓储混乱?WMS 系统实现物料精准溯源,生产更顺畅_
  • Java 14 新特性及具体应用
  • Spring Boot Controller 使用 @RequestBody + @ModelAttribute 接收请求
  • 应急响应-模拟服务器挂马后的应急相关操作
  • K8S-Pod资源对象
  • Spring Retry实战指南_让你的应用更具韧性
  • 服务器内存使用buff/cache的原理
  • k8s笔记01
  • 自建开发工具IDE(一)之拖找排版—仙盟创梦IDE
  • 跨域问题解决方法
  • 三分钟速通SSH登录
  • IDEA:控制台中文乱码
  • IDEA切换分支时,提示:Git Checkout Problem
  •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前后端分离和不分离的区别及其优缺点
  • 【Java】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奥秘
  • 【数据结构】直接选择排序
  • 九、Java类核心语法:构造器、this、封装与static详解
  • rsync 工具
  • Linux 文本处理三剑客:awk、grep、sed 完全指南
  • Redis 安装教程
  • Linux的i节点(inode) 和 数据块(Block)相关操作详解
  • 中小型企业是否需要使用高防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