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笔记<01-半导体中的数据>
半导体产业链:
Design → Fab → Wafer Sort → Assembly → Final Test → System
一、设计阶段数据
1. 电路设计数据
a. 来源
EDA工具(Cadence,Synopsys)、RTL代码、IP核库、仿真日志
b. 用途
定义芯片功能、验证逻辑正确性、优化功耗和时序
c. 分析方法
- 静态时序分析(STA):验证时序约束
- 功耗分析:通过仿真工具(如PrimePower)计算动态/静态功耗
- 形式验证:数学方法验证RTL与网表一致性
o. 注解
①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适用于集成电路、PCB 设计等场景。
② RTL代码 :寄存器传输级,是数字电路设计中对硬件功能进行抽象描述的一种层次。其“主角”是寄存器和寄存器之间的数据通路,即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信号会从寄存器输出,经过组合逻辑运算,最后进入下一级寄存器。类比:就像设计一个“生产线流程图”时,大家关心的是原材料(数据)在各个关键工位(寄存器)之间流转的顺序,而不是先去选择工位的具体设备品牌或规格。RTL核心作用:描述电路功能、作为综合的输入(后续将抽象电路转变为真实电路的起点)、提高设计效率与灵活性(在RTL层面,可以先验证功能是否正确、时序是否大致满足需求,而不必一开始就面临海量器件和复杂连线,极大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RTL主要内容:寄存器定义(用于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组合逻辑运算(在寄存器之间插入"运算"逻辑)、控制信号与状态机。RTL的使用和测试:编写代码(常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ng、VHDL等来书写RTL代码)→ 仿真测试(使用仿真工具如VCS载入RTL代码和测试平台,跑出波形结果,验证是否达成预期功能,如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控制时序是否合理)→ 波形测试(仿真之后,会用波形查看器来可视化信号变化,快速定位并修复设计BUG)。参考:RTL介绍
③ IP核库:是具有知识产权核的集成电路芯核的总称,是芯片设计环节中逐步分离出来的经过反复验证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包含特定核心元素的(指令集、功能描述、代码等)集成电路设计宏模块(逻辑或功能单元),可以理解为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芯片设计模块''。参考:IP核库介绍
2. 物理设计数据
a. 来源
布局布线(Place & Route)工具、GDSLL文件、DRC/LVS报告。
b. 用途
确保物理设计符合工艺规则,避免断路/短路。
c. 分析方法
- 设计规则检查(DRC):验证几何规则
- 版图对比电路(LVS):确保版图与电路图匹配
- 寄生参数提取:分析互连线电容电阻(RC)
o. 注解
① DRC:用于验证芯片版图是否符合制造工艺的物理规则限制。
二、制造(Fab)阶段数据
1. 工艺参数数据
a. 来源
设备传感器(温度、压力、气体流量)、晶圆计量(膜厚、CD尺寸)。
b. 用途
监控工艺稳定性,确保每道工序(如光刻、刻蚀)符合规格。
c. 分析方法
- 统计过程控制(SPC):用控制图(X-bar,R图)检测参数偏移
- 多变量分析(PCA):识别关键因子因素
- 实时监控(FDC):通过AI预测工艺偏差
2. 缺陷数据
a. 来源
光学/电子束检测设备(KLA, AMAT)、缺陷扫描图
b. 用途
定位晶圆表面颗粒、刮痕、图案缺陷
c. 分析方法
- 聚类分析:将缺陷按位置/类型分组(如随机缺陷vs系统性缺陷)
- 空间模式识别:发现与光罩/设备相关的重复缺陷
- 根源分析(RCA):结合工艺参数追溯缺陷成因
o. 注解
① KLA & Klarf:KLA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过程控制和检测设备供应商,专注于提高半导体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Klarf是 KLA Result File 的缩写,最初是由KLA公司开发的,用于存储KLA半导体公司的测试仪器产生的测试数据。其设计的目的是方便数据的传输和解释,同时提供一种通用的格式,使不同的设备和工具能够互相交换数据。
后来由于其通用性和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测试产业,Klarf文件格式逐渐成为了一种行业标准。Klarf文件采用基于文本的格式存储数据,其结构包括头文件和多个数据块的组合。文件头部分包含了与整个文件相关的通用信息,例如数据格式版本、测试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