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C频段航空航天使用情况
研究中根据USRP设备发射信号范围生成了L,S和C频段的多信号数据集,现在想知道这三个频段的航空航天使用情况。


在我另外一篇博客已经了解了UHF,X,S频段在深空探测器上有应用:
人类太空部署设备无线电工作频段-CSDN博客
L波段
-
卫星导航系统:
-
核心应用。 GPS的L1 (1575.42 MHz)、L2 (1227.60 MHz)、L5 (1176.45 MHz); Galileo的E1、E5a/b; GLONASS的L1、L2; 北斗的B1、B2、B1C等信号都集中在L波段。其良好的传播特性和适中的天线尺寸是卫星导航的基石。
-
-
航空移动通信与数据链:
-
ACARS: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广泛使用L波段进行地空数据通信(文本消息、状态报告)。
-
航空宽带/客舱上网: 一些航空互联网服务(如Inmarsat的GX Aviation早期版本、部分区域服务)利用L波段卫星提供基本连接。
-
ADS-B: 部分ADS-B接收站(尤其是地面站)工作在L波段接收飞机广播的位置信息。
-
-
卫星通信 (移动/海事/航空):
-
Inmarsat等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大量使用L波段为其全球范围内的海陆空用户提供语音和低速数据服务。其优势在于全球覆盖和良好的抗雨衰能力,确保关键通信的可靠性。
-
-
二次监视雷达 (SSR):
-
SSR的地面询问器工作在1030 MHz,机载应答器工作在1090 MHz,均位于L波段低端。用于空中交通管制中识别飞机和获取高度信息。
-
-
气象雷达 (风廓线雷达):
-
部分风廓线雷达使用L波段探测高空风场。
-
S波段
-
机场监视雷达:
-
主要应用。 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和终端区航路监视雷达(如ASR-9, ASR-11)广泛使用S波段(2.7-2.9 GHz或2.9-3.1 GHz)。它在中等距离提供良好的分辨率和较弱的雨衰影响(相比C波段),适合机场周边环境。
-
-
航天测控与数据中继:
-
核心应用。 S波段是航天器(卫星、飞船、探测器)与地面站进行遥测、跟踪、遥控的最常用频段之一(上行~2.1 GHz, 下行~2.3 GHz)。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链路,平衡了数据速率、抗衰减能力和天线尺寸要求。NASA的TDRS(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等也大量使用S波段。
-
-
气象雷达:
-
美国NEXRAD(WSR-88D)等大型气象雷达工作在S波段(~2.7-3.0 GHz)。S波段对降水的衰减比C波段小很多,能更准确地探测较远距离的强降水和风暴结构,是气象监测的主力。
-
-
机载气象雷达:
-
部分大型商用飞机或军用飞机的气象雷达使用S波段,以获得比C波段更远的探测距离和对强降水的穿透能力。
-
-
空管一次监视雷达:
-
一些中远程航路监视雷达使用S波段。
-
C波段
-
航路监视雷达 (中程):
-
主要应用。 用于中程(100-250海里)空中交通管制的航路监视雷达常工作在C波段(5.3-5.5 GHz或更低端)。它提供比S波段更高的分辨率,但受雨衰影响更大,通常部署在降雨不特别强烈的区域。
-
-
卫星通信 (固定/广播/地球探测):
-
重要应用。 C波段(下行3.7-4.2 GHz, 上行5.925-6.425 GHz)是传统的卫星固定业务主力频段,用于:
-
卫星电视广播(尤其在有线电视前端接收)。
-
VSAT网络(企业专网、银行、零售等)。
-
国际电信骨干传输。
-
地球观测卫星(如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的数据下行传输。其优点在于带宽较宽,能支持较高的数据速率(如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传输),且雨衰虽然存在但比Ku/Ka波段轻,提供较好的服务可用性(尤其在热带多雨地区比Ku/Ka更可靠)。但需要较大的天线。
-
-
-
机载气象雷达:
-
大多数商用客机的机载气象雷达工作在C波段(5.6 GHz左右)。这是最普遍的选择,在探测距离、分辨率、天线尺寸(需安装在机鼻整流罩内)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虽然雨衰会影响探测强风暴核心,但飞行员需要的是提前发现和避开恶劣天气,C波段通常能满足需求。
-
-
合成孔径雷达:
-
部分星载或机载SAR系统使用C波段(如ESA的Sentinel-1卫星),提供对地表的良好成像能力,对植被穿透和地表形变监测有一定优势。
-
-
信标与测高:
-
一些雷达高度计和信标系统使用C波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