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专题一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
设为
阶矩阵,若存在数
与
维非零列向量
,使得
,
则称为矩阵
属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
【评注】(1)设为
阶矩阵,
为线性方程组
的非零解,则
为矩阵
属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
证明:
(2)设阶矩阵
的各行元素之和均为
,则
为矩阵
属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
证明:
2.特征多项式与特征方程的定义
设为
阶矩阵,称
为的特征多项式(特征值
的n次多项式),称
为
的特征方程(特征值
的n次方程)。
3.特征方程法
(1)解特征方程,得
的
个特征值
;
例如:,得
n次方程n个根,重复的根重复写
(2)解方程组,得基础解系,即特征值
的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证明:,即
为方程组
的非零解,
【评注】
(1)上(下)三角矩阵、主对角矩阵的特征值为主对角线元素;
证明:,
得
(2)设为
阶矩阵,若
不可逆,即
,则
为
的特征值.
证明:不可逆
为
的特征值。
例如:不可逆,则
为
的特征值。
4.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证明见讲义P59
(1)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2)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之和 不是特征向量;
(3)重特征值最多有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4)设的特征值为
,则
,
;
(5)若,即
,其中
为
维非零列向量,则
的特征值为
,
;
(6)设为矩阵
属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则
多项式 | 逆 | 伴随 | 转置 | 相似矩阵 | ||
矩阵 | A | |||||
特征值 | ||||||
特征向量 |
5.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
(1)为数字矩阵:特征方程法;
(2)为抽象矩阵:利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或性质.
专题二 相似对角化
1.相似矩阵的定义
设为
阶矩阵,若存在
阶可逆矩阵
,使得
,则称
与
相似,记作
。
2.相似矩阵的性质
证明见讲义P61
(1)若,则
有相同的行列式、秩、特征方程、特征值、迹;
(2)若,则
,
,
,
;
(3)(传递性)若,
,则
。
专题三 相似对角化
1.相似对角化的定义
设为n阶矩阵,若存在n阶可逆矩阵
,使得
则称可相似对角化。A相似于对角矩阵
进一步分析:由,得
。
将按列分块,得
从而,
即的 第
列
为矩阵
属于 特征值
的 特征向量,
故 是由
的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构成的 可逆矩阵,
是由
的
个特征值构成的 对角矩阵。
【评注】若均可相似对角化,则
与
相似
有相同的特征值。
2.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
阶矩阵
可相似对角化
有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重特征值有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3.相似对角化的充分条件
(1)有
个不同的特征值;
(2)为实对称矩阵。
【评注】若可相似对角化,特别地
为实对称矩阵,则
等于非零特征值的个数。
专题四 实对称矩阵
1.实对称矩阵的性质
(1)特征值均为实数;
(2)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正交;
(3)重特征值有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4)可正交相似对角化,即存在正交矩阵
,使得
2.正交矩阵Q的求法
(1)求的
个特征值
;
(2)求的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
(3)将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分别 Schmidt 正交化,得,得到正交矩阵
。
3.实对称矩阵的分解定理
设为
阶实对称矩阵,
为矩阵
分别属于特征值
的单位正交的特征向量,则
。
特别的,若,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