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DICOM 传输语法(Transfer Syntaxes)
在 DICOM 标准中,传输语法(Transfer Syntaxes) 是定义数据在网络传输或存储时的编码规则、数据格式和压缩方式的关键规范。它确保不同设备(如医学成像设备、PACS 系统、工作站等)之间能够正确解读和处理 DICOM 数据,解决了因硬件架构、编码方式差异导致的兼容性问题。
一、传输语法的核心作用
传输语法的本质是数据编码协议,其核心作用包括:
- 统一数据格式:规定 DICOM 数据元素的字节顺序(大小端)、数值表示方式(如整数、浮点数格式)。
- 定义压缩方式:指定图像像素数据的压缩算法(如无压缩、JPEG、JPEG 2000 等),平衡传输效率与图像质量。
- 实现跨设备兼容:无论设备采用何种硬件架构(如 x86、ARM)或操作系统,都能通过传输语法正确解析数据。
二、传输语法的组成要素
DICOM 传输语法由多个关键要素构成,每个要素都决定了数据的编码方式。具体包括:
1. 唯一标识符(UID)
每个传输语法都有一个唯一的 UID(Unique Identifier),用于在 DICOM 通信中明确指定使用的编码规则。例如:
- 无压缩的显式 VR 传输语法:
1.2.840.10008.1.2.1
- JPEG 基线压缩传输语法:
1.2.840.10008.1.2.4.50
UID 的格式遵循 DICOM 标准,由多个数字段组成,确保全球唯一性。
2. 数据元素编码方式(VR 表示)
DICOM 数据元素的 VR(Value Representation,值表示) 定义了数据的类型(如字符串、整数、浮点数)。传输语法规定了 VR 的编码方式,分为两种:
- 显式 VR(Explicit VR):数据元素中直接包含 VR 字段(2 字节),接收方无需通过数据字典即可识别数据类型。适用于网络传输,兼容性更强。
- 示例:数据元素结构为
(Group, Element, VR, Length, Value)
。
- 示例:数据元素结构为
- 隐式 VR(Implicit VR):数据元素中不包含 VR 字段,接收方需通过数据字典(根据 Group 和 Element 编号)推断 VR。适用于存储,可节省存储空间。
- 示例:数据元素结构为
(Group, Element, Length, Value)
,VR 需查表获取。
- 示例:数据元素结构为
3. 字节顺序(Endianness)
不同设备的 CPU 可能采用不同的字节顺序(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顺序),传输语法需明确规定:
- 大端字节序(Big-Endian):高位字节存储在低地址(如 Motorola 处理器架构),对应 UID 中的
LittleEndian: false
。 - 小端字节序(Little-Endian):低位字节存储在低地址(如 Intel 处理器架构),对应 UID 中的
LittleEndian: true
。
显式 VR 传输语法需同时指定字节顺序,而隐式 VR 通常默认采用特定字节序(如小端)。
4. 像素数据压缩算法
传输语法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定义图像像素数据的压缩方式,分为无压缩和压缩两大类:
- 无压缩:像素数据直接以原始格式传输(如 16 位灰度图像的原始像素值),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极高的场景(如 CT、MRI)。
- 压缩:通过编码算法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和存储效率。常见压缩算法包括:
- JPEG:适用于灰度和彩色图像,如基线 JPEG(
1.2.840.10008.1.2.4.50
)、无损 JPEG(1.2.840.10008.1.2.4.70
)。 - JPEG 2000:支持更高压缩效率和无损压缩,适用于大尺寸图像(如数字乳腺摄影),对应 UID 如
1.2.840.10008.1.2.4.90
(无损)。 - RLE(Run-Length Encoding):一种简单的无损压缩算法,适用于像素值连续重复的图像,对应 UID
1.2.840.10008.1.2.5
。 - MPEG-4 / H.264:用于动态图像(如超声、内镜视频)的压缩,支持高分辨率视频流传输。
- JPEG:适用于灰度和彩色图像,如基线 JPEG(
三、常见传输语法类型及 UID
DICOM 标准定义了多种传输语法,以下是临床中常用的类型及对应的 UID:
传输语法类型 | UID | 特点说明 |
---|---|---|
无压缩,显式 VR,小端字节序 | 1.2.840.10008.1.2.1 | 网络传输默认方式,兼容性强,支持所有数据类型。 |
无压缩,显式 VR,大端字节序 | 1.2.840.10008.1.2.2 | 适用于传统 Motorola 架构设备,目前较少使用。 |
无压缩,隐式 VR,小端字节序 | 1.2.840.10008.1.2 | 存储常用格式,依赖数据字典解析 VR,节省空间。 |
JPEG 基线压缩(8 位) | 1.2.840.10008.1.2.4.50 | 有损压缩,适用于普通诊断图像,压缩比适中。 |
JPEG 无损压缩 | 1.2.840.10008.1.2.4.70 | 无损压缩,保留原始图像质量,适用于需精确测量的场景(如骨密度分析)。 |
JPEG 2000 无损压缩 | 1.2.840.10008.1.2.4.90 | 高效无损压缩,支持大尺寸图像,常用于高级成像设备。 |
RLE 无损压缩 | 1.2.840.10008.1.2.5 | 简单无损压缩,对具有连续重复像素的图像(如 X 线片)压缩效率高。 |
四、传输语法的协商与应用
在 DICOM 网络通信(如 C-STORE、C-FIND 操作)中,传输语法的选择需通过协商过程确定:
- 客户端(如成像设备)向服务端(如 PACS 服务器)发送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列出自身支持的传输语法 UID。
- 服务端从客户端支持的列表中选择一种双方都兼容的传输语法,并在关联响应(Association Response) 中确认。
- 通信双方使用协商后的传输语法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正确解析。
在存储场景中,DICOM 文件会在文件元信息(File Meta Information) 中明确标注使用的传输语法 UID,读取设备需根据该 UID 解析文件内容。
五、传输语法的重要性与挑战
- 重要性:传输语法是 DICOM 跨设备兼容的核心保障,没有统一的传输语法,不同厂商的设备将无法互通,医学图像的共享和诊断将无法实现。
- 挑战:随着医学图像分辨率提高(如 3D 成像、全景病理切片),数据量急剧增长,对压缩传输语法的效率和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新兴压缩算法(如 AI 驱动的智能压缩)也需纳入 DICOM 标准以适应技术发展。
总结
DICOM 传输语法通过定义 UID、VR 编码方式、字节顺序和压缩算法,实现了医学图像数据在不同设备间的标准化编码与解析。理解传输语法的结构和应用,对于开发 DICOM 相关软件、维护 PACS 系统或进行医学图像分析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场景(传输 / 存储、图像类型、质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语法,确保数据的兼容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