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394】阿姆河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数据(1990-2015)
今天小编整理分享的是 阿姆河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数据(1990-2015)。
▲ 土地利用数据(1990年)
▲ 土地利用数据(2000年)
▲ 土地利用数据(2010年)
▲土地利用数据(2015年)
▲ 土地利用数据属性表(2015年)
▲ 局部(1990)
概况
数据概况
数据含1990-2015年共计4个时间跨度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1990、2000、2010、2015),数据格式为SHP格式。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
数据验证方式为野外实地验证和高精度影像验证两种方式,解译精度达到85%。详情图请看上面图片。请自行斟酌使用。
其他概况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阿姆河位于亚洲中部,经纬度范围介于 34°30'-43°45'N、58°15'-75°07'E 之间,发源于帕米尔高原,自东向西流经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最终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木伊纳克附近汇入咸海。
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全长约 2540 公里,流域面积达到 46.5 万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主要为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干燥,蒸发强烈,降水稀少。
水系组成:主要支流有苏尔哈勃河、苏尔汉河、瓦赫什河、泽拉夫尚河等,流域内湖泊较少,主要有苏多奇湖等。
地理形成
盆地形成: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沉积盆地之一,其形成和演化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以及中亚造山带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二叠纪的断陷开始,经过中 — 晚侏罗世的坳陷,再到新近纪前陆盆地的形成。
河道变迁:在上新世末到第四纪初,开始了上升的构造运动并且形成了近似于现代的水文网,阿姆河的河道经常摆动。早第四纪时期阿姆河曾沿着低洼的卡拉沙漠流过,后来逐渐形成现代河床和咸海附近的三角洲。
历史文化
文明起源:阿姆河流域的人类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300 年或公元前 1350 年之间的以阿姆河上游为中心的巴克特里亚 - 马尔吉亚纳文明。
历史沿革:公元前 329 年,亚历山大大帝建立城市苦盏;公元前 6 世纪,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征服了阿姆河流域的巴克特里亚和花剌子模地区,纳入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领土;13 世纪,蒙古人征服了阿姆河流域在内的中亚地区;14 世纪以后,该河流域相继诞生了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阿富汗王国等政权;20 世纪处于苏联的控制下,直到 20 世纪末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纷纷独立。
文化交流:阿姆河流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
经济发展
农业:阿姆河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沿岸国家利用河水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灌溉,种植棉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如阿姆河盆地是中亚的一个重要农业区。
渔业: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渔民们在河中捕捞各种鱼类,供应市场。
旅游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阿姆河流域的蒂格罗瓦亚巴尔卡自然保护区的图盖森林、希瓦古城等风景名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生态环境生态多样性:阿姆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多样且独特,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上游的高山地带分布着稀有的雪豹、岩羊等野生动物,而下游的湿地则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环境挑战: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如过度的农业灌溉导致河水流量减少,咸海的水位急剧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