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UTOSAR进阶图解==>AUTOSAR_SRS_E2E

AUTOSAR E2E通信保护解析

AUTOSAR End-to-End通信保护机制详解与应用

目录

  1. 概述
    1.1. AUTOSAR E2E通信保护的作用
    1.2. E2E通信保护的应用场景
  2. AUTOSAR E2E架构
    2.1. E2E组件层次结构
    2.2. E2E库和E2E转换器
  3. E2E监控状态机
    3.1. 状态定义与转换
    3.2. 状态机实现
  4. E2E保护数据交换流程
    4.1. 发送方流程
    4.2. 接收方流程
  5. E2E保护配置数据结构
    5.1. 配置类型定义
    5.2. 状态类型定义
  6. 总结与应用建议

1. 概述

1.1. AUTOSAR E2E通信保护的作用

AUTOSAR End-to-End (E2E) 通信保护是根据ISO26262标准设计的一种机制,用于保障车载系统中的安全关键数据通信。根据AUTOSAR需求规范文档,E2E通信保护的目标是确保在系统中传输的数据不被篡改、不丢失,并且能够及时到达目的地。

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特别是安全关键型应用(如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车辆安全至关重要。E2E通信保护提供了一种端到端的机制,确保从数据发送方到接收方的整个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

根据文档要求,AUTOSAR E2E通信保护应支持:

  • 周期性的发送者-接收者通信
  • 检测信号超时
  • 保护安全相关的数据通信免受损坏
  • 提供标准化接口
  • 作为库提供校验和计算功能
  • 为软件组件间和软件组件与BSW之间的外部接口提供端到端保护支持

1.2. E2E通信保护的应用场景

E2E通信保护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 安全关键通信:根据ISO26262标准,在需要达到ASIL D等级的系统中,通信错误必须被检测出来,并且未检测到的危险错误率必须低于允许限制。
  • ECU间通信:当数据需要在不同ECU之间传输时,通过CAN、FlexRay等网络总线传输的数据特别容易受到干扰。
  • 软件组件间通信:即使在同一ECU内部,软件组件之间传递的数据也可能由于内存损坏等问题而被破坏。
  • 混合ASIL环境:在同一系统中存在不同ASIL等级的软件时,E2E保护有助于确保QM或低ASIL软件不会干扰高ASIL软件。

2. AUTOSAR E2E架构

2.1. E2E组件层次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E2E库和E2E转换器

AUTOSAR E2E通信保护架构由两个主要组件组成:E2E库和E2E转换器。这两个组件共同工作,为AUTOSAR系统中的数据通信提供端到端的保护。

组件 E2E库:
  • 职责: 提供基础的E2E保护功能,实现数据检查和保护算法
  • 功能点:
    • 提供多种E2E配置文件(1, 2, 4, 5, 6, 7, 11和22)的实现
    • 实现CRC校验和计算功能
    • 提供状态机逻辑监控算法
    • 检测通信超时和数据错误

根据AUTOSAR文档中的说明,E2E库提供的功能包括:

  • 保护功能:针对发送数据添加CRC校验和、计数器等保护机制
  • 检查功能:针对接收数据验证其完整性和顺序性
  • 状态监控:跟踪通信状态,检测超时和数据错误
组件 E2E转换器:
  • 职责: 为应用层和基础软件层之间提供E2E通信保护的桥梁
  • 功能点:
    • 提供符合RTE API的通信抽象接口
    • 保护序列化的数据交换
    • 与RTE实现和内部数据类型保持独立

E2E转换器在AUTOSAR架构中起到重要的中间层作用,它将RTE传递的数据进行E2E保护处理,然后再传递给COM栈进行传输。

代码示例:E2E库初始化
/* AUTOSAR E2E库初始化示例 */
#include "Std_Types.h"
#include "E2E.h"
#include "E2E_P01.h" /* 使用配置文件01 *//* E2E库配置结构 */
typedef struct {uint8 ProfileId;            /* 使用的E2E配置文件ID */uint8 MaxDeltaCounter;      /* 计数器最大允许增量 */uint16 DataId;              /* 数据标识符 */uint8 CrcOffset;            /* CRC在数据中的偏移量 */uint8 CounterOffset;        /* 计数器在数据中的偏移量 */uint16 DataLength;          /* 受保护数据的长度 */uint16 MaxErrorStateTime;   /* 错误状态最大持续时间 */
} E2E_ConfigType;/* E2E库初始化函数 */
Std_ReturnType E2E_Init(const E2E_ConfigType* ConfigPtr)
{Std_ReturnType result = E_OK;/* 参数检查 */if (ConfigPtr == NULL) {return E_NOT_OK;}/* 根据配置文件类型初始化相应的模块 */switch (ConfigPtr->ProfileId) {case E2E_PROFILE_P01:/* 初始化配置文件01 */result = E2E_P01_Init(ConfigPtr);break;case E2E_PROFILE_P02:/* 初始化配置文件02 */result = E2E_P02_Init(ConfigPtr);break;/* ... 其他配置文件初始化 ... */default:result = E_NOT_OK; /* 不支持的配置文件 */break;}return result;
}

这个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初始化AUTOSAR E2E库,根据不同的配置文件选择相应的初始化函数。E2E库的初始化是使用E2E保护机制的第一步,通过正确配置参数可以确保数据通信的安全性。


3. E2E监控状态机

3.1. 状态定义与转换

E2E通信保护中的状态机是监控数据传输状态的关键机制。通过状态机,E2E库能够跟踪通信的健康状态,检测各种通信错误,并提供相应的错误处理策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状态机中定义了五个主要状态,每个状态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转换条件:

状态 初始化 (INITIAL):
  • 描述: E2E监控初始状态,在系统启动或重置后进入
  • 转换条件:
    • 收到有效数据:转换到正常状态,并重置计数器
    • 配置错误:转换到错误状态,并报告错误
状态 正常 (NO_ERROR):
  • 描述: 通信正常状态,数据按预期接收,无错误和超时
  • 转换条件:
    • 继续接收正确数据:保持在正常状态
    • 数据超时:转换到首次超时状态,并增加计数器
    • 数据错误(如CRC校验失败):转换到错误状态,并报告错误
状态 首次超时 (FIRST_TIMEOUT):
  • 描述: 首次检测到数据超时的警告状态
  • 转换条件:
    • 收到有效数据:恢复到正常状态,并重置计数器
    • 持续超时:转换到超时状态,并继续增加计数器
    • 数据错误:转换到错误状态,并报告错误
状态 超时 (TIMEOUT):
  • 描述: 持续发生数据超时的状态,但系统仍可容忍
  • 转换条件:
    • 收到有效数据:恢复到正常状态,并重置计数器
    • 持续超时但未超出阈值:保持在超时状态
    • 超时超出最大容忍时间:转换到错误状态,并报告严重错误
状态 错误/复位 (ERROR/RESET):
  • 描述: 严重错误状态,数据通信不可恢复或需要应用层干预
  • 转换条件:
    • 应用层执行复位操作:转换到初始化状态,重新初始化E2E监控
    • 销毁E2E监控:退出状态机

3.2. 状态机实现

AUTOSAR E2E库通过状态机实现来监控通信状态并处理各种错误情况。下面是一个状态机实现的示例代码:

/* AUTOSAR E2E状态机相关定义 */
typedef enum {E2E_STATE_INITIAL,      /* 初始化状态 */E2E_STATE_NO_ERROR,     /* 正常状态 */E2E_STATE_FIRST_TIMEOUT, /* 首次超时状态 */E2E_STATE_TIMEOUT,      /* 超时状态 */E2E_STATE_ERROR         /* 错误状态 */
} E2E_StateType;typedef enum {E2E_ERROR_NONE,         /* 无错误 */E2E_ERROR_CRC,          /* CRC校验错误 */E2E_ERROR_COUNTER,      /* 计数器错误 */E2E_ERROR_TIMEOUT,      /* 超时错误 */E2E_ERROR_CONFIGURATION /* 配置错误 */
} E2E_ErrorType;/* E2E状态记录结构 */
typedef struct {E2E_StateType state;    /* 当前状态 */E2E_ErrorType error;    /* 错误类型 */uint16 timeoutCount;    /* 超时计数器 */uint8 lastValidCounter; /* 最后有效的计数器值 */boolean initialized;    /* 初始化标志 */
} E2E_StateInfoType;/* 状态机更新函数 */
Std_ReturnType E2E_UpdateState(E2E_StateInfoType* stateInfo, boolean dataValid, boolean timeoutOccurred,uint8 receivedCounter,const E2E_ConfigType* configPtr)
{if (stateInfo == NULL || configPtr == NULL) {return E_NOT_OK;}/* 如果未初始化,进入初始状态 */if (!stateInfo->initialized)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INITIAL;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NONE;stateInfo->timeoutCount = 0;stateInfo->lastValidCounter = 0;stateInfo->initialized = TRUE;}/* 根据当前状态和输入条件更新状态 */switch (stateInfo->state) {case E2E_STATE_INITIAL:if (dataValid)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NO_ERROR;stateInfo->lastValidCounter = receivedCounter;stateInfo->timeoutCount = 0;} else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ERROR;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CONFIGURATION;}break;case E2E_STATE_NO_ERROR:if (dataValid) {/* 保持正常状态 */stateInfo->lastValidCounter = receivedCounter;stateInfo->timeoutCount = 0;} else if (timeoutOccurred) {/* 首次超时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FIRST_TIMEOUT;stateInfo->timeoutCount = 1;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TIMEOUT;} else {/* 数据错误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ERROR;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CRC;}break;case E2E_STATE_FIRST_TIMEOUT:if (dataValid) {/* 恢复正常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NO_ERROR;stateInfo->lastValidCounter = receivedCounter;stateInfo->timeoutCount = 0;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NONE;} else if (timeoutOccurred) {/* 持续超时 */stateInfo->timeoutCount++;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TIMEOUT;} else {/* 数据错误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ERROR;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CRC;}break;case E2E_STATE_TIMEOUT:if (dataValid) {/* 恢复正常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NO_ERROR;stateInfo->lastValidCounter = receivedCounter;stateInfo->timeoutCount = 0;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NONE;} else if (timeoutOccurred) {/* 检查是否超过最大超时时间 */if (stateInfo->timeoutCount >= configPtr->MaxErrorStateTime)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ERROR;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TIMEOUT;} else {stateInfo->timeoutCount++;}} else {/* 数据错误 */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ERROR;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CRC;}break;case E2E_STATE_ERROR:/* 错误状态下只能通过外部复位恢复 */break;default:return E_NOT_OK;}return E_OK;
}/* 状态机复位函数 */
Std_ReturnType E2E_ResetState(E2E_StateInfoType* stateInfo)
{if (stateInfo == NULL) {return E_NOT_OK;}stateInfo->state = E2E_STATE_INITIAL;stateInfo->error = E2E_ERROR_NONE;stateInfo->timeoutCount = 0;stateInfo->lastValidCounter = 0;stateInfo->initialized = TRUE;return E_OK;
}

这个代码示例展示了E2E状态机的基本实现,包括状态定义、转换逻辑和相关操作函数。状态机的实现遵循AUTOSAR规范,能够有效地监控数据通信状态,并针对不同的错误情况提供相应的处理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E2E库会根据不同的配置文件(如P01、P02等)提供特定的状态机实现,以满足不同通信场景的需求。状态机的正确实现对于确保安全关键系统中的数据通信至关重要。


4. E2E保护数据交换流程

E2E保护数据交换流程描述了从发送方软件组件到接收方软件组件的完整数据传输过程,包括数据保护、传输和验证等关键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 发送方流程

发送方流程是E2E保护数据交换的起始阶段,主要涉及数据的准备和保护操作。根据AUTOSAR E2E需求文档,发送方流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参与者 发送方软件组件:
  • 角色: 数据源,提供需要传输的数据
  • 职责:
    • 生成需要传输的数据
    • 通过RTE接口发送数据请求
    • 按照预定的周期发送数据(对于周期性通信)
参与者 发送方RTE:
  • 角色: 运行时环境,处理软件组件间的通信
  • 职责:
    • 接收来自软件组件的数据请求
    • 将数据传递给E2E转换器
    • 处理软件组件和基础软件之间的通信抽象
参与者 E2E转换器(发送方):
  • 角色: 数据保护层,负责调用E2E库功能
  • 职责:
    • 将RTE传递的数据转换为适合E2E保护的格式
    • 调用E2E库的保护功能
    • 将保护后的数据传递给COM栈
函数 E2E_Protect:
  • 描述: E2E库提供的数据保护函数,添加保护信息如CRC和计数器
  • 参数:
    • DataPtr [输入/输出]: 要保护的数据缓冲区,类型: uint8*,取值范围: 有效指针
    • ConfigPtr [输入]: E2E配置指针,类型: const E2E_ConfigType*,取值范围: 有效指针
  • 返回值:
    • E_OK: 保护操作成功
    • E_NOT_OK: 保护操作失败(如参数无效)
  • 相关函数:
    • 上层: E2E_TransformerProtect
    • 下层: E2E_P01_Protect, E2E_P02_Protect (根据配置文件不同)
    • 并列: E2E_UpdateCounter
代码示例:发送方数据保护
/* AUTOSAR E2E发送方数据保护示例 */
#include "Std_Types.h"
#include "E2E.h"
#include "E2E_P01.h"
#include "E2E_SM.h"/* 发送方数据保护函数 */
Std_ReturnType SenderProtectData(uint8* dataPtr, uint16 dataLength)
{Std_ReturnType result;static uint8 counter = 0;/* E2E配置(使用配置文件01) */const E2E_P01ConfigType e2eConfig = {.DataId = 0x1234,           /* 数据标识符 */.DataLength = dataLength,   /* 数据长度 */.CounterOffset = 0,         /* 计数器在数据中的偏移量 */.CRCOffset = 1,             /* CRC在数据中的偏移量 */.MaxDeltaCounter = 1        /* 计数器最大允许增量 */};/* 参数检查 */if (dataPtr == NULL) {return E_NOT_OK;}/* 更新计数器 */dataPtr[e2eConfig.CounterOffset] = counter;counter = (counter + 1) & 0x0F; /* 4位计数器,循环计数 *//* 调用E2E保护函数 */result = E2E_P01_Protect(dataPtr, &e2eConfig);return result;
}/* 软件组件发送数据函数 */
void SenderSWC_SendData(void)
{uint8 data[8] = {0}; /* 示例数据,初始化为0 */Std_ReturnType result;/* 准备数据内容(实际应用中由软件组件业务逻辑生成) */data[2] = 0xA5; /* 示例数据内容 */data[3] = 0x5A;/* 调用数据保护函数 */result = SenderProtectData(data, sizeof(data));if (result == E_OK) {/* 通过RTE发送保护后的数据(简化示例) */Rte_Write_SenderPort_DataElement(data);} else {/* 错误处理 */ErrorHandler(E2E_ERROR_PROTECTION_FAILED);}
}

4.2. 接收方流程

接收方流程是E2E保护数据交换的终止阶段,主要涉及数据的接收、验证和处理操作。根据AUTOSAR E2E需求文档,接收方流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参与者 COM栈:
  • 角色: 通信中间层,负责数据的传输
  • 职责:
    • 接收和传递保护后的数据
    •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 处理底层通信协议细节
参与者 接收方RTE:
  • 角色: 运行时环境,处理软件组件间的通信
  • 职责:
    • 接收来自COM栈的数据
    • 将数据传递给E2E转换器
    • 处理基础软件和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抽象
参与者 E2E转换器(接收方):
  • 角色: 数据验证层,负责调用E2E库功能
  • 职责:
    • 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递给E2E库进行检查
    • 根据检查结果更新状态机
    • 将验证后的数据或错误状态传递给RTE
参与者 接收方软件组件:
  • 角色: 数据消费者,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 职责:
    • 接收来自RTE的数据或错误通知
    • 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 处理通信错误情况
函数 E2E_Check:
  • 描述: E2E库提供的数据检查函数,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 参数:
    • DataPtr [输入]: 要检查的数据缓冲区,类型: const uint8*,取值范围: 有效指针
    • StatusPtr [输出]: 状态信息输出,类型: E2E_StatusType*,取值范围: 有效指针
    • ConfigPtr [输入]: E2E配置指针,类型: const E2E_ConfigType*,取值范围: 有效指针
  • 返回值:
    • E_OK: 检查操作成功(不代表数据正确,结果在StatusPtr中)
    • E_NOT_OK: 检查操作失败(如参数无效)
  • 相关函数:
    • 上层: E2E_TransformerCheck
    • 下层: E2E_P01_Check, E2E_P02_Check (根据配置文件不同)
    • 并列: E2E_UpdateState
代码示例:接收方数据检查
/* AUTOSAR E2E接收方数据检查示例 */
#include "Std_Types.h"
#include "E2E.h"
#include "E2E_P01.h"
#include "E2E_SM.h"/* E2E状态记录 */
static E2E_P01CheckStateType e2eCheckState = { 0 };
static boolean e2eCheckStateInitialized = FALSE;/* 接收方数据检查函数 */
Std_ReturnType ReceiverCheckData(const uint8* dataPtr, uint16 dataLength, boolean* isValid)
{Std_ReturnType result;E2E_P01StatusType status;/* E2E配置(与发送方一致) */const E2E_P01ConfigType e2eConfig = {.DataId = 0x1234,           /* 数据标识符 */.DataLength = dataLength,   /* 数据长度 */.CounterOffset = 0,         /* 计数器在数据中的偏移量 */.CRCOffset = 1,             /* CRC在数据中的偏移量 */.MaxDeltaCounter = 1        /* 计数器最大允许增量 */};/* 参数检查 */if (dataPtr == NULL || isValid == NULL) {return E_NOT_OK;}/* 初始化状态(仅首次调用) */if (!e2eCheckStateInitialized) {(void)E2E_P01CheckInit(&e2eCheckState);e2eCheckStateInitialized = TRUE;}/* 调用E2E检查函数 */result = E2E_P01Check(dataPtr, &e2eConfig, &status, &e2eCheckState);/* 解析检查结果 */if (result == E_OK) {switch (status.StatusBit) {case E2E_P01STATUS_OK:*isValid = TRUE;break;case E2E_P01STATUS_NONEWDATA:case E2E_P01STATUS_WRONGCRC:case E2E_P01STATUS_SYNC:case E2E_P01STATUS_INITIAL:default:*isValid = FALSE;break;}} else {*isValid = FALSE;}return result;
}/* 软件组件接收数据函数 */
void ReceiverSWC_ReceiveData(void)
{uint8 data[8];boolean isValid = FALSE;Std_ReturnType result;/* 通过RTE接收数据(简化示例) */if (Rte_Read_ReceiverPort_DataElement(data) == RTE_E_OK) {/* 调用数据检查函数 */result = ReceiverCheckData(data, sizeof(data), &isValid);if (result == E_OK) {if (isValid) {/* 数据有效,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ProcessValidData(data);} else {/* 数据无效,处理错误情况 */HandleInvalidData(data);}} else {/* 检查函数错误 */ErrorHandler(E2E_ERROR_CHECK_FAILED);}}
}

以上示例代码展示了E2E保护数据交换流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关键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操作可能会根据具体的AUTOSAR实现和配置文件类型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和原理保持一致。

E2E保护机制的正确实现对于确保安全关键系统中的数据通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高ASIL等级的应用中。通过周期性检查和状态监控,E2E保护机制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处理各种通信错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E2E保护配置数据结构

E2E保护配置数据结构定义了E2E保护机制所需的各种配置参数和状态信息,是实现E2E保护功能的基础。AUTOSAR规范定义了一系列标准的数据结构,用于配置和管理E2E保护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 配置类型定义

E2E保护机制的配置类型定义包括基本配置参数和特定配置文件的参数。根据AUTOSAR E2E需求文档,这些配置类型的定义和用途如下:

类 E2E_ConfigType:
  • 功能: 定义E2E保护机制的基本配置参数
  • 关键属性:
    • 配置文件ID:
      • 描述: 指定使用的E2E配置文件类型(1, 2, 4, 5, 6, 7, 11或22)
      • 类型: uint8
      • 取值范围: 预定义的配置文件ID值
      • 默认值: 无,必须显式指定
      • 约束: 必须是AUTOSAR支持的配置文件ID
      • 来源: 系统配置
    • 最大计数器值:
      • 描述: 计数器的最大值,超过此值将循环
      • 类型: uint8
      • 取值范围: 0-255
      • 默认值: 根据配置文件不同有默认值
      • 约束: 必须与配置文件兼容
      • 来源: 系统配置
    • 数据ID:
      • 描述: 用于标识数据的唯一ID
      • 类型: uint16
      • 取值范围: 0-65535
      • 默认值: 无,必须显式指定
      • 约束: 在同一系统中应唯一
      • 来源: 系统配置
    • CRC偏移量:
      • 描述: CRC在数据中的字节偏移量
      • 类型: uint8
      • 取值范围: 0-数据长度-1
      • 默认值: 根据配置文件不同有默认值
      • 约束: 必须在数据长度范围内
      • 来源: 系统配置
    • 计数器偏移量:
      • 描述: 计数器在数据中的字节偏移量
      • 类型: uint8
      • 取值范围: 0-数据长度-1
      • 默认值: 根据配置文件不同有默认值
      • 约束: 必须在数据长度范围内,不能与CRC偏移量重叠
      • 来源: 系统配置
    • 数据长度:
      • 描述: 受保护数据的总长度(字节)
      • 类型: uint16
      • 取值范围: 根据配置文件不同有限制
      • 默认值: 无,必须显式指定
      • 约束: 必须足够容纳所有E2E保护信息
      • 来源: 系统配置
    • 最大超时时间:
      • 描述: 允许的最大超时时间,超过此值将报告错误
      • 类型: uint16
      • 取值范围: 0-65535
      • 默认值: 根据系统需求设置
      • 约束: 取决于通信周期和系统容忍度
      • 来源: 系统配置
类 E2E_ProfileConfigType:
  • 功能: 定义特定配置文件的配置参数
  • 关键属性:
    • 配置文件版本:
      • 描述: 配置文件的版本号
      • 类型: uint8
      • 取值范围: 配置文件支持的版本号
      • 默认值: 最新版本
      • 约束: 必须是支持的版本
      • 来源: 系统配置
    • 数据ID模式:
      • 描述: 数据ID的表示模式
      • 类型: E2E_DataIDModeType
      • 取值范围: NIBBLE/BYTE/WORD
      • 默认值: WORD
      • 约束: 取决于配置文件支持的模式
      • 来源: 系统配置
    • 计数器包装行为:
      • 描述: 计数器达到最大值后的行为
      • 类型: E2E_CounterWrapBehaviorType
      • 取值范围: ALLOW/DETECT_AS_ERROR
      • 默认值: ALLOW
      • 约束: 取决于配置文件和系统需求
      • 来源: 系统配置
    • 最大重复计数器值:
      • 描述: 允许连续重复的计数器值的最大次数
      • 类型: uint8
      • 取值范围: 0-255
      • 默认值: 根据配置文件不同有默认值
      • 约束: 取决于系统容忍度
      • 来源: 系统配置
类 E2E_TransformerConfigType:
  • 功能: 定义E2E转换器的配置参数
  • 关键属性:
    • 变换器类型:
      • 描述: 指定E2E转换器的类型
      • 类型: E2E_TransformerType
      • 取值范围: NORMAL/FIFO/ARRAY
      • 默认值: NORMAL
      • 约束: 取决于数据传输模式
      • 来源: 系统配置
    • 数据类型:
      • 描述: 指定数据的类型
      • 类型: E2E_DataType
      • 取值范围: PRIMITIVE/STRUCT/ARRAY
      • 默认值: 根据数据结构确定
      • 约束: 必须与实际数据类型匹配
      • 来源: 系统配置
    • 序列化策略:
      • 描述: 指定数据序列化的方式
      • 类型: E2E_SerializationType
      • 取值范围: LITTLE_ENDIAN/BIG_ENDIAN
      • 默认值: 取决于目标平台
      • 约束: 必须与目标平台兼容
      • 来源: 系统配置

5.2. 状态类型定义

E2E保护机制的状态类型定义包括状态信息和错误代码。这些状态类型用于跟踪E2E保护机制的运行状态,检测和报告各种通信错误。

类 E2E_StatusType:
  • 功能: 记录E2E保护机制的状态信息
  • 关键属性:
    • 状态:
      • 描述: E2E保护机制的当前状态
      • 类型: E2E_StateType
      • 取值范围: INITIAL/NO_ERROR/FIRST_TIMEOUT/TIMEOUT/ERROR
      • 默认值: INITIAL
      • 约束: 状态转换必须遵循状态机规则
      • 来源: 运行时状态
    • 错误码:
      • 描述: 当前检测到的错误类型
      • 类型: E2E_ErrorCodeType
      • 取值范围: NO_ERROR/CRC_ERROR/COUNTER_ERROR/TIMEOUT_ERROR/DATA_ID_ERROR/CONFIG_ERROR
      • 默认值: NO_ERROR
      • 约束: 必须准确反映检测到的错误
      • 来源: 运行时状态
    • 剩余超时值:
      • 描述: 剩余的超时容忍次数
      • 类型: uint16
      • 取值范围: 0-最大超时时间
      • 默认值: 最大超时时间
      • 约束: 减少到0表示超时错误
      • 来源: 运行时状态
    • 最后有效计数器:
      • 描述: 最后一个有效的计数器值
      • 类型: uint8
      • 取值范围: 0-最大计数器值
      • 默认值: 0
      • 约束: 用于检测计数器错误
      • 来源: 运行时状态
枚举 E2E_StateType:
  • 功能: 定义E2E保护机制的状态类型
  • :
    • E2E_INITIAL: 初始化状态
    • E2E_NO_ERROR: 正常状态
    • E2E_FIRST_TIMEOUT: 首次超时状态
    • E2E_TIMEOUT: 持续超时状态
    • E2E_ERROR: 错误状态
枚举 E2E_ErrorCodeType:
  • 功能: 定义E2E保护机制检测到的错误类型
  • :
    • E2E_NO_ERROR: 无错误
    • E2E_CRC_ERROR: CRC校验错误
    • E2E_COUNTER_ERROR: 计数器错误(如跳变、重复)
    • E2E_TIMEOUT_ERROR: 超时错误
    • E2E_DATA_ID_ERROR: 数据ID错误
    • E2E_CONFIG_ERROR: 配置错误
代码示例:配置类型定义和初始化
/* AUTOSAR E2E配置类型定义示例 */
#include "Std_Types.h"/* E2E配置文件类型枚举 */
typedef enum {E2E_PROFILE_P01 = 1,   /* 配置文件01 */E2E_PROFILE_P02 = 2,   /* 配置文件02 */E2E_PROFILE_P04 = 4,   /* 配置文件04 */E2E_PROFILE_P05 = 5,   /* 配置文件05 */E2E_PROFILE_P06 = 6,   /* 配置文件06 */E2E_PROFILE_P07 = 7,   /* 配置文件07 */E2E_PROFILE_P11 = 11,  /* 配置文件11 */E2E_PROFILE_P22 = 22   /* 配置文件22 */
} E2E_ProfileType;/* 数据ID模式枚举 */
typedef enum {E2E_DATA_ID_NIBBLE,    /* 4位数据ID */E2E_DATA_ID_BYTE,      /* 8位数据ID */E2E_DATA_ID_WORD       /* 16位数据ID */
} E2E_DataIDModeType;/* 计数器包装行为枚举 */
typedef enum {E2E_COUNTER_WRAP_ALLOW,           /* 允许计数器循环 */E2E_COUNTER_WRAP_DETECT_AS_ERROR  /* 将计数器循环视为错误 */
} E2E_CounterWrapBehaviorType;/* E2E基本配置类型 */
typedef struct {E2E_ProfileType ProfileId;     /* 配置文件ID */uint8 MaxCounter;              /* 最大计数器值 */uint16 DataId;                 /* 数据标识符 */uint8 CRCOffset;               /* CRC在数据中的偏移量 */uint8 CounterOffset;           /* 计数器在数据中的偏移量 */uint16 DataLength;             /* 数据长度 */uint16 MaxErrorStateTime;      /* 最大错误状态时间 */
} E2E_ConfigType;/* 配置文件特定配置类型 */
typedef struct {uint8 ProfileVersion;                      /* 配置文件版本 */E2E_DataIDModeType DataIDMode;             /* 数据ID模式 */E2E_CounterWrapBehaviorType WrapBehavior;  /* 计数器包装行为 */uint8 MaxRepeatCounter;                    /* 最大重复计数器值 */
} E2E_ProfileConfigType;/* E2E状态类型 */
typedef enum {E2E_STATE_INITIAL,      /* 初始化状态 */E2E_STATE_NO_ERROR,     /* 正常状态 */E2E_STATE_FIRST_TIMEOUT, /* 首次超时状态 */E2E_STATE_TIMEOUT,      /* 超时状态 */E2E_STATE_ERROR         /* 错误状态 */
} E2E_StateType;/* E2E错误码类型 */
typedef enum {E2E_ERROR_NONE,         /* 无错误 */E2E_ERROR_CRC,          /* CRC校验错误 */E2E_ERROR_COUNTER,      /* 计数器错误 */E2E_ERROR_TIMEOUT,      /* 超时错误 */E2E_ERROR_DATA_ID,      /* 数据ID错误 */E2E_ERROR_CONFIG        /* 配置错误 */
} E2E_ErrorCodeType;/* E2E状态信息类型 */
typedef struct {E2E_StateType State;          /* 当前状态 */E2E_ErrorCodeType ErrorCode;  /* 错误码 */uint16 TimeoutCount;          /* 超时计数 */uint8 LastValidCounter;       /* 最后有效计数器值 */
} E2E_StatusType;/* E2E配置初始化函数 */
void E2E_InitConfig(E2E_ConfigType* config, E2E_ProfileType profileId,uint16 dataId,uint16 dataLength)
{if (config == NULL) {return;}config->ProfileId = profileId;config->DataId = dataId;config->DataLength = dataLength;/* 根据配置文件类型设置默认值 */switch (profileId) {case E2E_PROFILE_P01:config->MaxCounter = 0x0F;      /* 4位计数器 */config->CounterOffset = 0;config->CRCOffset = 1;config->MaxErrorStateTime = 10; /* 默认10个周期 */break;case E2E_PROFILE_P02:config->MaxCounter = 0xFF;      /* 8位计数器 */config->CounterOffset = 0;config->CRCOffset = 1;config->MaxErrorStateTime = 10; /* 默认10个周期 */break;/* 其他配置文件的默认设置... */default:/* 不支持的配置文件,使用通用设置 */config->MaxCounter = 0xFF;config->CounterOffset = 0;config->CRCOffset = 2;config->MaxErrorStateTime = 10;break;}
}/* E2E状态初始化函数 */
void E2E_InitStatus(E2E_StatusType* status)
{if (status == NULL) {return;}status->State = E2E_STATE_INITIAL;status->ErrorCode = E2E_ERROR_NONE;status->TimeoutCount = 0;status->LastValidCounter = 0;
}

这个代码示例展示了E2E保护配置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初始化。在实际应用中,这些配置参数通常由系统配置工具生成,并在系统初始化时加载。正确的配置对于E2E保护机制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6. 总结与应用建议

AUTOSAR E2E通信保护机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方法来保护车载系统中的安全关键数据通信。通过对数据添加保护信息(如CRC校验和和计数器)以及实施状态监控,E2E保护机制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处理各种通信错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1. 主要特点与优势

  • 端到端保护: E2E机制提供了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完整保护,覆盖了整个通信路径。
  • 多种配置文件: AUTOSAR定义了多种E2E配置文件(1, 2, 4, 5, 6, 7, 11和22),以满足不同通信场景的需求。
  • 灵活配置: 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和安全等级配置不同的保护参数。
  • 状态监控: 通过状态机实现对通信状态的监控,及时检测和报告错误。
  • 标准化接口: AUTOSAR规范定义了标准的接口和数据结构,便于实现和集成。

6.2. 应用建议

在应用AUTOSAR E2E通信保护机制时,应考虑以下建议:

  1. 安全需求分析:

    • 根据ISO26262标准和系统ASIL等级确定通信保护需求
    • 评估不同通信路径的安全关键程度
    • 确定适合的E2E配置文件和参数
  2. 配置选择:

    • 对于高安全等级的通信,选择更强大的保护机制(如更大的CRC)
    • 根据数据大小和通信带宽优化保护参数
    • 考虑系统对通信延迟和错误容忍度的要求
  3. 集成与测试:

    • 确保E2E机制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
    • 全面测试各种错误情景,验证E2E机制的有效性
    • 考虑性能影响,特别是对通信带宽和CPU负载的影响
  4. 错误处理策略:

    • 定义清晰的错误处理策略,特别是对超时和CRC错误的处理
    • 考虑不同错误类型对系统安全的影响
    • 实现适当的故障安全机制

通过合理配置和应用AUTOSAR E2E通信保护机制,可以有效提高车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ISO26262等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系统需求和安全目标选择合适的E2E保护策略,并确保其正确实现和验证。

http://www.lryc.cn/news/607305.html

相关文章:

  • c#中switch case语句的用法
  • Spring Cloud 和服务拆分:微服务落地的第一步
  • TwinCAT3示例项目1
  • 日志管理进入「对话式」时代:日志易MCP Server落地实录
  • C# _Json数据
  • 仿艾莫迅MODBUS调试工具写一个上位机
  • 基于springboot的快递分拣管理系统
  • 【智能协同云图库】第七期:基于AI调用阿里云百炼大模型,实现AI图片编辑功能
  • 【AI 加持下的 Python 编程实战 2_12】第九章:繁琐任务的自动化(上)——自动清理电子邮件文本
  • 【Linux学习|黑马笔记|Day1】Linux初识、安装VMware Workstation、安装CentOS7、远程连接、虚拟机快照
  •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工业相机如何通过YoloV8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围栏羊驼的检测识别(C#代码,UI界面版)
  • 标准项目-----网页五子棋(4)-----游戏大厅+匹配+房间代码
  • AJAX快速入门 - 四个核心步骤
  • HTML无尽射击小游戏包含源码,纯HTML+CSS+JS
  • 【Flutter】内存泄漏总结
  • 【数据可视化-78】2025年上半年广东省各市GDP排名深度解析与可视化:Python + Pyecharts 深度洞察(含完整数据、代码)
  • OpenVLA: 论文阅读 -- 开源视觉-语言-行动模型
  • ZKmall开源商城微服务架构电商平台:服务注册与配置中心设计
  • Spring Boot 整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实验方案
  • Linux---make和makefile
  • 分布在背侧海马体CA1区域的位置细胞(place cells)对NLP中的深层语义分析的积极影响和启示
  • 面试题:怎么理解 OSI 参考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和 TCP/IP 模型(传输控制协议 / 网际协议模型 )
  • 【vue】Vue 项目创建工具对比:vue create 与 create-vue 的核心区别
  • RAGFLOW~knowledge graph
  • k8s部署mysql
  • 【数论】P8954 「VUSC」Math Game|普及+
  • SpringBoot3.x入门到精通系列:1.5 配置文件详解
  • QT6 源,十章绘图(2)画刷 QBrush:刷子只涉及填充颜色,线型,填充图片,以及变换矩阵这几个属性,附源代码带注释。
  • 京东零售在智能供应链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技术实践
  • 【Kubernetes 指南】基础入门——Kubernetes 集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