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散点图(散点矩阵)相关介绍

前言

提醒:
文章内容为方便作者自己后日复习与查阅而进行的书写与发布,其中引用内容都会使用链接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其中内容多为一次书写,缺少检查与订正,如有问题或其他拓展及意见建议,欢迎评论区讨论交流。

内容由AI辅助生成,仅经笔者审核整理,请甄别食用。

文章目录

  • 前言
      • 散点矩阵与高维函数可视化的数学原理
      • 一、散点矩阵的数学定义与性质
        • 1. 数据矩阵与中心化
        • 2. 散点矩阵的数学表达
        • 3. 散点矩阵的核心性质
      • 二、散点矩阵在高维函数可视化中的应用
        • 1. 可视化与矩阵元素的对应关系
        • 2. 高维函数的局部线性近似
        • 3. 特征选择与降维
      • 三、高维函数可视化的数学挑战
        • 1. 维度灾难与信息损失
        • 2. 非线性关系的捕捉
      • 四、总结


散点矩阵与高维函数可视化的数学原理

在高维数据分析中,散点矩阵(Scatter Matrix) 是连接数学理论与可视化实践的核心工具。它不仅是一个几何图形,更是多维统计分析的数学抽象。下面结合公式深入解析其原理。

一、散点矩阵的数学定义与性质

1. 数据矩阵与中心化

设高维函数采样数据为X∈Rn×p\mathbf{X} \in \mathbb{R}^{n \times p}XRn×p,其中:

  • nnn是样本数(如100个点)
  • ppp是维度(如5个变量)
  • xijx_{ij}xij表示第iii个样本的第jjj个特征值

中心化数据矩阵
Xc=X−1n⋅XˉT\mathbf{X}_c = \mathbf{X} - \mathbf{1}_n \cdot \bar{\mathbf{X}}^T Xc=X1nXˉT
其中Xˉ\bar{\mathbf{X}}Xˉ是各维度均值向量,1n\mathbf{1}_n1nn×1n \times 1n×1的全1向量。

2. 散点矩阵的数学表达

散点矩阵S∈Rp×p\mathbf{S} \in \mathbb{R}^{p \times p}SRp×p定义为:
S=XcTXc=∑i=1n(xi−xˉ)(xi−xˉ)T\mathbf{S} = \mathbf{X}_c^T \mathbf{X}_c = \sum_{i=1}^n (\mathbf{x}_i - \bar{\mathbf{x}})(\mathbf{x}_i - \bar{\mathbf{x}})^T S=XcTXc=i=1n(xixˉ)(xixˉ)T
其元素sjks_{jk}sjk表示维度jjjkkk的交叉离差和:
sjk=∑i=1n(xij−xˉj)(xik−xˉk)s_{jk} = \sum_{i=1}^n (x_{ij} - \bar{x}_j)(x_{ik} - \bar{x}_k) sjk=i=1n(xijxˉj)(xikxˉk)

3. 散点矩阵的核心性质
  • 对称性S=ST\mathbf{S} = \mathbf{S}^TS=ST
  • 半正定性:对任意非零向量v\mathbf{v}v,有vTSv≥0\mathbf{v}^T \mathbf{S} \mathbf{v} \geq 0vTSv0
  • 与协方差矩阵的关系Cov(X)=1n−1S\text{Cov}(\mathbf{X}) = \frac{1}{n-1} \mathbf{S}Cov(X)=n11S

二、散点矩阵在高维函数可视化中的应用

1. 可视化与矩阵元素的对应关系

散点矩阵图中的每个子图对应S\mathbf{S}S的一个元素sjks_{jk}sjk

  • 对角线元素sjjs_{jj}sjj:对应变量jjj的直方图/密度图(反映方差)
  • 非对角线元素sjks_{jk}sjk:对应变量jjjkkk的散点图(反映协方差)

例如,对于4维函数f(x1,x2,x3,x4)f(x_1, x_2, x_3, x_4)f(x1,x2,x3,x4),其散点矩阵图为4×4网格,包含12个散点图和4个直方图。

2. 高维函数的局部线性近似

对于高维函数y=f(x)y = f(\mathbf{x})y=f(x),其在点x0\mathbf{x}_0x0附近的泰勒展开式为:
f(x)≈f(x0)+∇f(x0)T(x−x0)f(\mathbf{x}) \approx f(\mathbf{x}_0) + \nabla f(\mathbf{x}_0)^T (\mathbf{x} - \mathbf{x}_0) f(x)f(x0)+f(x0)T(xx0)
其中∇f\nabla ff是梯度向量。通过散点矩阵分析各维度间的线性关系,可近似函数的局部行为。

3. 特征选择与降维

散点矩阵的特征值分解(EVD):
S=VΛVT\mathbf{S} = \mathbf{V} \mathbf{\Lambda} \mathbf{V}^T S=VT
其中:

  • Λ=diag(λ1,λ2,…,λp)\mathbf{\Lambda} = \text{diag}(\lambda_1, \lambda_2, \ldots, \lambda_p)Λ=diag(λ1,λ2,,λp)是特征值矩阵
  • V\mathbf{V}V的列向量是特征向量(对应主成分方向)

通过保留前kkk个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可将ppp维数据投影到kkk维子空间(如PCA降维),并在散点矩阵图中可视化关键维度。

三、高维函数可视化的数学挑战

1. 维度灾难与信息损失

ppp很大时:

  • 散点矩阵图规模为p×pp \times pp×p,信息过载
  • 直接可视化高维结构需依赖降维算法(如t-SNE、UMAP),但这些算法可能扭曲原始数据的几何性质
2. 非线性关系的捕捉

对于非线性函数f(x)f(\mathbf{x})f(x),散点矩阵只能反映线性相关性。需结合非线性变换(如核方法):
Kij=ϕ(xi)Tϕ(xj)\mathbf{K}_{ij} = \phi(\mathbf{x}_i)^T \phi(\mathbf{x}_j) Kij=ϕ(xi)Tϕ(xj)
其中ϕ\phiϕ是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的非线性变换,K\mathbf{K}K是核矩阵。

四、总结

散点矩阵是高维函数可视化的数学基石,通过矩阵运算揭示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和数据的几何结构。其核心价值在于:

  1. 将高维数据压缩为可解释的矩阵形式
  2. 为降维算法(PCA、t-SNE等)提供理论依据
  3. 通过可视化直观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理解散点矩阵的数学原理,能更深刻地把握高维数据的内在结构,避免被可视化结果误导。

http://www.lryc.cn/news/603110.html

相关文章:

  • 3. Socket 编程 TCP
  • 群晖Synology Drive:打造高效安全的私有云协作平台
  • TDengine 中 TDgpt 用于异常检测
  • 【51单片机2位数码管跑马灯】2022-9-25
  • 04动手学深度学习(下)
  • C++ 哈希算法、贪心算法
  • 【硬件】LVGL
  • 六轴机械臂cad【11张】三维图+设计说明书
  • 用latex+vscode+ctex写毕业论文
  • node后端-JWT认证
  • 使用Ettus USRP X440对雷达和EW系统进行原型验证
  • 自定义spring-boot-starter
  • Python defaultdict 的强大之处:告别繁琐的字典键检查: Effective Python 第17条
  • days34:零基础学嵌入式之数据存储——数据库
  • Sentinel 不同层面的流控保护
  • Java中实现定时任务执行的方式总结
  • 反欺诈系统:Oracle 到 ES 迁移实战
  • 【NLP舆情分析】基于python微博舆情分析可视化系统(flask+pandas+echarts) 视频教程 - 微博文章数据可视化分析-点赞区间实现
  • Java类加载机制详解
  • AI coding汇总持续更新
  • STM32启动流程
  • 【学习路线】Android开发2025:从入门到高级架构师
  • Unity_UI_NGUI_锚点组件
  • 【java面试day7】redis分布式锁
  • SpringBoot 发送邮件
  • 五自由度磁悬浮轴承转子不平衡质量的高性能控制策略全解析
  • 算法训练营day34 动态规划② 62.不同路径、63. 不同路径 II、343整数拆分、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 Java响应式编程
  • ATF 运行时服务
  • ros2的package.xml和rosd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