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基于黑马教程——微服务架构解析(二):雪崩防护+分布式事务

之前的两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微服务的基础概念及其服务间通信机制。本篇将深入探讨微服务的核心保障:服务保护与分布式事务

一、微服务保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描述:

在一个购物车的微服务中,倘若某一项服务(服务A)同一时刻访问的数据十分庞大,但是购物车服务Tomcat的线程数据是有限的,这会导致整个购物车服务崩溃。倘若这个购物车服务又和别的微服务进行关联,这样一级连一级,最终可能导致整个微服务网络的崩溃,也被称做“雪崩”。

解决方法:

服务保护的方案有很多,最典型这几种:

  • 请求限流
  • 线程隔离
  • 服务熔断

这些方法都不用我们亲自一一实现,已经有一个组件把这些集成了起来,因此我们只需要学习这个组件就行了——Sentinel

1.1 Sentinel

Sentinel 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一款 轻量级流量控制、熔断降级和系统保护组件,专注于解决微服务架构中的 高可用性、稳定性 问题。它提供实时的监控和动态规则配置,帮助开发者保障服务在 高并发、依赖故障、突发流量 等场景下的稳定性。

核心功能:

  •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精准控制QPS、并发线程数,防止系统过载。
  • 熔断降级(Circuit Breaking):自动检测异常比例/响应时间,触发熔断保护。
  • 系统自适应保护(System Adaptive Protection):智能调整入口流量,保护系统不被压垮。
  • 实时监控(Real-time Monitoring):可视化查看接口调用情况、限流熔断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请求限流

核心作用:通过精准控制单位时间内的请求量,防止突发流量导致系统过载崩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原理

  • 设定QPS(每秒查询量)或并发线程数阈值
  • 超出阈值的请求将被立即拒绝或排队等待
  • 支持多种算法:固定窗口、滑动窗口、漏桶、令牌桶等

典型应用场景

  • 秒杀系统的高峰期流量控制
  • API网关的全局流量管控
  • 核心业务接口的访问保护

1.3 线程隔离

核心机制:通过为每个微服务子服务分配独立的执行线程池,实现故障隔离。

关键优势

  1. 资源隔离:单个子服务的线程池耗尽不会影响其他服务
  2. 故障隔离:崩溃的线程仅影响当前服务实例
  3. 弹性伸缩:可根据服务重要性动态调整线程池大小

实现方式对比

隔离策略实现方式适用场景资源消耗
线程池隔离每个服务独立线程池耗时较长的同步调用较高
信号量隔离计数器控制并发数轻量级快速调用较低

最佳实践

  • 关键服务配置更大的线程池
  • 配合熔断机制实现双重保护
  • 通过监控实时调整线程池参数

补充说明

虽然线程隔离能有效防止级联故障,但仍需配合熔断机制使用。当某服务线程池完全耗尽时,熔断器可以快速失败并启动降级策略,避免请求堆积。

1.4 服务熔断

当系统检测到某个子服务即将崩溃(如响应时间飙升、错误率激增)时,直接阻断对该服务的所有请求,并快速返回一个预设的备选结果(Fallback),从而避免级联故障。

所以,我们要做两件事情:

  • 编写服务降级逻辑:就是服务调用失败后的处理逻辑,根据业务场景,可以抛出异常,也可以返回友好提示或默认数据。
  • 异常统计和熔断:统计服务提供方的异常比例,当比例过高表明该接口会影响到其它服务,应该拒绝调用该接口,而是直接走降级逻辑。

三者对比

保护策略核心机制主要作用触发条件实现方式适用场景代表框架
请求限流控制单位时间请求量防止突发流量压垮系统QPS或并发数超过阈值- 计数器算法 - 漏桶/令牌桶算法- 秒杀系统 - API网关限流Sentinel、Redis RateLimit
线程隔离资源隔离(线程池/信号量)避免单个服务耗尽所有线程资源线程池满/信号量耗尽- 独立线程池 - 信号量计数- 同步阻塞调用 - 耗时操作隔离Hystrix、Sentinel
服务熔断快速失败+自动恢复防止级联故障,提升系统可用性错误率/慢调用比例超过阈值- 熔断器状态机(开/半开/关) - 降级策略- 弱依赖服务 - 第三方接口调用Sentinel、Resilience4j

二、分布式事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分布式系统中,一个业务执行需要多个微服务共同参与。以图中为例,整个业务为购买商品事务,交易服务、购物车服务和库存服务为分支事务。在单体项目中,很容易满足事务ACID原则,但是在分布式如何满足?

2.1 Seata

核心定位:阿里巴巴开源的 一站式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提供 AT、TCC、Saga、XA 多种模式,解决微服务架构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Seata的事务管理中有三个重要的角色:

  • TC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 事务协调者:维护全局和分支事务的状态,协调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
  • TM (Transaction Manager) - 事务管理器:定义全局事务的范围、开始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全局事务。
  • RM (Resource Manager) - 资源管理器:管理分支事务,与TC交谈以注册分支事务和报告分支事务的状态,并驱动分支事务提交或回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M 就是全局事务的管理者,由这个决定什么时候开启事务,什么时候提交和回滚事务,RM 就是针对自己的分支事务进行汇报,分支事务的回滚和提交。TC 其实就先相当于一个中间人, 监控所有RM 状态汇报给到TM,然后什么操作有TM决定

而TC服务则是事务协调中心,是一个独立的微服务,需要单独部署

2.2 Seata的XA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M一阶段的工作:

  1. 注册分支事务到TC
  2. 执行分支业务sql但不提交
  3. 报告执行状态到TC

TC二阶段的工作:

  1. TC检测各分支事务执行状态
  2. 如果都成功,通知所有RM提交事务
  3. 如果有失败,通知所有RM回滚事务

RM二阶段的工作:

  • 接收TC指令,提交或回滚事务

2.3 Seata的AT模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阶段一RM的工作:

  • 注册分支事务
  • 记录undo-log(数据快照)
  • 执行业务sql并提交
  • 报告事务状态

阶段二提交时RM的工作:

  • 删除undo-log即可

阶段二回滚时RM的工作:

  • 根据undo-log恢复数据到更新前

2.4 两个模型之间的区别

对比维度AT模型(自动补偿)XA模型(两阶段提交)
一致性最终一致性(存在短暂中间状态)强一致性(全程数据锁定)
性能⭐⭐⭐⭐(一阶段已提交,无阻塞)⭐⭐(同步阻塞,资源长时间锁定)
侵入性低侵入(无需改造业务代码)低侵入(依赖数据库原生XA协议)
实现复杂度简单(自动生成反向SQL)中等(需数据库支持XA)
锁范围全局行锁(仅二阶段冲突检测时短暂加锁)全程行锁(Prepare阶段即锁定)
补偿机制自动生成undo_log反向SQL依赖数据库回滚(无自动补偿)
适用场景高并发OLTP场景(如电商、库存)传统金融系统(如银行核心账务)
数据库支持支持主流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等)需数据库明确支持XA协议(如MySQL InnoDB)
故障恢复依赖undo_log恢复(需保证日志可靠)依赖数据库日志恢复
典型框架Seata默认模式Seata XA模式、传统JTA
http://www.lryc.cn/news/602990.html

相关文章:

  • Qt:盒子模型的理解
  • 2025.7.28总结
  • 嵌入式分享合集186
  • JavaScript 回调函数讲解_callback
  • 关于xshell的一些基本内容讲解
  • tsc命令深入全面讲解
  • jQuery 最新语法大全详解(2025版)
  • python对象的__dict__属性详解
  • 防水医用无人机市场报告:现状、趋势与洞察
  • Java 笔记 serialVersionUID
  • 分布式IO详解:2025年分布式无线远程IO采集控制方案选型指南
  • 生物信息学数据技能-学习系列001
  • 秒级构建消息驱动架构:描述事件流程,生成 Spring Cloud Stream+RabbitMQ 代码
  • Java 大视界 -- Java 大数据在智能安防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多源数据融合与误报率降低策略(369)
  • 分布式高可用架构核心:复制、冗余与生死陷阱——从主从灾难到无主冲突的避坑指南
  • redis getshell的三种方法
  • 从释永信事件看“积善“与“积恶“的人生辩证法
  • CMake、CMakeLists.txt 基础语法
  • CTF-Web学习笔记:信息泄露篇
  • docker 入门,运行上传自己的首个镜像
  • 降低焊接机器人保护气体消耗的措施
  • Docker 部署 Supabase并连接
  • 记录自己第n次面试(n>3)
  • DAY-13 数组与指针
  • [ The Missing Semester of Your CS Education ] 学习笔记 Vim篇
  • 前端实现银河粒子流动特效的技术原理与实践
  • Linux 软件包管理详解:从命令到实战
  • 计算机网络编程-Socket通信以及实战
  • STM32 USB HOST 驱动FT232 USB转串
  • 安装anaconda后,如何进入python解释器